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新業態研究范余禎工作室
2015年剛剛過去,商務部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3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60%,已成為經濟增長首要動力。
在經濟轉型升級向縱深發展的當下,面對這一系列讓人興奮的數據,許多人卻充滿了疑問:購買力那么強何以許多行業感嘆生意不好做?位于繁華路段的商場何以成為電商的體驗店?曾經主導節日消費的實體商圈何以遠遠遜色于淘寶一個“雙11”?旅游產業那么火何以有的地方依舊不溫不火?……
既然世界那么精彩,為何輪不到自己出彩?
問題出在哪里?
其實,當我們把2015年以來商界呈現的種種機遇與挑戰予以對比,就會發現,在經濟轉型升級、電子商務崛起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號召下,商業的經營與服務模式成了商業勝敗的分野。

所謂市場,“市”包含交易價格、功能及結果等,而“場”則是新的標準、新服務、新主張、新內容。伴隨新消費熱點、新消費模式的出現,當前“場”變得越來越重要,需求越來越不取決于此前的價格、功能,而取決于市場變化和客戶新需求,取決于“場”的營造。
比如,互聯網行業殺出的黑馬——瓜子網,通過打造一個“二手車的直賣網”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比如,京東實現了當天送貨到家,受到消費者的熱捧。
那些能夠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便捷化、個性化、體驗化的經營者幾乎都分享到了經濟升級帶來的紅利,那些服務于旅游、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前列的企業都充滿生機,而那些還是墨守成規的經營者只能在經濟轉型中充滿彷徨,那些仍停留在急需“去庫存化”行業里的企業,進行著艱苦卓絕的堅守。
商業界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在告訴人們,在未來,只有那些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商品和更具人性化服務的經營者,才能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只有擁有了先進的經營與服務模式的企業,才能贏得未來30年商業的巨大機遇;只有擁有了這樣模式的平臺、理念和行動,每一個個體才能憑此給自己許一個美好的未來。
何以見得?
這要從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宏闊格局說起。

站在全球經濟產業發展的背景下來考察,我們面對的情況是:發達國家加緊實施再工業化,發展中國家也在加速工業化進程,我們面臨著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競爭的雙重擠壓,加快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站在國內經濟產業發展的背景下來考察,我們看到的情況是:中國人口紅利的退潮,使得廉價勞動力的時代結束,加工貿易的時代結束,還有房地產的落幕,重化工業的退場,曾經支持中國高增長的主要支柱一個一個地不景氣了。經濟之所以出現下行壓力,就是源于轉型升級中原來的支柱型產業難以為繼。
怎么走出困境?
我們國家主動進行以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為主要內容的經濟轉型升級,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以適應和引領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潮流與格局。

在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將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直接關系著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程度。
我們開頭提及的商務部最新披露的數據已經證明,由現代服務業所催生和釋放出的消費,不僅已經穩居世界第二,還已成為經濟增長首要動力。
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占到60—70%以上,才能實現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更加的協調和可持續性。

而文化、旅游、教育、健康、養老等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引擎。加之我國正向后工業化時代邁進,體現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趨勢正朝著文化、旅游、教育、健康、養老等行業發展,而這些新興產業已初見端倪。比如,去年以來電影票房的收入增長60%。比如,2015年國慶“黃金周”,中國有超過7.5億人次出行,規模首次超過“春運”。
伴隨經濟的轉型升級,人們消費模式也在發生變化。人們的消費已經從過去的認品牌變成了現在的便捷化,互聯網早已解決了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一站式購齊、集約化、個性化、定制化、體驗化消費已成新的消費模式。
比如,從O2O(線上線下)的便捷化到C2B(客戶對商家)的個性化消費方式,將傳統的B2C(商家對客戶)遠遠地甩在后面。
因為,互聯網整合了新興產業業態的商品,順應了新的消費模式,創新了一站式、便捷化的服務業態,又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由此帶動了消費升級。在互聯網+背景下,新產品、新行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加速成長,新的動力正在加快孕育。

但是,從長遠看,互聯網只是以一個創新的技術和創新的模式打開了消費的冰山一角,假如能夠激發出更多的創新模式、更多的高品質的商品,更具人性化的服務,內需一定能夠得到更大的釋放,而反過來,消費對拉動經濟,對提升生產制造的水平前景巨大。
因此,有些人說傳統經濟不行了,傳統制造業不行了,其實不是這么回事兒。互聯網也只是基礎設施,互聯網沒有辦法取代傳統經濟,制造業只有技術的先進與否,但從來沒有被淘汰過,相反,互聯網要依賴傳統經濟。
所以不是誰有技術誰能夠贏得未來,而是誰能以敏銳的洞察力率先領悟時代的進程,擁有引領未來經濟產業發展的運營模式,誰能夠贏。未來三十年的真正趨勢是,從互聯網與傳統企業的完美結合中,并對接新興產業帶來的機遇,尋找到新的經營和服務模式。

因為真正引領行業發展的創新的經營與服務模式,根源還在于消費需求。因為,消費者是最后的買單者,一種消費者無法接受的商業模式,是沒有任何價值的。看一種商業模式是否有生命力,就要看它能為消費者創造的價值是什么,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它必須以更高品質的商品和更具人性化的服務來滿足“顧客價值”,才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力,得到消費者的支持,最終讓企業的價值得以可持續的增長。
這就要高度自覺地、充滿智慧地踐行“市場在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根本長遠之大道。
凡是把“市場”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企業,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能夠不畏風雨,在滄海橫流中顯示本色。
在中國商業界以商業運營模式的打造而走在前列的,大陸橋集團就是典型的代表。堅持以“真正的做市場”為持久的經營理念不動搖,堅持為商戶做好各項服務,盡量滿足商戶的需求,出發點、落腳點都是在為商戶、消費者著想。而歷來的商業經營便是誰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誰就是成功。

自2002年以來,大陸橋集團成功開發了蘭州東部品牌服飾批發廣場、武漢漢正街品牌服飾批發廣場、江蘇南通十字街地下品牌服飾城、湖北孝感中國品牌服飾產業城等商業項目。
當2012年大陸橋集團開發建設蘭州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時,便進一步明確北龍口的運營理念是:“做市場不是賣市場,同發展,謀共贏。”“我們不僅是建一個市場而是運營一座城。”
也正是這樣的開發氣魄和運營理念,使得北龍口在蘭州市經濟發展中的分量和地位迅速崛起。蘭州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成為“蘭州專業批發市場出城入園指定承接地”,成為蘭州商貿物流業轉型升級的平臺,成為蘭州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成為蘭州一帶一路大物流戰略實施的主渠道。
蘭州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首期兩年開發運營的商業部分面積共計為200萬平方米,項目除建設八大板塊各類業態市場外,還將配套占地6000畝國際化倉儲物流區,7000畝生產加工區、5000畝商務生活服務區。在商務生活服務區內包含餐飲娛樂、星級酒店、寫字樓、企業總部及研發中心、家庭及工程裝飾設計與咨詢中心、大型活動展覽及產品發布中心、電商交易信息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以及引進全國優秀師資力量的國際化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有醫院等全方位配套服務設施,真正意義上實現不不僅是建一個市場而是運營一座城。

自2012年建設以來,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在運用好區位與交通優勢同時,與周邊相關優勢資源形成產業互動,不僅讓自己發展成為真正意義的經濟產業園區,還帶動整個北龍口形成一條蘭州新區與老區間產城融合的新興經濟軸帶。
以其聚集的充滿綠色環保、時尚健康的商品與服務,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成為服務甘肅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大本營,而以其為中心南北近40里的北龍口已經崛起了許多體現和服務新興產業的業態,比如阿西婭餐飲的升級、生態園與養老院的布局等都已現端倪。
為順應消費者對綠色健康消費追求的消費熱點和一站式購物、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模式,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內,產品體驗館、家居定制工廠等新興業態的服務模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也成為引領同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伴隨經濟轉型升級,未來商業一要有更優品質的產品,二要有更便利的服務。合起來講,要有更加豐富的業態。
為此,蘭州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不僅努力為商戶做足做好各項配套,還成立專門的新業態研究室為商戶灌輸新的商業經營和服務模式,只有首先讓每一戶的經營者站在行業經營的制高點上,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憑借著領先的運營優勢,蘭州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開創出大物流實體與大數據網絡融合新型商貿物流平臺,為商戶提供包含會員平臺、交易平臺、營銷平臺和數據服務在內的全業務管理平臺,以大數據、云計算和一系列智能基礎設施為支撐,并聯合14大業態的商會組織,為商戶構建一個跨界共融、“實體商業+互聯網”的大商業生態模式。

目前,一家家引領行業的品牌門店、一座座線上線下的體驗館,一個個工廠定制化服務商,不僅將北龍口打造成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的“雙創”基地,還將北龍口打造成新業態蓬勃發展的經濟谷帶。
憑借建材家居裝飾、五金機電、汽車配件、酒店用品、小商品、糖煙酒副食、電子電器、大型家具品牌店等14大業態,并在交通、倉儲、區位優勢基礎上植入電商業態,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成為迄今為止西北超大型商貿物流園區,引領著商貿、物流、旅游、休閑、體育、健康等新興業態向這里聚集。
蘭州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的建設者誠懇、務實地建設“蘭州專業批發市場出城入園指定承接地”,高度自覺地靠自身的勤勞創新搶抓國家賦予蘭州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不僅成為一手牽老城一手托新區的大蘭州經濟產業中心,還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商貿物流基地。

近日,中國國際物流節組委會、《物流時代周刊》雜志社、中國物流投融資聯盟、中國物流業大獎組委會聯合授予蘭州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2015中國物流園區五十強”榮譽稱號。
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的優勢和潛力日益凸顯。
2015年12月以來,蘭州市將建設5個民用航空機場,甘肅省形成以蘭州為中心的民用航空網,實現千里隴原一日還的夢想;蘭州市政府成立專門指揮部實施109國道大砂坪至忠和段改擴建工程,支持北龍口區域大開發大繁榮;蘭州市發改委正式批復蘭州貨運北站落戶忠和,進西部地區物流資源有效配置,支持物流產業化的進程和提升物流產業發展水平;蘭州新區啟動傅家窯互通立交工程,貫通北龍口—水阜—秦王川的道路,并將北龍口建成蘭州市的迎賓大道。

這說明,從政府到經營者到消費者,都已經看到了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對蘭州商貿、物流、產業、經濟及城市區域發展帶來的巨大效應,并紛紛予以認可、支持。
蘭州北龍口國際商貿物流城提出,對于未來商貿物流新的經營和服務模式,要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倉儲物流一體化,全產業鏈一體化,全服務鏈一體化的社會化智慧物流商。通過品牌化、電商化、渠道化向全渠道轉變,做平臺,做配套,做服務,尤其突出在交易環節越少越好,服務范圍越長越好,通過各種資源的整合形成一種新的引領未來30年的服務模式,打造商貿4.0服務平臺。
大風來了,不是要筑墻,而是要改變方向。打牛不如早調頭。其實,這些話講的都是要在應變與求變中不斷地創新應對的策略。商業就是要遵循市場的規律,創新新的經營和服務模式。未來,不論是宏觀的企業還是微觀的個體,只有擁抱和對接新興產業,創新新的經營和服務模式,才能有生命力,也才能有競爭力。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