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健身卡引發的“矛盾”
大西北網訊 蘭州春天的清晨,偶爾陽光和暖,偶爾乍暖還寒,多變的天氣卻沒有阻止晨練人們的腳步,在百里黃河風情線上、馬路邊公園里、在市區內的主要廣場上,隨處可見老年武術隊、老年秧歌隊、老年舞蹈隊……當年輕人都在透支健康時,老人們卻開始精神抖擻地拉開架式鍛煉了。然而,家住大沙坪的于阿姨最近卻因為一張健身卡和女兒鬧起了別扭。
花錢買藥與花錢鍛煉哪個值?
原來,于阿姨今年年初退休了,為了讓母親好好享受退休后的日子,也為了讓老人的身體更加健康,于阿姨的女兒花一千多塊錢給母親辦了一張健身卡,可她這原本是為了孝敬母親的行為,卻引來了母親的不滿。“鍛煉身體去哪兒不行,小區里也有健身器,空地上可以打羽毛球,干嘛要花這么多錢辦這玩意,有這孝心不會給我買點保健品。”于阿姨說。可于阿姨的女兒卻認為,老年人鍛煉還是應該去正規的健身場所。“老人歲數大了,容易骨質疏松什么的,還是應該在專業的場所鍛煉,又有專業的教練,萬一出現什么意外,能及時得到處理。我媽就是不理解,寧愿花錢吃藥,也不愿意花錢健身。”于阿姨的女兒無奈地說。
其實,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老人都有著和于阿姨一樣的想法。原因是什么?不少老年人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離家太遠了,不方便去。”、“爬爬山、練練太極一樣可以鍛煉何必花錢。”“老年人去健身館無非也是打打乒乓球、羽毛球什么的,在小區院子里也能打。”……
在生活水平日益上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可比起“花錢鍛煉”,更多的老年人們愿意將錢花在購買保健品上,動輒幾千上萬,只要能買個“健康”花再多錢也在所不惜,也因為如此,老年人由于購買保健品而上當受騙之事屢屢發生。
老年人健身不應是“自娛自樂”
如今,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活動主要集中在廣場上、公園里,健身項目也以太極拳、健身操、秧歌舞蹈以及健身路徑等免費項目為主,而真正走進健身場所花錢健身的老年人卻是少之又少。主要是因為,“就用一塊地拉一張網打會兒羽毛球就要好十來塊錢,實在不值得,在小區院子里一樣可以打啊”這樣的思想在很多老人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但是,與室外簡陋的運動場地相比,專業場館豈不是更舒適更能減少運動中出現的意外傷害。 試想一下,如果一些運動場館可以對老年人免費開放,那么是不是就會有更多的老人走出家門走進運動場呢?當然,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讓運動場館實現對老年的免費開放并非是一件容易事,但這些運動健身場館是不是可以嘗試規劃一塊或是兩塊場地設為老年人鍛煉的免費健身場地,其他場地依然以收費的形式對外開放,這樣不僅不會給場館運營造成太大影響,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帶父母去健身的同時,自己也會產生消費從而增加場館收入;又或者,老年人的作息時間與年輕人不同,一般習慣早上鍛煉,場館是否可以在早上消費人群較少的時段對老年人實行免費開放。(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河北頻道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n/hebei/)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