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年來中國機動車數量成"井噴"式增加,全國各大城市都面臨著交通擁堵和停車位短缺等難題。而與此同時,目前各大城市停車位的增長速度,卻遠遠跟不上機動車的增長速度。因此,面對"車位難求"和交通擁堵的現狀,各大城市紛紛選擇了對停車費用進行調整。現在,讓我們看看其他城市或國外城市是如何收取停車費用的。記者 顏晨目前,上海的停車費用位居全國前列。在上海的黃浦、靜安、盧灣、徐匯四個中心城區,道路停放小型車白天停車1小時收費標準15元;超過1小時后以半小時為計費單位,收費標準為10元。夜間停車按次計費,收費標準為每次10元。
而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區,停車的費用則是更加昂貴。2010年,高力國際調查了全球147個中央商業區的泊車收費后,指出上海位列全球城市中央商務區停車費第38位。在2010年,上海的中央商業區停車月費是278.73美元,全球排名第38位。上海雖然是首次進入全球最貴停車費前50排行,但其位次排列顯然上升迅速,由2009年的50名以外直接躍升至第38位,以停車費每月278.73美元位列停車費每月279美元的中國臺北之后,兩者之間僅0.27美元之差。
近年來,上海停車費用的漲幅比較大。但是,這種情況完全是由市場規律所決定。截止到2010年底,上海設有公共停車場約1800個,共有停車位24萬個,然而上海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250萬輛。按照國際標準,上海市內未來的停車位缺口將高達67萬個。不難看出,正是由于車多而停車位少,而城市中心區域的停車位更是緊缺,于是,在市場供求規律的作用下,導致上海的停車費長期居高不下。
對于擁有2000多萬人口、480多萬輛機動車的大都市北京來說,交通擁堵問題已成為困擾城市的難題。不少專家指出,要真正解決北京的交通擁堵,只能在調整停車價格等關鍵問題上著手。因此,作為治堵新政的具體措施之一,2011年,北京市推出了新的停車收費標準。
2011年4月1日,北京市新的停車收費標準開始正式實施。據了解,這次北京停車調價,全面實現了差別化停車收費,一方面是將非居住區停車場劃分為3類區域,三環路以內區域及現有CBD商業區、中關村核心區等重點區域為一類地區,五環路以內除一類地區以外的其他區域為二類地區,五環路外區域為三類地區;另一方面大幅提高中心城區停車收費價格,如一類地區白天小型機動車停車,占道停車場每小時收費10元(首小時以后每小時15元),路外露天停車場每小時收費8元,公建配建停車樓和地下停車場每小時收費6元。
北京新的停車收費標準,在緩解交通擁堵和引導機動車合理利用停車資源等方面,無疑起到了十分明顯的效果。此前,由于北京交警警力有限,很多車主報有僥幸心理,寧可將車輛胡亂停在道路兩旁,也不愿把車輛停到地下停車庫。因此,北京按照“中心高于外圍、路內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的差別化原則,調整了停車收費標準。
北京:上調停車費用 成“治堵新政”具體措施2011年10月,深圳市交委發布了《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書》,再次調整了深圳市的停車費用。這次“提價”將擴大15元起步的收費區域。其中,此前收費標準最高15元每小時的一類區域范圍將擴大。根據《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書》,深圳將擴大中心城區一二類停車費區域的范圍。通俗地說,15元時租價的停車區域將擴容。同時,完善城市停車規劃,推行路內停車收費,實行差別化停車收費制度,提高商業中心和交通擁堵區域的停車收費標準。
據了解,2006年9月,深圳曾對停車費進行了一次大幅度的調整,尤其是中心區域的寫字樓以及社會停車場的時租價格暴漲數倍。深圳停車收費按照三類停車區域的標準劃分,即住宅類、社會公共類、臨時類等三個類型。收費時段按照高峰期(8:00-20:00)與非高峰期 (20:00-8:00)來收費。其中,收費最高的是一類地區的臨時類停車場,如福田中心區CBD范圍的寫字樓等,普通小車的時租首小時15元,高峰期1 小時后每半小時1.5元,非高峰期1元每小時。按此計算,停滿24小時,最高收費將達到60元。
根據《白皮書》的規劃,深圳將在現行三類停車區域劃分基礎上,擴大一類區域和二類區域范圍,并按照一類區域高于二類區域、二類區域高于三類區域、路內高于路外、峰期高于平期的原則,研究提高非居住區公共停車場白天的收費標準,抑制小汽車交通的上班使用。同時,深圳市政府將研究降低非居住區公共停車場夜間的收費標準,緩解附近居民夜間停車難問題,保持居住區停車收費相對穩定,實施路內停車收費。研究采用停車時間越長、收費越高的累進式計費方式。
深圳:利用價格杠桿 以出行成本制約機動車流量2012年7月,青海省西寧市正式頒布實施了《西寧市停車場管理辦法》。今后,西寧市停車場收費定價要在綜合考慮資源占用成本、交通結構調控成本、設施建設成本和經營管理成本等因素基礎上,依據城市中心區高于城市外圍區、路內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的原則,采取差別化費率調控停車需求和停車資源,合理確定不同車型、不同停放時間的停車費率。
該辦法規定,西寧市停車場服務收費,根據國家和青海省的相關規定,分別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市場調節價。實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管理的停車場,由價格主管部門依法核定停車收費標準。西寧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價格、規劃主管部門劃定實行差別收費的城市中心區和城市外圍區具體范圍,報市政府批準后執行。
同時,為了緩解停車難的問題,該辦法還規定:西寧市的專用停車場在滿足自身停車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向社會提供經營性停車服務。專用停車場是指主要供本單位車輛停放的非經營性停車場所。居民生活小區內屬于業主共有的專用停車場,向社會提供經營性停車服務,必須依法由業主共同決定,并執行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西寧:評估停車位成本 “城市中心高于城市外圍”
2011年12月起,鄭州市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市內城區公共停車場機動車存放服務實行差別化收費的通知》,開始對存放在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的機動車輛實行差別化收費。按照“中心區域高于邊遠地區、路內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高峰時段高于非高峰時段”的原則,結合交通擁堵狀況,將市內城區劃分為一、二、三類區域,實行機動車存放服務差別化收費。
按照規定,鄭州市一類區域的范圍是:花園路以西,隴海路以北,大學路以東,金水路段東南、黃河路以南的城市中心區域。在一類區域內,路內停車位白天(指7時~21時):原收費為4元/次,現收費第一小時4元,以后每小時收取1元,其中高峰期內每小時收取2元(高峰時段為7時~9時,17時~19時)。夜間(21時~次日7時):路內停車位按照原規定免費停放。
而在一類區域以外的二類區域,仍實行計次收費,并執行原標準,具體標準是:地上公共停車場收費:白天道路兩側停車位4元/次、夜間5元/次(路內停車位夜間免費停放);其他公共停車場3元/次、夜間5元/次。地下公共停車場收費:白天、夜間停車位均為3元/次。
鄭州:停車差別化收費 按照繁華程度逐級上升上海:車多車位少 市場規律抬升中心區停車費2012年2月,南京市新的停車收費標準正式實施,計時周期從半小時縮短至15分鐘,進入停車場后15分鐘內不收停車費。在本次調整中,對于南京市中心城區停車收費標準明顯提高,以控制車流和緩解交通擁堵,不但收費標準變化了,而且收費對應的等級區域范圍也有所調整。調整后的停車收費標準,除了明確標明小型車白天時段每15分鐘1.5元,夜間時段每小時0.5元之外,還備注了5條注意事項,其中就包括“車輛進入停車場15分鐘內免費,15分鐘后開始收費,前15分鐘不納入計費時間”,也包括“白天時段連續停放超過6小時,不超過12小時(含12小時)的一律按6小時收費”。
據了解,南京市調整收費標準后,越往市中心越貴,偏一點的地方停車反而便宜了;停車一兩個小時一般不會多花錢,但在主城區停上四五個小時就貴了,特別是不能停在一類區域的道路上。
南京:計時周期15分鐘 越往市中心越貴昆明市發改委從去年開始對昆明市機動車停車收費標準進行修編調研,今年7月,新標準已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討論,預計10月份向社會公布實施。
據昆明發改委透露,昆明即將出臺的新收費標準,將會體現價格杠桿對靜態交通的調節作用,這次將分為三類區域來確定停車收費標準,在中心城區、商業區,通過提高收費標準來減少長時間停車;啟用30分鐘為一個時間段,鼓勵快停快走,提供更多的泊車時段。
而三類區域的劃分原則是:某區域的空間結構、經濟發展水平、土地利用價值、公交服務水平等。比如,南屏步行街、大觀商業城,甚至一些次中心都可能成為一類停車收費區域,收費標準比現在大幅上漲;而已經形成固定居住人口、停車較為趨緊的區域會定位為二類區域,收費標準小幅上漲;而其余的三類區域,收費標準維持現狀或略微下降。
也就是說,新的收費形式和標準將參照杭州、北京、上海等城市做法,運用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使中心城區的泊位和需求基本達成平衡。而10月份一旦向社會公布實施新標準,相關部門將組織對各類停車場收費進行檢查,必須執行新的收費標準,不得亂漲價、亂收費,對于不按章執行的單位或個人,價格主管部門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
昆明:停車費新標準10月實施 市中心停車費將明顯上調香港總人口約為700萬,機動車擁有量達80萬輛。香港的停車收費完全實行商業化運作,私家車每小時停車費30港元。私人興建的停車場按物業進行管理 ,其收費標準是由市場來調節,反映停車位供需之間的關系;政府興建的停車場由私人公司承包 ,采用“商業原則”經營;而政府的停車庫和路邊停車收費咪表采取招標承包方式 ,政府從直接經營變為對承包者的監控,保留對收費價格、利潤率調節的控制權,政府不隨意干涉承包者的經營方式,只是在利潤稅收政策上給予優惠。雖然人口密度大,但整體交通系統平穩有序。
香港:私家車每小時停車費30港元紐約是美國停車最困難也最貴的城市之一。紐約市的公共場所停車為每小時3美元。而在私人停車場,停車的費用則更加昂貴。在曼哈頓的私人停車場,周一到周五下午4點之前,一小時之內16.90美元(加18.375%的市政停車稅后為20美元),三小時之內收32美元,一直停到關門(夏天早6時到晚10時,冬天早6時到晚9時為38美元。這個停車場包月是475美元。由于停車費用高昂,盡管紐約滿街是車,但紐約人2/3出行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只有大約三成的家庭擁有私家車。
紐約:買得起車交不起停車費日本東京市人口2600多萬,機動車擁有量達800萬輛。東京市在積極發展公共交通 (特別是城市軌道交通)的同時,還通過政策控制機動車的擁有和使用。東京城區的所有停車場都納入停車收費管理,停車收費水平按照停車區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商業區收費標準一般為每小時500日元至700日元(100日元約合7.83元人民幣)。
據了解,東京停車場的費用一般在每月2萬至4萬日元之間,相當于一個普通職員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出門辦事停車一般100日元最多只能停15分鐘,如果在新宿、品川等大站附近停車,費用更高。因此,日本農村家庭汽車擁有量遠遠超過東京等大都市的家庭汽車擁有量。
東京:停車費占普通職員收入十分之一倫敦是全球停車費用最為昂貴的地方。倫敦有車族的日子比其他地區糟糕許多。在月停車費排行中,倫敦的中心區金融城,以1167美元的月停車費高居榜首;倫敦西區以1136美元緊隨其后。至于日停車費,最貴的仍然是倫敦金融城,每天68美元。
作為國際性大都市,倫敦市區人口稠密,道路狹窄,路況復雜。為解決擁堵問題,倫敦市采用征收擁堵費、提高停車費、鼓勵公共交通和自行車等多種手段減緩交通壓力。倫敦市政府從2000年起提高停車費用,同時城市內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場所的免費停車場一律改為收費停車場。從2003年起,凡進入倫敦市中心區域的汽車需繳納每天8英鎊(約12美元)的擁堵費。地鐵也是倫敦人出行的重要工具。而倫敦市政府從2010年7月起,在市區設置數百個自行車租賃站,鼓勵人們騎車出行。
倫敦:以全球最高停車費用 緩解交通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