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春,漫步蘭州街頭,最引人關注的話題是什么?——地鐵。

無論是乘坐出租車,還是坐公交、自駕,甚至是騎車、步行,只要行走在蘭州的道路上,你就一定無法回避一個殘酷的現實:擁堵。現如今的蘭州,擁堵幾乎已經發生在城市的每一條大街。面對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車、越來越堵的路,幾乎每一個市民都處在矛盾之中:修地鐵,徹底緩解擁堵!可現在已經堵成這樣,一旦地鐵全面開工,還敢想象嗎?
蘭州 “外暢內堵”的尷尬
進入21世紀的今天,蘭州已成為中國西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2012年9月7日,中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正式落戶蘭州,進一步夯實了它作為中國西部未來重要增長極的戰略地位。
但一個令人尷尬而又無法回避的現實是,“兩山夾一河”的狹長地形,極大地限制了蘭州的進一步發展,無論是城市的建設發展,還是城市功能的正常發揮,都越來越受到落后擁堵的交通狀況的嚴重制約。
用兩個形象的字概括,當前蘭州的交通狀況可以用外“暢”內“堵”來形容。從外部環境看,目前蘭州可經鐵路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拉薩等23個省會、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隴海鐵路、包蘭鐵路、蘭新鐵路和進藏鐵路等我國幾大鐵路干線均匯聚于此;蘭州至寶雞、蘭新第二雙線、蘭州至重慶、蘭州至成都等一批高速鐵路和高標準鐵路即將建成通車;蘭合鐵路、蘭州經中川至張掖城際等一批區域性鐵路也將相繼開工建設;一批鐵路編組站、客站和集裝箱中心站建設項目也正在穩步推進之中。這些項目建成后,將實現12個方向的交匯,蘭州在全國的交通樞紐地位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并一躍成為西北最大、也是全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
同時,蘭州還是全國9大綜合性交通樞紐和中國12個公路主干交通樞紐之一,是全國鐵路的路網性樞紐和十大區域性客運中心。毫無疑問,今天的蘭州已成為西部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與之相對應,蘭州外部的交通環境也是四通八達、順暢便捷。但從另一個方面看,外部的“暢”,恰恰給市內的“堵”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聚焦市內,獨特的地形條件決定了已沒有更多的土地用于城市發展,蘭州市居高不下的房價已經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而據公開資料顯示,蘭州市2011年常住人口已達到361.6萬人,居住著漢、回、藏、東鄉、裕固、撒拉等38個民族,規劃中到2020年全市總人口將達500萬人。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屆時蘭州的交通擁堵狀況將進一步惡化。到那時,蘭州將被堵成一座“死”城的說法將絕不只是危言聳聽。
交通與發展,在蘭州已經成為一對日益突出而又無法解決的矛盾。顯然,面對蘭州的未來發展和現實條件,采用增加道路、增加路網密度等常規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日益龐大的交通要求。只有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大容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地面道路的緊張狀況,適應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斷增長。
三主三輔三步走
據蘭州地鐵設計單位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高級工程師高志宏介紹,未來蘭州市的軌道交通網絡體系將分為內、外兩個層次展開,其中內層由三條穿越中心城區的骨干線路組成,總長度90公里,分為一、二、三號線分期建設;外層由中川線、榆中線和青什線3條輔助性的外圍市域線組成,總長度約117公里,分別向中川機場方向、榆中縣城方向和規劃青什片區輻射。6條線全長約207公里,將分三步依次實施。
打開鐵一院擬定的蘭州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6條線的線路走向、覆蓋范圍和實施脈絡清晰可見。
其中1、2、3號線為中心城區線,總長約90公里。
1號線全長34公里,經過蘭州市最繁華的核心地帶,東西向橫貫中心城區,東起城關東崗鎮,西至西固石崗,沿西津西路、西津東路、慶陽路、東崗西路、東崗東路等城市主干道布設,將大量的客流轉移至地下,可以極大地緩解地面的交通壓力。尤其是在西關什字等“蜂腰”地段,1號線未來將能夠分擔33.8%的客流量,從而有效地緩解目前的嚴重擁堵現象。
2號線全長32公里,東起城關雁北路,西至安寧元臺子,其中段將開辟“蜂腰”地段的第二通道。
3號線全長24公里,從榆中和平鎮到城關五泉下廣場,從路網上是一條輔助補充線,將和平與城關、鹽場堡、雁灘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有效地溝通起黃河兩岸的交通和交流,對蘭州未來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5、6號線分別為中川線、榆中線和青什線,總長約117公里,是溝通中心城區與外圍區域聯系的市域性路網線路。
按照國家批復的建設規劃,蘭州地鐵的建設將實現“三步走”:
第一步,先期開工建設26.78公里的1號線一期工程,預計5年建成;2015年至2020年建成9.4公里的2號線一期工程。根據預測,到2020年這兩條線路建成后,軌道交通承擔的客流量將占到全部公共交通出行量的15%-20%。
第二步,從2021年至 2030年,完成1號線和2號線余下的二期工程以及3號線全線。第三步,從2031年到2050年,建成4、5、6號線,即中川線、榆中線和青什線。談到廣大市民最關注的投資及車站設置等問題,高志宏介紹說,最先開展建設的1號線一期工程每公里投資約7.46億元,設計工期5年,線路基本沿蘭州市最主要的客流走廊布設,沿途設20個站點,全部為地下敷設。
一號線經過的鐵路西客站、小西湖、西關什字、東方紅廣場、東部市場都是市內主要的大型客流集散地,將來它還將在陳官營站與中川城際鐵路形成換乘;在西客站、五里鋪、東方紅廣場與地鐵二號線形成換乘;在西關什字和終點站東崗站與地鐵三號線形成換乘,無疑是蘭州地鐵穿越城市核心區域的最主要干線。從這個意義上說,首先修建一號線一期工程,是必然也是必須的。
而緊隨其后修建的2號線一期工程,將在沿線設置8個站點,從雁北路出發后,依次經過行政學院、五里鋪、定西路、公交五公司、火車站、郵電大樓和東方紅廣場等客流密集地,成為穿越城市核心區的又一條骨干線路。
談到蘭州地鐵,高志宏如數家珍,言語中充滿了自豪。他說,蘭州地鐵不但是西北的第一條地鐵,更是第一次穿越黃河,這為它在日益龐大的地鐵家族中牢牢地占據了一席之地。
萬里黃河第一隧
全長5464公里的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也是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時至今日,卻沒有一條公路或者鐵路隧道穿越黃河。而穿越長江甚至區域性江河的公路、鐵路隧道早已屢見不鮮,其中僅上海市便擁有8條已建成的越江隧道,還有7條正在建設之中。
無疑,這一現狀與國家開發西部的戰略布局和蘭州擁有第五個國家級新區的重要地位嚴重不符,而隨著蘭州地鐵的開工建設,將成功填補這一空白。
蘭州地鐵一號線全長26公里,將在安寧至西固的“三灘”地區兩次下穿黃河,這將是我國第一次穿越黃河的交通隧道。它通過兩條長度分別為2.13公里和1.9公里的水下隧道,將蘭州市的七里河、安寧、西固三大主城區緊密連接起來,形成便捷快速的城市軌道交通網。據高志宏介紹,蘭州地鐵下穿黃河工程不但是國內的第一條黃河隧道,更面臨著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
首先,過黃河隧道工程位于黃河上游主河道內,必須要連續穿越厚達200~300米的卵石層,這種地質具有高滲透性和大孔隙等特征,穩定性差并且含有大塊的硬質漂石,其最大粒徑可達40~50厘米,將對掘進施工帶來嚴峻的考驗,這樣高難度的工程建設條件在國內都屬罕見。
其次,為施工而設的通風豎井深約45米,屬于在強透水、高水壓、巨厚卵石土地層內進行的深、大豎井工程,其中施工工法、豎井圍護和主體結構型式以及降水、預加固等措施都具有較大難度。
同時,過黃河隧道緊臨在建的沈安大橋和已建成的銀灘大橋,受相鄰橋墩的影響,隧道所處位置的河床局部沖刷深度較大,河道行洪及沖刷條件非常復雜。
此外,蘭州地鐵采用盾構法施工,兩次下穿黃河時要面臨進出站及深大豎井的始發接收方式和盾構下穿河堤、大橋橋樁和橋臺基礎以及大直徑卵石的掘進破碎及出碴、高水壓卵石層中掘進及密封控制等數十項設計和施工方面的技術難題。
可以說,蘭州地鐵一號線的下穿黃河隧道工程無論對設計、施工還是工程組織,都是一次具有很高難度的挑戰性工作,但同時它也具有非常獨特的創新性,對今后同類工程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此外,高志宏特別介紹了兩項蘭州地鐵在國內領先而又不大為普通乘客所注意到的細節。
也許所有人都不會想到,作為人流密集的地鐵車站,蘭州地鐵竟然會沒有空調,其實這正是鐵一院精心設計的亮點之一。眾所周知,蘭州的夏天氣候涼爽,是著名的避暑盛地之一,針對這一得天獨厚的氣候特點,鐵一院為蘭州地鐵設計采用了直接蒸發冷卻式的地鐵通風降溫系統,完全依靠水的熱量交換來實現制冷,無需人工冷源,更不用大量耗能,代表了當前最先進的設計理念。
另外,蘭州地鐵采用了載客量大、功能先進、運行可靠的A型車體,這種車體一般適用于人口密度和流量都很大的特大型城市使用,目前僅在上海地鐵一、二、三號線及深圳、廣州、南京部分地鐵線路中使用,蘭州無疑將成為中國整個中西部地區的第一個采用者。(更多關注請點擊大西北網頻道城事 網址: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n/chengshi/)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