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現在小區里有點空地就設成停車位了,讓我們這些騎自行車、電動車的人往哪里停啊?”家住鹽場堡某小區的何先生每天都自行車上下班,可停車問題卻一直讓他很犯愁。記者走訪了蘭州部分小區發現,由于不少小區里沒有停放自行車和電動車的車棚,眾多沒有私家車的蘭州市民也開始關心起了“車位”問題。
“因為怕丟我只好每天都把自行車搬回家,這上樓下樓的確實不方便。”何先生說,“以前住的老小區是有自行車棚的,這搬了新小區,居住環境好了,車子的問題又來了。”
帶著何先生的困惑,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個小區發現,為數眾多的小區沒有停放自行車和電動車的停車棚。在部分新建的小區,自行車棚幾乎是“難得一見”;情況稍好一些的,就在小區一角的空地上,自發的形成了自行車、電動車停放的區域,但并沒有遮擋雨雪的設備,有的自行車停的樓道里,橫七豎八地靠在墻上,有的車上竟安裝了三四把車鎖;“我們小區里沒有停放自行車的車棚,由于擔心失竊,我每天只能將自行車從5樓扛上扛下,偶爾放在樓道里,還會招致鄰居不滿。”居民周先生一臉無奈地告訴記者。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汽車的增多并沒有完全替代自行車,不少居民家中仍然擁有一兩輛自行車或電動車。“這么多的空地,咋就不能建一個自行車棚呢。從今年五月到現在,我已經丟了3輛車子。”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李女士很是郁悶。
位于鄭家莊的某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區里目前沒有停放自行車和電動車的車棚,當初開發商也沒有考慮這方面的規劃,只是做了汽車停車位的規劃。在大批業主入住后,自行車停放確實比較混亂,但也沒辦法再加建自行車棚了。”隨后,記者走訪了幾家新建小區的物業公司,談到為何沒有自行車棚的問題,工作人員的答復如出一轍。盡管存在空地有限的客觀困難,但大多數還是由于沒有收益或者收益太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業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筆帳:“現在蘭州大多數住宅小區一輛汽車每月的停車費在100元到400元不等,而在車棚里存一輛自行車每月最多也就10塊錢。僅僅4輛汽車的停車費,就是一家存放100多輛自行車的車棚的收入了。再說如果建了自行車棚,還需要有專人來管理,基本上就不可能有什么收益。”
對于眾多小區里沒有自行車棚,市民們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家住九州某小區的趙先生說:“房地產公司開發樓盤自然是為了盈利,一個汽車停車位能賣好幾萬甚至十幾萬,一個車棚的占地面積,可以設置20來個車位,相比之下,肯定就對建自行車棚不太感興趣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只對小區汽車停車位的比率設置了標準,但對自行車、電動車的存放沒有硬性規定。由于小區內的空地有限,機動車位的規劃和設置自然被放在了優先的位置上。而隨著蘭州的機動車保有量急速增長,蘭州現有的公共停車位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在公共停車位告急之時,樓盤小區中的車位成了眾多有車族最關心的問題,車位是否充足也成為了樓盤的最大賣點之一。于是,為了保證樓盤的順利銷售,吸引有車族們的眷顧,在最近新建的樓盤小區里,多數開發商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增加機動車位,而忽略了在樓盤小區里興建自行車棚的規劃。(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河北頻道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n/hebei/)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