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聽過《北京的橋》這首歌,“金熬玉棟望北海/十七孔橋連玉帶/高梁橋龍王那個把呀把水賣/金水橋皇上掛呀金牌/蘆溝橋的獅子呀最奇怪/你就數哇數哇數哇/怎么就數不過來……”在歌手蔡國慶歡快且京味十足的歌聲中,那千姿百態、瑰麗多彩的一座座金橋躍然眼前,描繪出北京的橋連著四海、通向未來的風采。而在蘭州,因為黃河穿城而過,天然把蘭州這個不大的城市分為南北兩城,橋就成了蘭州發展的歷史夙愿和溝通紐帶。
無橋:“出城一丈就是鄉棒”
因為有了橋,黃河蘭州段也就成了大橋掩映下的黃金水道,我們的思維中也開始出現“大橋經濟”這樣的概念。蘭州在大橋經濟時代的“雙城記”該如何演繹?大橋經濟如何助推蘭州城市戰略升級?大橋經濟時代蘭州的產業出現重謀布局,黃河南北兩岸的平衡發展等等,這些問題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并且提到政府部門的議事日程。
記得大約10年前,從黃河南岸遙望黃河北,除了八公里的羊羔肉,幾乎再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那時候蘭州的城市概念從黃河南跨過一座橋就到了鄉下,而且坊間還流行一句“出城一丈,就是鄉棒”的俚語,這句話頗能形容蘭州城南城北城建發展不平衡和兩岸人們的一種不平衡的心態。當年黃河北沒有今天如此紅火的房地產業、餐飲業、汽車銷售業等新興業態。
從1998年開建的亞太花園說起,這個樓盤應該是黃河北最早新建的大型小區,因為處在“郊區”的緣故,房價每平方米不足千元。隨著蘭州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蘭州的房地產表現異常活躍,在城關區的舊城改造、雁灘板塊的崛起之后,黃河北的開發也在“憂郁”中前行,僅僅一橋之隔,黃河北與黃河南的房價均價差距幾乎是整數倍,但是隨著大橋的興建,這種差距越來越小。
建橋:連通蘭州發展通道
亞太嘉園、香榭麗、歐洲陽光城、蘭雅親河灣、黃河頤園、安寧庭院、黃河家園、眾邦·金水灣等等,隨著一大批高品質樓盤的崛起,黃河北的房價與黃河南的差距越來越小,安寧庭院建成后,該樓盤不論是在品質還是價格上都在一個階段超越了黃河南的樓市。“南北差距”的縮小似乎是隨著房地產板塊差距的縮小完成的,也就在這樣一個氛圍中,蘭州似乎也在不經意間完成了這一階段的城市戰略升級。不是嗎,城關板塊、雁灘板塊、黃河北、七里河區、安寧區、西固區以及九州開發區,在這樣一個城市升級的背景下,各個區域的發展從房地產開始走向“一體化”的意愿越來越強烈。尤其在北濱河路建成通車以后,改變了這里商業“真空”的舊貌,吸引了眾多商家在此投資經營,迅速形成了以汽車銷售維修、餐飲娛樂為主的特色商業帶,被人們喻為蘭州的“汽車大道”、“餐飲走廊”。這里不僅云集了大大小小30余家國產、進口汽車專賣店和汽車零部件經銷商,形成了多品牌、細分化汽車服務模式;而且,這里還聚集了四五十家酒吧、食府,還有十幾家咖啡屋點綴其間。如果說北濱河路的白天是汽車的世界,那么夜晚這里則完全變成了餐飲休閑的天堂。這些不正是蘭州的橋促生的嗎?
用橋:跨入經濟盛宴時代
在我們通常介紹蘭州的時候,都會說“兩山夾一河”,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橋,從這山到那山就不會那么容易,蘭州的城市區域也就超越不了河岸,更超越不了兩山。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現在蘭州有了一座座千姿百態、造型各異的大橋,蘭州的發展已經超越了黃河北岸的限制,結束了黃河北曾經的“地理死角”、“交通末端”的宿命,整個黃河北的面貌隨著廟灘子的改造而悄然改變。橋,不僅溝通了蘭州的南北兩岸,也擴大了蘭州的版圖和視野,同時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分流,既是建橋的必然結果,也是進一步激活經濟“存量”,做大城市競爭力“增量”的快速通道。從這個意義上說,“大橋經濟”不僅僅屬于大橋兩端的城區,也屬于整個蘭州地區。有形的大橋通了,還需要拆除區域內各城市組團間無形的藩籬,使生產要素在區域自由流動,這樣,才能放大“大橋效應”,做大“大橋經濟”的蛋糕。
蘭州已經進入“橋經濟”盛宴時代,今后我們如何在這個基礎上推進一步,跳出兩山看蘭州的發展,讓蘭州脫掉穿在身上或者說穿在我們的規劃專家和城市建設者思路上的“小馬褂”,這應該是蘭州的橋在溝通了南北兩岸后,給我們留下的思考和任務。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