大西北網訊 3月30日,受省科技廳委托,白銀市科技局組織相關專家組成驗收組,對靖遠縣科學技術開發咨詢服務中心承擔完成的甘肅省科技富民專項計劃“靖遠縣科技特派員團隊助推道地中藥材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發展”及甘肅省星火計劃“靖遠縣烏蘭鎮煙洞村老沙地大棗豐產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等2個項目進行了驗收。
驗收專家組通過審閱資料、聽取匯報、質疑評議,形成驗收意見,一致認為項目承擔單位全部已完成項目任務書所規定的指標和工作任務,經費使用合理規范,其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顯著,所提交的驗收資料齊全,符合省科技計劃項目驗收要求,同意通過驗收。
“靖遠縣科技特派員團隊助推道地中藥材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發展”項目,通過實施,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北柴胡、黃皮黃芪、烏拉爾甘草等3個優質高產品種,板藍根新品系2個;采用種子處理技術,種子發芽率達到85%以上,畝育苗10萬株;與基地企業、合作社共同建立GAP認證基地2個;舉辦培訓班35場5000人次,發放各類技術宣傳材料1萬份;總結出適宜當地甘草、板藍根、柴胡、黃芪等中藥材操作技術規范4個;新增就業崗位200多個,培養技術骨干40名;輻射帶動周邊新技術應用10萬畝;在《甘肅科技》雜志發表論文1篇。
“靖遠縣烏蘭鎮煙洞村老沙地大棗豐產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采用砂田、砂田+地膜、砂田+地膜+套種西瓜等三種模式及老砂地生物肥料沃化處理技術應用面積1220畝;開展了棗樹套種西瓜施用生物肥精、航天生物菌、生物有機肥、施用農家肥、光碳核肥、富華農葉面肥等試驗研究;推廣應用優良棗樹品種、合理施肥、砂田地膜覆蓋、防治兔害鼠害、套種西瓜技術模式等試驗示范技術,制定了旱砂地棗樹豐產栽培技術規范;舉辦技術培訓班25場1000人次,發放宣傳材料12000多份;在《甘肅林業》發表論文1篇。(據:甘肅省科技廳)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