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精準扶貧 共奔小康】會寧扶貧的“加減乘除”法

    時間:2015-06-05 11:27來源:大西北網-甘肅日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大西北網訊    全力助農增收 改善生態環境 放大綜合效益 革除陳舊觀念
     
      會寧扶貧的“加減乘除”法
     
      開欄的話 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引,深刻分析我省當前扶貧形勢、著眼完成脫貧致富任務,作出了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決策。實施精準扶貧、深化扶貧攻堅,直接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實際進程,直接關系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甘肅的落地生根。為了在全省營造齊心協力抓扶貧、攜手并肩奔小康的濃厚氛圍,從今天起,本報開設“精準扶貧·共奔小康”欄目,深入宣傳全省各地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部署,以嚴的要求、實的行動深化扶貧開發,真正把扶貧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努力提升扶貧開發成效和水平,奮力開創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新局面的好經驗、好做法。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張斌強 李繁榮
     
      腳蹬下地穿的舊布鞋,頭戴淺灰色的老式解放帽,一身下田農民裝扮的會寧縣太平店鎮大山頂村村民宋庭俊,卻“很潮”地開著一輛四輪山地代步越野車,沿著田間道路悠悠地往自家西瓜大棚駛去。
     
      “老人家,你這車很酷啊,哪里買的?”宋庭俊的“現代農民范”一下吸引了正在這里采訪的記者的眼球。
     
      “網上買的。”宋庭俊面對記者的“截訪”滿臉自信,談起現在的生活更是充滿了樂觀:“我們窮過、苦過,如今趕上好政策脫了貧,好生活才開了頭,還要和全國人民一起全面小康呢。”
     
      和宋庭俊一樣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夢想的,還有他腳下這片紅色大地。
     
      79年前,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在這片苦焦的土地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在會寧人民心中播撒下了紅色的種子。
     
      在黨的領導下,會寧人民眾志成城,用勤勞和汗水不斷改寫著這片貧瘠土地的歷史。
     
      隨著全省雙聯行動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深入推進,會寧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加快脫貧致富為目標,綜合施策,運用“加減乘除”法,形成了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蓄之已久,其發必速。
     
      一場新的扶貧攻堅戰正在會寧大地如火如荼地展開。
     
      算好“加”法,增加農民收入
     
      會寧窮。全縣284個行政村,116個是貧困村,貧困人口13.79萬,貧困面達26.9%。
     
      “要脫貧,就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面對扶貧攻堅的艱巨任務,會寧縣委、縣政府有著清醒的認識。
     
      在提高全縣扶貧開發水平、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的過程中,會寧縣著力做好“加”法——增加農民脫貧致富信心、增加糧食產量、增加養殖規模、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惠農政策落實……
     
      目的只有一個:要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在新一輪扶貧攻堅中,新添堡回族鄉道口村成為會寧做“加”法的代表村之一。
     
      走進道口村,一戶臨近公路的農戶院墻上,“牛肉”兩個紅色大字和一串電話號碼格外醒目。顯然,這則“廣告”告訴大家:這家主人是肉牛養殖戶,并很有經營意識。
     
      主人名叫擺富珍,飼養著12頭母牛、24頭公牛。看著兩頭前不久出生的牛犢,擺富珍滿面笑容:“添了牛,就是添了錢。”
     
      “通過雙聯惠農貸款等各種融資渠道,這兩年,道口村家家戶戶都添了母牛。”新添堡回族鄉黨委書記馬新生說。
     
      更讓群眾開心的是,2013年底,道口村成為省委書記王三運的雙聯聯系村后,一條以發展“肉牛養殖加工”為特色的產業發展思路逐步明晰,成為村里做好“加”法的關鍵。
     
      基于此,村里引進甘肅弘利養殖有限公司,建成肉牛屠宰加工基地。“這能為村民屠宰、加工肉牛省下一筆可觀的支出。”馬新生告訴我們,弘利養殖公司還將推出“公司+農戶+合作社”模式,建立與農戶共同發展長效機制,同時引進肉牛優良品種、實施有機肥生產、利用沼氣發電,建設循環農業,繼而帶動全縣養殖業發展。
     
      對會寧來說,運用多種方式做足“加”法,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脫貧辦法。
     
      去年,會寧縣12個貧困村、3.2萬貧困人口實現整體脫貧,貧困面下降5.6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
     
      做好“減”法,減少環境承載力
     
      順著312國道,輾轉間,翟家所鄉張城堡村移民安置點漸入眼簾。44幢青灰色屋頂的小康屋排列整齊,彩繪的文化墻格外醒目,村道兩側的太陽能路燈給村社增添了不少現代氣息。
     
      村民張榮家紅色門楣上“人興財旺”的春聯橫批仍然清晰,走進小院,張榮特意帶我們參觀了她家在政府資助下新添置的設備——一臺凈水器。“把院里集雨水窖里的水抽到頂上的大水桶里,通過凈化器過濾,水就更潔凈了。”
     
      搬下山梁梁,搬出土坯房,搬進新瓦房,張榮家通過下山入川移民搬遷,過上了好日子。
     
      翟家所鄉鄉長劉作卿說,通過中低產田改造,推廣全膜種植、扶持草畜產業、鼓勵勞務輸出,張城堡村的貧困群眾在移民搬遷中的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吃飯再也不用愁了”。
     
      移民搬遷——會寧的“減”法口訣之一。
     
      會寧生態移民搬遷工程,計劃在2020年之前把全縣地處旱山塬區的塬邊、溝頭、深山區的1.5萬戶、近7萬人通過調整土地關系或保留土地關系的方式整體搬遷出來。
     
      做“減”法,不止于此。
     
      以減少生態負擔、減少環境污染為統領,會寧的“減”法根本目的是要“換窮貌、改窮業、挪窮窩、拔窮根”,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群眾生存發展問題,是要給群眾脫貧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走進會寧,人們欣喜地看到——
     
      移出來的山,流轉出去,退耕還林還草,建成特色林果示范園區,減少生態負擔;
     
      搬進來的川,細心規劃,發展循環經濟,加快農村清潔能源建設,減少環境污染。
     
      會寧人深切感受到,這兩年雨水多了,山開始變綠了。
     
      2014年,會寧實施生態扶貧移民搬遷2280戶、1萬人,其中包括新添堡鄉道口村、老君鄉老君村、翟家所鄉張城堡村等31個農村集中安置點。同時,全縣新修梯田1萬畝,扶持中藥材等特色種植業和經濟林建設6000畝。
     
      把握“乘”法,放大扶貧綜合效益
     
      會師樓腳下,祖厲河穿城而過。會寧人知道,祖厲河的苦水改變不了會寧缺水的現實。

      年平均降水量370毫升,蒸發量1800毫升,十年九旱。
     
      興水,成了會寧脫貧繞不開的話題。
     
      會寧太平店鎮大山川村坐落在平定高速公路旁一片不大的川地里。這里是“會寧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第二標段”。
     
      走進村里,一排排蔬菜塑料大棚銀光熠熠。
     
      “以前沒有水,靠天吃飯,家家都窮。”太平店鎮黨委書記劉登峰說,在各級扶貧資金的扶持下,大山川村建成一座1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把村子附近塘壩里涌出的地下水收集起來,配備滴灌、噴灌等節水設施,發展蔬菜產業。
     
      正是這一汪清泉,成為大山川村致富的源泉。
     
      “有了水,去年大山川村建了220個大棚。”太平店鎮黨委書記劉登峰算了筆賬,一座大棚一年收入1萬元,比以前種地的收益翻了10倍。
     
      看到村民都開始種菜,楊麗琴夫婦乘勢投資10萬元建成一座育苗暖棚,向鄉親們提供辣椒、黃瓜、西紅柿等菜苗。
     
      兩年前,楊麗琴還是一個普通農家婦女。如今,她已成為一座年入“斗金”的暖棚“棚主”。她自己都沒想到,好日子來得竟是這樣快。
     
      對會寧人來說,每一滴水都彌足珍貴。
     
      興水,成了會寧放大扶貧綜合效益的“乘”法。米峽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甘溝驛鎮岳家溝節水項目、步龍岔溝綜合治理二期工程……通過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設,會寧已發展有效灌溉面積26萬多畝,尤其是全縣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項目的實施,使項目區灌溉保證率達到了90%,年節約灌溉水量655.8萬立方米,使受益區農民人均增收450元。同時,計劃于明年全面完成建設的引洮供水一期會寧北部供水工程,將解決會寧北部11個鄉鎮25萬人的用水和1.7萬畝農田灌溉。
     
      把有限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是會寧做好“乘”法的要訣。
     
      ——通過創新農村經營方式,會寧完成了4個鄉鎮農村承包土地確權頒證試點,流轉土地10萬畝,建立適宜現代農業的發展機制。
     
      ——通過創新金融扶貧方式,會寧加快普及雙聯惠農貸款、牛羊蔬菜產業貸款等各種融資手段,為扶貧攻堅創造不竭動力。
     
      ——通過創新資金整合機制,會寧把更多資金投向見效快、能致富的產業和項目,使涉農資金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
     
      利用“除”法,革新產業發展方式
     
      這幾天,中川鎮高廟村農技員張宏吉開始忙碌起來。村里4月中旬建起的160座蔬菜大棚陸續出苗,大伙兒不時便會邀他過去查看病蟲害情況。
     
      張宏吉手里隨時都拿著手機,遇到不能診斷的情況,就拍下來發送給縣里或市里的農技專家,向他們求教、請他們支招。
     
      今年,會寧在全縣60個村試點建起了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站,以“農技部門+互聯網”方式解決農戶遇到的農作物生長問題,宣傳惠農政策,傳播實用技術信息。高廟村成為試點村之一。
     
      “群眾非常高興,有了一個學習科學種植、科學養殖的重要途徑。”中川鎮黨委書記王池柳說。
     
      新一輪扶貧攻堅中,會寧的“除”法秘訣是:革除舊觀念,發展新產業,掌握新技能,走出一條更廣的產業發展路子。
     
      ——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培訓,讓貧困戶掌握“看家技能”。
     
      ——實現扶貧資金的精準投放和精細管理,主導產業由群眾說了算、資金項目由群眾自己管。
     
      ——“產學研”相結合,支持龍頭企業廣泛引進先進適用技術、現代加工設備、工藝流程和先進管理方法。
     
      ……
     
      “這是變‘輸血’為‘造血’的重要途徑。”會寧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童琳說。
     
      “下一步,我們還要變‘造血’為‘活血’。”童琳說,會寧正在爭取祖厲河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會寧中國現代草業產業科技園建設等項目的立項及建設,同時進一步開發紅色旅游經濟、建設重點交通項目。
     
      “乘國家和省上助力老區扶貧奔小康的機遇,我們將積極培育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增長極’。”童琳輕聲勾勒著未來,“我們一定會過上好日子。”

    (責任編輯:李勤芳)
    >相關新聞
  • 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會寧篇12月8日晚將在CCTV10播出
  • 違規報銷差旅費 白銀會寧縣兩干部被通報
  • 溫暖中國丨白銀會寧西川社:村民自編“春晚”健康快樂過年
  • 白銀會寧解決2.31萬人飲水問題
  • 白銀會寧:男子入戶行竊 牛奶香煙包子見啥都不放過
  • 白銀會寧:猜疑前妻與人有染男子砍死“情敵”自殺未遂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日韩久久久久久中文人妻|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二三区|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99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91精品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在线 |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内射婷婷一级二|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一本之道av不卡精品|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精品成人va|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欧洲MV日韩MV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