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5日下午,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正式宣誓就任第29任澳大利亞聯邦總理。而就在14日上午,第28任總理托尼·阿博特還在南澳州首府阿德萊德市視察工作,絲毫沒有要下臺的跡象。短短24小時之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007年,自執政11年之久的約翰·霍華德卸任總理之后,澳大利亞政壇一直處于動蕩的漩渦之中。2007年至2013年,在工黨執政的6年中,陸克文和吉拉德之間數次上演黨內相互“逼宮”的政治戲碼。2013年9月,阿博特率領的自由黨贏得議會大選,阿博特在就任總理之后信誓旦旦地表示,自由黨不會重蹈工黨的覆轍,自己要帶給國民一屆團結穩定的政府。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阿博特在執政還差4天就滿兩年之際,不得不黯然辭職。他不但是澳歷史上執政時間第2短的總理,而且還成為首位尚未完成第一個任期就被黨內“彈劾”的自由黨黨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澳政局為何在一夜之間風云突變,阿博特在內政外交方面究竟存在著哪些致命失誤?
過于保守的理念
阿博特1957年11月生于倫敦的一個普通澳大利亞裔家庭,4歲時舉家遷回悉尼定居。學生時代的阿博特勤奮刻苦,成績優異。1982年,他獲得著名的“羅德獎學金”得以進入牛津大學進修,并最終獲得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碩士學位。
長期在英國學習和生活,造就了阿博特保守的思想觀念。他是澳君主立憲制的堅定支持者,曾擔任“澳大利亞君主立憲促進會”的執行總裁,公開稱贊歐洲人為澳帶來了文明,引發當地土著人社區的強烈抗議。阿博特還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反對同性婚姻、胚胎干細胞研究和墮胎行為,還發表過一些歧視女性的言論。他曾一度認為人類活動不是造成氣候變暖的原因,后又質疑人類活動對于氣候變化究竟起了多大的負面作用。他極力反對工黨政府征收的碳排放稅,而本屆政府出臺的氣候政策遭到了太平洋島國的一致批評。
大大咧咧的性格
阿博特的大大咧咧在澳大利亞可謂是“家喻戶曉”,其在國際政壇上也是出了名的“大嘴巴”。許多澳國內專家都認為,阿博特個性直白簡單,缺乏圓滑變通,對人對事往往采取“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判斷方法。
阿博特這種個性特點導致他經常在公開場合“口無遮攔”,發表一些令人咋舌的言論。他曾公然提出要在普京抵達布里斯班出席G20峰會時,對其進行所謂的“抱摔”,此言一出,立刻引發輿論嘩然。在“馬航MH17事件”發生當天,阿博特便在新聞發布會上直接點名俄羅斯為擊落客機的“真兇”,成了全世界第一位公開指責俄羅斯參與該事件的國家領導人。去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訪澳期間,阿博特在國會講話時竟然表達了對于二戰日軍的“崇敬和欽佩”,迫使其他幾位閣僚趕緊出面為其打圓場。2013年9月,當美國正在籌劃空襲敘利亞之際,阿博特卻出人意料地表示這是一場“壞人打擊壞人的戰爭”,使得美國頗為尷尬。
飽受爭議的政策
阿博特擔任總理之后,內政外交政策備受爭議,許多人認為其根本不適合擔任政府首腦,更多的人則是對其一系列政治、經濟和安全政策表達不滿。
一方面,阿博特政府推出一份所謂“史上最嚴苛預算案”。根據該預算,政府將在未來提高退休年齡,裁撤政府機構,澳民眾在醫療、教育、養老、失業救濟、帶薪休假等諸多領域的福利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削減。澳多數民眾以及各地方政府都對這份新預算案表達了強烈不滿,悉尼、墨爾本等大城市幾乎每隔幾周就會有民眾上街集會,抗議政府削減社會福利。澳媒體認為,阿博特自公布預算案之日起就已經埋下了下臺的隱患。
另一方面,阿博特政府的反恐政策也受到詬病。近年來,隨著澳政府追隨美國參與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軍事行動,尤其是最近澳政府宣布將參與打擊“伊斯蘭國”,澳本土遭遇恐怖襲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對此,澳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嚴格的反恐措施,警方對機場、港口、政府大樓、大型活動場所加大了安保力度,但去年12月還是發生了“悉尼人質劫持事件”。與此同時,澳當地的穆斯林族裔抗議政府的新安保法案歧視穆斯林,要求停止將穆斯林社區恐怖化。嚴峻的反恐形勢以及國內的質疑聲,給阿博特施加了雙重壓力。
此外,阿博特執政期間在打擊難民偷渡、處理與鄰國關系以及氣候變化等多項政策都存在較大失誤,持續下滑的民意支持率導致其最終被黨內同僚所拋棄。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