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要把內部制度和外部社會的接口納入管理范圍。公司作為一個組織除了營利功能以外,還要滿足別的功能,比如企業社會責任的功能,公益和營利需要分開,不能又像公司又像慈善機構。一個組織越細分,它的功能協調越好,系統健康,組織生命力才越強。單細胞的組織,生命力都很弱,但如果多細胞組織很多功能混在一起,界限不清楚,也會很亂。有些民營企業,私人消費、捐款都從公司出,公司就很容易崩潰。
私人股東不能從公司里拿錢消費,比如買房。你應該建立私人公司,以便和公眾公司的業務分開,同時也應和公益的事分開。私人業務可以相對不透明,跟上市公司不一樣,個人興趣可以放在私人公司里去處理。
私人跟合作伙伴等外部系統的關系也要制度化、合約化,跟政府各部門的外部系統也應建立很好的接口,這樣企業的傳承就不會受干擾。
民營企業如果把自己的事業分成營利事業、私人公司、公益事業這樣三部分,組織功能就比較完善了,系統之間才會有跟外部世界的正常接口。公益有公益的法律規范,私人有私人的游戲規則,上市公司有公眾公司的規則,這樣以后也不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現在發起了六個公益基金活動,還能跑得過來。
要確保制度傳承,品牌也很重要。因為一個品牌里邊有精神層面,也有物質層面,比如可口可樂是做碳酸飲料的,品牌已經固化了,如果可口可樂做房地產,品牌損失就太大了。品牌約束會使繼承者不輕易做跨行業決策。比如共產黨用紅顏色,這也是品牌顏色,它可以強化制度記憶。萬通做綠色,品牌、口號、LOGO等軟性東西會讓個人不太敢去挑戰違反制度約束的事情。
國家也是這樣。美國建國頭十年出臺了憲法,華盛頓在憲法內活動,到點就退,至今已經兩百年了,這個制度依然傳承得很好,憲法也沒怎么被改過。所以美國的品牌、經濟實力都傳承了下來,科級干部、演員、拉鏈不嚴的人都可以當總統,經濟還可以發展得很好。通過建立無缺陷的制度以彌補有缺陷的人的失誤,創造不平凡的業績,這才叫系統有效,這也是民營企業事業傳承唯一正確的努力方向。
終結者還是開啟者
價值觀的傳承最可參考的是宗教。不管什么教,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一樣。價值觀的傳承有點像養孩子,也有點像腌咸菜。所謂養孩子,孩子小時候都是光著屁股出來的,看不出什么差別,十年之后,你會發現這家孩子跟那家孩子就不一樣,氣質不同,這是由味道、狀態、相貌、語言等綜合起來的肉體以外的品牌特征,是靠一天天的時間養成的。價值觀最大的挑戰就是時間。
比如萬通員工的氣質跟很多私營企業員工的氣質就不太一樣,我們講理想,講“學先進、走正道、追求理想、順便賺錢”等講了20年,不斷地讓同類的人聚集,讓另類的人離開。這就跟養孩子一樣,你要把公司的氣質、精神文化傳遞下去,要靠時間和重復訓練。這也像腌咸菜,放進去是白菜,弄了點鹵,拿個石頭壓著,蓋上蓋子,一個月后拿出來就成了泡菜,比白菜好吃。這個過程就要在特定環境下,加特定的外部力量,封閉起來、重復訓練。
訓練中得有經典,哪怕五頁紙,比如《道德經》的五千字。經典就是故事加啟示錄。所有宗教經典寫的都不是學術著作、文學著作,而是故事偏點文學,啟示錄偏點哲學。《圣經》是最典型的,里邊有大量的故事,你可以當文學看,也有很多啟示錄,像哲理性的短句,朗朗上口、易于傳播。
公司也要有啟示錄。萬通20周年時,《萬通全書》逐步變成公司里的“圣經”,里邊有很多故事,故事后面有點啟示錄,挺好玩的。比如“吃軟飯、戴綠帽、掙硬錢”,有點調侃,不那么嚴謹,但傳達的意思很清楚。企業精神價值傳承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編好自己內部的故事,同時把這些啟示錄貼墻上、擱桌子上,到處都是,每天提醒大家。
另外要有場所。比如腌咸菜的泡菜壇子,就是一個外部環境,宗教叫教堂、清真寺、廟。企業的泡菜壇子就是學校,要建立自己的培訓機構,進來的新員工是白菜幫子,擱進去三個月以后是泡菜,有它的作息時間、整套程序、游戲規則。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