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排分別是炒面片、漿水面魚、涼面調料柜、下排是面魚、鹵面、涼面。其實西北面食太豐富了,幾十種,可惜我沒那么大的肚子,一般只敢拍自己吃的東西,不好意思沖去拍別人,爭取以后多拍,呵呵。
炒面片是西北很有名的面食,如果用炒面片跟一碗肉讓爺選,爺這個肉腦袋肯定抱炒面片。每年老媽來北京,爺恨不得頓頓這個,味道絕了,里面一般有胡蘿卜、洋蔥、土豆片、青椒,好吃的嘎嘎的~~~
看到那個漿水面魚了吧,西北人吃漿水,尤其是夏天,酸酸的,很鎮熱解渴,可配面條吃,也可以單獨喝。問過當地人具體做法,好像是把苦菊之類的野 菜煮熟了,放在有老湯的水里面發酵而成的。所以我自己覺得有點像四川的泡菜原理。以前在蘭州就很少喝,有股味道接受不了,離開多年后,再喝,還是不行,不 過里面用苞米面做的面魚,很細膩的口感,我很喜歡。
蘭州涼面,與四川涼面的不同是澆了胡蘿卜、芹菜什么的鹵子,加了芥末粉,好吃的不行,每份涼面還配一碗面湯,喝一口,能品出芹菜的香味。夏天,我最愛吃這個了。3.5元一碗,漲價了。不過比起北京的算是便宜了。
下排中間的是鹵面,家門口有家老沙家鹵面,它的這家店的歷史應該是我有多大,它就存在有多久了。這個鹵面是我的最愛,甚至超過了牛肉面的地位。 里面的鹵子味道好極了,有土豆、芹菜、豆腐、菜花、胡蘿卜、牛肉……,一大碗下去,連湯一起喝光光,簡直絕了。以前總在爺耳朵邊上說它,可回蘭州很多次, 也都最后忘記帶他去吃,人家總說我吹牛,假想出來一個鹵面騙他這個外地人。終于帶他去吃一次,再問黑哥吃鹵面還是牛肉面,他總說鹵面好了。地址就在廣武門 向東的小路里。路邊總會停很多的車,那都是去吃鹵面的人。早上9點以后,鹵面才有賣,別去早了。
記得那時候讀書,有一家肥腸面館的味道特棒,我有個同學,為了吃碗面,把回去的路費1.5全用上了,最后自己走了七站路,可想而知,這樣的面好吃到姥姥家去了。
這是蘭州最有名氣的釀皮子,老少咸宜,無論多大的館子必有一道釀皮子作為首選涼菜,當地人的餐桌上也總少不了這個。每次帶回北京的這個釀皮子,爺的家人都喜歡到不行。有家叫再回首的釀皮子店的,我最喜歡。
這個老馬家很有名氣的,地址在東方紅廣場主席臺東邊的小巷里,排隊的人很多,面條我沒吃過,可七祺祥的大寬釀皮,我真得很喜歡。每次都要等很久才能買到,排隊,排隊,爺總想不明白,這些到處可見的小吃,怎么也要排長隊。
左邊這個是搟面皮,有黑色的、白色的,還有一種叫牛筋面。可以單獨要一種,也可以混搭,我喜歡這種方式,透著大氣、透著自由隨意。我喜歡黑色 的,比較筋道。右邊的天水名小吃——呱呱,仰慕天水的呱呱已久,挑剔到不行的老姐都說好吃,那一定好吃到眉毛胡子都掉了。來一大盤子2元錢,說實話,端上 來,有點失望,賣相真的不夠好,尤其做飯已久,對于菜品的賣相,我越來越挑剔了,邊拍邊感嘆,為什么不做的好看點。后來才知道,這個是用手捏碎的,主要是 為了讓調味料跟入味。味道確實不錯,因為是用粗糧做的,所以對健康非常有益。那一勺辣椒,是呱呱的精髓,各家調料都有其獨特的,很多天水當地人,都有自己 喜歡的口味,呱呱在天水有牛肉面之于蘭州的地位。
在天水叫撈撈,在蘭州叫涼拌涼粉,其實就是涼粉用漏勺刮成細粉。比起釀皮子來說,很潤的感覺,沒有那么筋道。私下認為適合孩子、老人吃,理由是牙口都不好。我正好屬于牙口不好的那一類。
我發現涼粉在天水到處都有,即使公園賣水的地方,也會有個小小的攤子賣一碗碗的涼粉,很熱的天氣里,走累了,坐下來歇腳,吃一碗超級爽。2.5 元一碗。一般老媽總會吃一個,我會選擇釀皮子,一般同一家店面里,這些都經營,西北人豪爽,即使不是一家店的東西,也可以端到旁邊店里吃,很是體貼……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