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10月23日清晨,一輛輛滿載稻草的卡車緩緩駛入距離民勤縣青土湖7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自此,民勤縣秋季壓沙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據了解,今年民勤縣全縣秋季壓沙造林面積將達到8萬畝,相當于4個民勤縣城的面積之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民勤縣年度最大面積的秋季壓沙工程,將有3000多人奮戰在青土湖、黃岸灘等風沙線,展開這項生態治理工程。
如此大面積、大體量的壓沙工程在生態環境脆弱的民勤縣還是頭一次。“壓沙面積的不斷變化源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的持續加大,讓民勤搭上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的‘快車’。”民勤縣林業局局長楊青文說。
上世紀以來,民勤縣主要依靠干部群眾義務壓沙的方式治理荒漠化,雖然有效遏制了“沙進人退”,但也出現了治理分散、無法連片等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工程治沙”成為民勤縣防沙固沙的最主要途徑。
民勤縣林業局數據顯示,2013年全縣生態治理投入資金近8000萬元。今年,依托武威市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治理項目,全縣生態治理投入資金躍增到1.16億元。民勤縣三角城林場場長陳永明說:“這么大的壓沙面積,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特別強調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楊青文表示,民勤是國家生態治理修復政策的受益者和實踐者,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民勤綠洲再現活力。
在青土湖栽樁石秋季壓沙現場,向沙漠深處運送稻草的六輪車來回穿梭,項目工人正有序地開槽壓草。民勤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張世虎告訴記者,8萬畝秋季壓沙將在一個月內完工,并且招標兩家監理企業,確保工程質量過硬。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