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民樂訊(通訊員王鵬張丹)立德樹人有道,春風化雨無聲。近年來,民樂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優化布局結構,加強隊伍建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各類教育均衡協調持續穩步發展。

”愛心早餐“惠及每一位適齡兒童
夯實基礎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走進民樂縣思源實驗學校,教室寬敞明亮、操場平整潔凈、學子意氣風發,速滑場、籃球架、鋼琴、古箏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這都得益于民樂縣基礎教育改善措施的落實。
該縣投資55372萬元,實施幼兒園改造、全面改薄、改善高中辦學條件等項目,新建改擴建學校120所。農村小學“無塵化”取暖設施、旱廁改造、寄宿制學校學生公寓、高標準食堂、水沖式廁所全覆蓋。依照“兩高四初十小十五幼”城區教育布局規劃,投用思源實驗學校,新建園區學校、一中分校和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同時,累計投資2500多萬元,著力實施中小學信息化提升工程,中小學生機比分別達到9:1、7:1,師機比1:1。投資340萬元,建成民樂教育城域網,高質量實現了“校校通”“班班通”,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率100%。建設高標準錄播教室18個,以薄弱校為重點,以“專遞課堂”“SW+課堂”教學模式為抓手,開展“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學校也逐漸完成了“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

工業園區學校學生在新建成的操場上活動 王鵬 攝
深化改革各類教育優質發展
十五屆縣委以來,民樂縣基礎教育發展按下了“快捷鍵”,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得到強化,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各類教育實現了優質協調發展。截至目前,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9.98%,義務教育適齡人口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85%。
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6所,創建省一類和市標準化園65所。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100%。
高中教育熠熠生輝。深入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普通高考成績連年位居全市前列,繼2010年、2015年勇奪全省普通高考文理科狀元,2020年文科狀元再次落戶民樂,2021年“三清兩北”,大專以上上線率平均高達99.81%,民樂一中2017年也被認定為“甘肅省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

洪水小學舉辦陽光體育節活動 張丹 攝
職業教育碩果累累。構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了職業教育規模效益發展目標。開設六大領域8個專業,開展旅游服務等培訓24000余人次。中職高考上線率連續保持100%,二本上線率40%以上。
特殊教育健康發展。建成高標準縣級資源中心1個、高標準學校資源教室6個,義務教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6.8%。
民族教育加快發展。創建省市縣級示范單位22個。加強教育對口支援,選派75名教師赴少數民族地區支教,助力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民辦教育規范發展。審批民辦幼兒園4所、特殊教育中心1所、校外培訓機構26所。

民樂一中舉辦陽光體育運動會
強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和生存的生命線,也是學校發展的永恒主題。近年來,民樂縣進一步強化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招考教師274名,轉聘代課教師112名。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幼小初高學校100%、中職學校98%以上。全面落實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學時全員培訓計劃,大力落實“國培”“省培”“市培”計劃,各類培訓向農村教師傾斜,教師年培訓3600人次以上。全面推進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落實各項惠師政策,鄉村教師隊伍持續穩定。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民樂縣還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教育十大創建行動和中小學“金種子工程”,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活動,不斷深化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縱深推進“三個指導意見”,推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創建藝術、德育等特色示范學校73所,省市縣級文明校園90所、省市級語言文字達標校131所。

思源學校學生在參加課間活動 張丹 攝
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攻堅目標要求,緊緊圍繞“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教育惠民政策落實”兩大中心工作,全面壓實工作責任,嚴格履行部門職責,精準落實教育扶貧到村、到校、到戶、到人要求,構建了完善的教育政策保障體系,實現了所有行政村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保持了義務教育適齡學生零輟學目標,建立了各學段上下貫通、覆蓋全體的學生資助體系,沒有一個家庭貧困學生因貧失學輟學,確保了所有學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砥礪前行,只為桃李天下。接下來,民樂縣將繼續實施薄弱學科攻堅計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奮力建設教育強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