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環境變化導致你永遠不可能復制一個自己,所以人和人的傳承是沒有辦法做到完全滿意的。唯一能滿意的就是你選的人可以應對未來的挑戰,而不是應對你曾經面臨過的挑戰。
在人的傳承上,光靠人選人成功率非常低。說到這里,我想起了新希望集團劉永好的閨女劉暢。有天在成都我跟劉永好開會,晚上吃飯時他的女兒劉暢很高興,說要請大家看電影《建黨偉業》。我說你怎么對這部電影這么感興趣?她說我是團委書記。后來有次在他們家吃飯,我很好奇,又跟她聊起團委書記的事情,我說你怎么想起來去做團委書記?所有人都知道新希望集團是特大的民營企業,有好幾萬員工呢!她說團委書記非常有意思,開始她并不是很想做,后來成都團市委來動員她,這樣的話她就做了。做了以后才覺得壓力挺大,因為員工這么多,要做好這個團委書記將會面臨諸多挑戰。
她在國外讀書生活過很久,回來以后我們有時會在一些活動上碰到。有次在金鼎組織的活動中跟她聊天,她說有段時間也比較苦悶,從國外回來后找不到感覺。我說最近這段時間你好像找到了感覺。她說覺得自己想明白了,然后就去做了團委書記,因為覺得只有跟新希望集團下面的年輕人建立起更好的溝通,將來才能更好地參與企業管理。
最近因為立體城市的事,我跟他父親經常開會,有時候她會在,慢慢地開始跟我們一起討論問題。她經常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想法,吸收新東西比較快,跟年輕人打交道也比較順,在這個階段幫她父親做了很好的銜接。另一方面劉永好也很注意給她一些機會,他經常對我們這些朋友說,如果去成都,有機會要到家里吃個飯聊聊天。幾年下來,我發現劉暢跟上一代的企業家多數都已很熟悉,同時也變成了民營企業第二代當中的核心人物。有天我在上海見到另外一個老板的孩子,聊天過程中發現他對劉暢充滿敬意。所以我認為在民營企業的第二代當中,劉暢會成為非常有領導力的繼承者。
有天晚上我女兒給我看她知道的很多名人孩子的網頁,他們在網上炫一些東西。這些孩子沒有太大的使命感,可能是因為計劃生育導致了這種情況。
有次在天津碰到個廣東老板,我問他有幾個孩子。他說一個老婆一個孩子。我說你這什么意思?他說你問我幾個孩子,我沒法回答,我只能說一個老婆一個孩子,離了結了再生,所以我五個孩子不違法,一個老婆一個孩子。
現代家庭中孩子數量比較少,傳承當中風險在加大。所以,我希望民營企業的選人體制能夠逐步改變成讓制度來選人,讓業績來證明人,讓價值觀來凝聚人,讓事業來激勵人。在事業傳承上,企業家面對的不應是具體的某個人,而應是所有人。
公司的中級管理者和高管,也都應該用制度來選。舉一個例子,在美國政府觀看拉登被擊斃的直播畫面里,奧巴馬總統沒有坐在正中間的位置。按照傳統規矩,大哥什么時候都得坐中間,你看薩達姆、金正日的照片,哪個時候他們都在中間。這張照片反映了美國的制度授權清楚,中間的人是主要責任人。
奧巴馬在競選前也就相當于中國的科級干部,通過一年半的全美演講,競選成了大哥。這個過程就是制度選人,因為誰都可以報名,接近于奧運會的游戲規則。制度選人就是根據第三方規則在透明環境下進行公平競爭,每個人都有進入的機會,對最后勝出者大家才是服氣的。
制度選人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系統。美國制度讓決策成為扯皮制度,比如議會、三權分立,都在扯皮,而行政是獨裁系統,執行非常有效。一旦決策以后,所有系統都是獨裁的,但決策之前是扯皮的。這樣做是高成本決策,低成本執行,低成本糾錯。
決策扯皮要花成本,一個政策、法案的討論通常要一到兩年,美國的國會電視臺天天在播,決策成本很高,但執行成本低,因為大家都扯完了,該怎么做就怎么做。另外糾錯成本低,因為有輿論監督,有反對黨,天天在幫你糾錯,不可能等你把錯誤犯大了再說,因為還沒等你犯大,就會讓媒體給折騰下去。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