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編者按:
近日,媒體對一批被遣返的外逃人員進行了采訪。當初,這些人員受宗教極端分子蠱惑非法出境,他們在境外的悲慘經歷,揭穿了境外恐怖組織的謊言,還原了“遷徙圣戰”的真相。今日,《最后一公里》(ID:MqMsMx)刊發《揭秘“遷徙圣戰”真相系列報道之五——參與“伊吉拉特”家破人亡 成為“炮灰”》。
宗教極端勢力將“遷徙”和“圣戰”進行捆綁,歪曲教義,煽動暴力恐怖,成為國際公害。世界各國均在完善反恐法律體系,并采取措施“去極端化”,專家指出,國際社會還將進一步聯手,共同打擊極端勢力和跨國恐怖犯罪。
境外恐怖組織篡改教義
新疆警方近年來破獲的一系列打著“遷徙圣戰”旗號的非法出境犯罪活動,幕后都有著境外恐怖組織操縱的背景。
中國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楊恕是中國社科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的高級顧問,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便一直跟蹤研究國際上恐怖活動的成因、特點、規律以及重大反恐活動。“境外恐怖組織在加緊向中國境內滲透的過程中,均以宗教名義自我包裝。”楊恕介紹。
“伊吉拉特”源于伊斯蘭教歷史上一次重大事件。公元622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率領信徒由麥加出走麥地那,從而發展和壯大了實力,為最終光復麥加奠定了基礎。這一事件被后世的極端主義者篡改后加以利用。
楊恕介紹,“伊吉拉特”是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既不是教義規定,更不是充斥暴力。穆罕默德留下“圣訓”:“光復麥加后遷徙不再是必須的。”十分重要的是,“遷徙”到麥地那的穆斯林群眾與當地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族群建立了很好的關系,與基督教、猶太教在信仰上實現了相互尊重、和諧共存,這次“遷徙”事件成為伊斯蘭教的一個歷史轉折點。
后世的伊斯蘭極端主義者將“遷徙”和“圣戰”進行捆綁,作出歪曲和極端化解釋,成為當前暴力恐怖主義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根源。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宗教極端思想在新疆滲透加劇。從1996年開始,新疆一些暴力恐怖分子、民族分裂分子和宗教極端分子外逃出境,與國際恐怖分子和組織相勾結,篡改宗教教義、捏造“宗教迫害”,用欺詐手段煽動信教群眾”遷徙”,鼓吹”圣戰”,并依托其在境外恐怖組織基地進行暴恐訓練,繼而策劃組織境內實施暴力恐怖犯罪活動。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境外恐怖組織大肆制作傳播暴恐音視頻,鼓吹 “遷徙圣戰”等宗教極端思想。在新疆警方破獲的案件中,90%以上的暴恐案件都受到“遷徙圣戰”伊吉拉特思想影響或由伊吉拉特團伙直接實施。
“伊斯蘭教義中,先知從來沒有主張和提倡暴力。”新疆伊斯蘭教協會副秘書長阿布都瓦依提•賽迪瓦卡斯說,恐怖組織宣揚的那套極端思想,本身就是對伊斯蘭教義的侮辱。“暴力恐怖活動不是‘吉哈德’而是犯罪,《古蘭經》說,‘誰要殺害無辜的生命相當于殺害了全人類’‘無論是誰,救了他人的性命,相當于救了全人類’‘你們不要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圣訓》說‘不要傷害自己和他人’。”
“暴力恐怖、宗教極端是當今世界性的災難,包括伊斯蘭國家人民在內的全人類都對此強烈譴責。”阿布都瓦依提•賽迪瓦卡斯說。
“三盲”人員是易感人群
經過十余年“遷徙圣戰”極端思想的蠱惑和教唆,近年來新疆“伊吉拉特”活動更加活躍,一些不明真相的穆斯林群眾受蠱惑后走上“伊吉拉特”之路,淪為“蛇頭”的賺錢工具,他們變賣土地、房產等生產生活資料,輾轉多個國家,往往陷入極度貧困,甚至家破人亡,而參與“伊吉拉特”的最終后果就是成為“圣戰”的炮灰。
楊恕在國際案例研究中發現了不少荒唐的現象。“我們研究中亞的例子,發現一些極端主義者、暴力恐怖分子連《古蘭經》都沒認真看過,卻認為宗教極端勢力是穆斯林的權威,這個現象比較普遍,非常荒唐。”
不久前,記者在新疆第一監獄舉辦的“宗教辨析會”現場,聆聽了一場阿布都瓦依提•賽迪瓦卡斯和服刑人員之間的對話。聽講的17名服刑人員,均是因犯“分裂國家罪”或“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而受到法律制裁。
服刑人員紛紛就在宗教方面的疑惑進行提問,阿布都瓦依提•賽迪瓦卡斯一一解答。在服刑人員的自我介紹中,他們并沒有多少宗教方面的知識,均是受宗教極端思想蠱惑走向犯罪。
新疆第一監獄服刑人員麥麥提艾力•卡米爾丁在辨析會結束后說:“我的個人體會是,那些人(宗教極端勢力)打著伊斯蘭的旗號,目的就是利用人們對宗教最淳樸的感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大家得看清他們的意圖,不要誤入歧途。”
阿布都瓦依提•賽迪瓦卡斯對《古蘭經》、《圣訓》等伊斯蘭教經典有著35年學習研究的經歷,精通阿拉伯語。像這樣的宗教辨析會,他曾主講過一百多場,而此前他也曾對涉暴恐犯罪服刑人員的犯罪成因、思想動態進行大量一手調研。他總結,這類人有三個突出的特點:“首先文化水平低、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低;第二是不懂法;第三是對伊斯蘭教的認識不夠,甚至連基礎知識都沒有。文盲、法盲加‘教盲’,‘三盲’人員成為最易受宗教極端思想感染的人群。”
宗教極端于法不容
宗教極端勢力成為國際公害,嚴重影響國際社會安全與穩定。近年來,受宗教極端思想滲透和蠱惑,各國均有極端分子赴敘利亞、伊拉克等國進行“圣戰”,并有回流國內實施暴恐犯罪的跡象。
根據歐盟刑警組織去年6月公布的數據,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參加“圣戰”的人數已經超過3000人,其中來自法國、英國、德國、比利時和荷蘭的人數占相當大的比例。
在中國,借“伊吉拉特”之名,非法出境和參與暴恐犯罪,將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偉介紹,去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成員國阻止本國的極端分子或恐怖分子出國參加暴恐活動。法國通過反恐法案,對涉嫌出國從事恐怖活動的人,吊銷護照、沒收身份證件。英國新反恐法規定相關部門有權沒收可能前往恐怖活動敏感國家的潛在極端分子的護照并要求其搬離原住地。
“第二種措施是阻止已經出去的人員回國,防止這些人回流后在國內組織發動暴恐襲擊。”李偉說。英國立法規定,政府可對英籍赴中東地區參戰人員采取發布“臨時驅逐令”等管制措施,對已回流人員可采取一定人身限制措施并強令其報告出行計劃。
李偉介紹,國際社會將傳播極端思想也納入到法律監管的范圍。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等越來越多的國家對反恐法進行修改。意大利在刑法層面引入新罪,規定幕后進行宣傳、教唆、招募活動構成犯罪,被“哈里發”和“伊斯蘭國”吸引、意欲加入恐怖組織或越境前往戰斗地區亦構成犯罪。
各國嚴厲打擊招募人員赴敘利亞參戰的組織和個人,并以策劃恐怖主義活動罪名逮捕、控告赴敘參戰人員。
歐盟鼓勵成員國加強對極端分子的追蹤和控制。法國在“準圣戰分子”尚未離境或抵達敘利亞之前就實施逮捕,英國在嫌疑人尚未行動之前就控告其實施恐怖活動。澳大利亞反恐法禁止公民無正當理由前往恐怖組織活躍的熱點地區,違者最高可判10年監禁。
加大反恐力度,維護國家安全和國際秩序成為國際社會共識,各國除了完善反恐法律體系,還采取各種措施“去極端化”。“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打擊極端勢力和跨國恐怖犯罪將成為國際社會的必然選擇。”楊恕分析。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