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街頭即將失傳的職業系列報道之八
大西北網訊 “磨剪子菜刀嘞……”曾經這樣熟悉的吆喝聲,時常回蕩在蘭州的大街小巷,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度過了那段“青蔥歲月”。如今,由于磨刀生計日漸蕭條,那些身背一袋滿磨刀工具的小木箱和4尺長條凳的磨刀師傅的背影,正在逐漸淡出蘭州城市人的生活,那些曾經為了生計奔波的磨刀師傅們,有的因為年齡的增大而逐漸退居二線,有的轉行干起了別的營生,大街小巷里這樣的吆喝聲已經越來越少。
居民有需求找不到磨刀師傅
“等了1年多,還是沒等來磨刀師傅。”近些日子,家住九州金利花園的王明終于耗不住了,他讓老伴從柜子里找出剪刀,以及廚房的菜刀,買來一個小長方形的磨刀石準備自己動手。

在窄小的樓道里,年過花甲的王明笨拙的支起磨刀石,端來一盆水待用,在來來回回近十多分鐘的操作后,菜刀還是沒有鋒利,面對老伴無奈的嘆氣聲,王明只好一遍一遍的重復著手頭的工作,但盡管這樣,相比曾經磨刀師傅上門服務的質量,王明也自愧差距甚遠。
在這個時候,王明和老伴愈加懷念那些磨刀師傅在的日子。
“九州以前有個老師傅,騎著自行車,隔三岔五就來開發區吆喝,飯店、肉鋪子、還有我們這些居民區,師傅都上門提供磨刀服務……”王明回憶起兩年前的生活,王明仿佛回到了過去,“磨刀師傅特有調調的一吆喝,居民們紛紛拿著菜刀剪子下樓,那場面真叫個壯觀呢!”
可如今,“也許磨刀師傅老了干不動了,也許生意不好做了,即便居民有需求,可在也聽不到那清脆的吆喝聲了”。磨刀師傅,這個看似普通,卻曾經服務過蘭州整個城市居民生活的職業,如今,隨著生意的日漸冷清,以及后繼無人的傳承尷尬,正逐漸走出城市人的生活,直至消失。
老磨刀師傅紛紛歇業該行
昨日傍晚,在蘭州永昌路北口進入木塔巷的一家肉鋪前,磨刀師傅老李正在為店主服務,一條舊長條四腳木凳子,木凳子上捆著一塊磨刀石,就是李師傅的所有家當。
曾經一群人圍著磨刀師傅的場面已經不再,要求磨刀的店主人,也將兩三把刀遞給李師傅后便開始忙活自己的生意。李師傅拿起鈍菜刀,用大拇指左右來回輕輕刮了刮刀口,檢查了刀口的情況后,便低頭在一塊青色的條形磨刀石上“吭哧吭哧”地打磨起來,不時用小刷子往菜刀上沾沾水,一會兒就見菜刀寒光閃閃。
記者注意到,李師傅磨一把刀最快也要將近10分鐘,磨刀的過程十分費力。幾把刀磨下來,臉上就掛滿了細密的汗珠。
其實,對于李師傅來說,磨刀生意已經不是主業,他目前在蘭州開了一家鐵匠鋪,在閑暇時間順便出來為以前服務的老顧客磨磨刀。
“現在年輕人都不磨刀,刀用老了找不到磨刀師傅就買新的,只有一些上了年歲的老人才有磨刀需求。”李師傅說,隨著需
求的減少,以及新型磨刀工具如磨刀棒、磨刀砂輪的廣泛使用,完全依靠人工磨刀的行當也越來越不被看好,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在此大背景下,曾經遍布蘭州各個街巷的磨刀師傅,如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從事,而他們都已步入中年老年,等這批從業者退居二線,磨刀師傅,將在這個城市變成回憶。
為此,曾經很多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磨刀師傅們,也紛紛歇業該行,另謀新的職業。
“這門生意東奔西跑既累人又賺不到錢,手藝很難傳承下去。”李師傅說,面對生意的日漸蕭條,如今他將主要精力全部轉移到鐵貨鋪子上,磨刀,這個曾經陪伴了他十多年的職業,即將成為一種回憶。(更多詳情請點擊大西北網河北頻道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n/hebei/)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