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鋒,字慎之,托毫齋主人,號正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1973年出生于江蘇泰州書香門第,自幼隨父習書,從柳公權《玄秘塔》入手,后習顏真卿、歐陽詢,以帖入碑,1991年-1993年研修于南京藝術學院,師從黃惇老師,深得其精髓,集古今眾家之長謙遜謹學。1994年至2009年游走廣東、山東、河南、西安、北京等地投師學藝,常一頭扎進西安碑林臨習各種碑帖,被友人嘲為“書癡”.2010年至2014年于北京供職于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任研究員,此期間書法作品屢獲大獎,深得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院長陳振元喜愛并收為關門弟子,后又拜于資深學術性實力派書畫家王樺東老師門下潛心研修。2015年3月于蘇州靈巖山寺皈依佛門,明學長老親書皈依證書,賜法號正德,從此以書法弘揚佛法成為正德居士新的文化精神追求!是中國當代實力派青年藝術家,《當代名家》推薦書法家,《東方藝術》列席顧問,發(fā)表了多篇文章、詩詞、楹聯(lián),現(xiàn)為香港紫荊書畫院簽約書畫家,北京悅云軒簽約書畫家,吳門香海書畫院名譽院長。
記住曹鋒,是緣于《心經》經友人介紹相識,是見他那鐘繇式的小楷古樸、厚實中彰顯空靈閑逸,做到了借書法融于修行,生活融于禪悟的統(tǒng)一,令人贊嘆。贊之“書如其人”已落于俗套,然不失真理,他是一個酒脫的人,創(chuàng)作中讓他不灑脫都沒有辦法,和做人一樣,不是要從容就能從容的。
中國有了書法,有了書法家,有了作品,它也就成了一種文化,點線里面有了審美。書法創(chuàng)作成為一種審美活動,在這樣的審美活動中,人的表現(xiàn)是各自不同的情懷。
于是,要想了解曹鋒的書法,非得和他有一個接觸進而了解人的過程不可。
如今曹鋒其人近距離接觸,才發(fā)現(xiàn)是“心口行”合一之人,注重謙德,與他相交相游,就漸漸了解深入于他的為人與為藝之道,或者說,是因為喜歡他的人,也就喜歡他的書畫的。
他除能寫能畫之外,還能讀能作,而他的仗義疏財以及為人的豪放磊落,更為圈內圈外的友人稱道,古人評論書畫的時候往往喜歡說這樣的話:“足下以不衫不履之身,寄情筆墨,一抒其胸中磊落嵚崎之致。”曹鋒的一切藝術活動,都離不開他這樣的胸襟。
寂寞中的探索,往往是最真誠的。
如今曹鋒的書藝格調清新雅逸,下筆婉麗中抱持清剛之氣,與這一段礪煉,不無關系。
書法和繪畫是他的寄托,一肚子的心事無以與人明說,便都訴說給了筆下的點線。而我們也從他的書法中,看到了書法的靈性和人的靈性,看到了書法與人之間本真性情的相銜接。
可以說,沒有書法,就沒有了曹鋒。
早年的曹鋒在經過反復的尋師學藝之后,終于遇到名師陳振元,王樺冬;得兩位先生的指導,使其在創(chuàng)作上有了新的認識。曹鋒以書法尚韻為中心,然后以尚意的宋代書法和明清書法來調解,當他將它們熔于一爐,便是現(xiàn)在的曹鋒啦。
曹鋒心悅誠服于傳統(tǒng)之中,他二十多年的書法創(chuàng)作與探索,無不是深入研究與學習傳統(tǒng)技巧的過程。
境界是高、是深、是大,以此為書藝的立基,方能成為透網之鱗,從而越升于書道的自由創(chuàng)造之中。
曹鋒是知道這一點的。
因為曹鋒的書法所以能入于傳統(tǒng)之中而又出以自家面目,全在于他能讀書,能養(yǎng)氣,能明心,能見性,多面手憑此書此氣此心此性而去纖去薄去膩去做去巧去甜去宿,再一一地透顯于他的書法之中。
對于曹鋒來說,傳統(tǒng)是一切價值源泉。
如果面對著曹鋒的作品,說他沒有時代氣息,未免失當。
曹鋒的書法,多是詩、書兼?zhèn)洌瑫r又加上繪畫的意趣。他作畫也取法于古人,陶然于古人繪畫的那種移神定質,輕墨落素,有象因之以立,無形因之以生的清雅、秀逸、古樸之中,但他仍能以一個現(xiàn)代的審美視角去體味那種意趣,出以新境;于是曹鋒的書法,由詩達其性情,由意解其靈機,從而創(chuàng)造出寓含著濃郁的詩意畫意的書作,其字外之意、象外之象,所抒發(fā)的多是他飄逸、灑脫的胸中的逸氣
曹鋒居于美麗的城市--無錫,早年浪跡北京求學多年;山,也有其骨。那海那風那山那骨又會鑄造出一個什么的曹鋒風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