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張掖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時間:2015-07-30 08:01來源:大西北網-科技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今日張掖

     

    今日張掖

     

      張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地理位置非常顯要。從軍事地理位置看,它是連接東亞和中亞的要沖地帶,也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通道和咽喉要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抗日戰爭時期,作為大后方的張掖,充分發揮了東連蘭州、襟帶新疆、蘇聯的作用,成為西北抗戰的軍事戰略后背,為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維護了西北抗日動脈的暢通


      早在漢、唐時期,通過張掖的古絲綢之路已中外有名。但當時僅為駝馬之道,其道并不固定。時至明朝,蘭州以西的大道也才通過姑藏(今武威)、番和(今永昌)、刪丹(今山丹)到張掖西北,稱"甘涼大道".清朝政府在"甘涼大道"的基礎上,陸續修整向西延伸。光緒元年(1875),因討伐阿古柏、平定新疆,收復伊犁的軍事需要,作為清朝廷欽差大臣的左宗棠,發動陜甘民眾,修建了自陜西、甘肅經河西走廊至新疆的甘新驛道。這條簡易駝馬牛車道,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抗戰全面爆發,沿海各省相繼淪陷,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鐵路、公路、碼頭等實行軍事封鎖,內外交通運輸中斷,國際援助無法進行。鑒于這種情況,從陸地上打通國際通道,并以主干線公路連接國內各地的聯系,便成為打破日本帝國主義經濟封鎖,支援抗日前線的重要途徑。1937年8月,中蘇簽署《互不侵犯條約》,通過該條約蘇聯政府向中國提供援助。于是,國民政府要求蘇聯幫助修建從蘇境內薩雷奧澤克到中國新疆迪化(烏魯木齊),再經河西走廊到蘭州的公路。


      1937年9月底,為了了解迪化至蘭州公路橋梁的實際情況,蘇領事館組織蘇聯專家開始考察迪化(烏魯木齊)至蘭州的公路及橋梁,中共駐新疆代表陳云派諳熟河西走廊地理交通形勢的西路軍電臺臺長徐明德與西路軍戰士王玉衡參與考察。


      公路橋梁考察小組從迪化出發后一路向東,每遇重要路口、關隘、河流、橋梁及城鎮,蘇聯工程師都要進行地理方位的測繪、標注及拍照,為繪制迪化至蘭州的交通道路地圖搜集數據及資料。到駐地后由徐明德和王玉衡通過電臺與蘇聯領事館進行例行的通信聯絡,報告一天的行程并接收領事館的各種指示。到達甘州(張掖)時,考察小組停留一天,縣長馬鶴年為了表示敬意,特地為考察團舉辦了歡迎酒宴。11月初,考察小組抵達蘭州,歷經一個月的考察結束,為甘新公路修建提供了技術支持。


      為了盡快將蘇聯援華物資運往抗戰前線,國民政府采取邊運輸邊修路的方式。1938年元月,蘇聯給中國贈送的第一批物資,500輛吉斯五型三噸半卡車,并載有賣給中國的1500多噸汽油等開始運往中國抗日前線。運輸車隊從新疆入境,沿著古絲綢之路的驛道進入甘肅,經安西、玉門、嘉峪關、酒泉、張掖、武威到達蘭州。這批大卡車在茫茫沙漠戈壁上的甘新驛道壓出了一條"大道".由于這條道路崎嶇不平,行走困難,根本不適于軍事物資和商貿物資的運輸。


      為了盡快修通這條交通要道,蘇聯負責修筑從蘇境內薩雷奧澤克到中國新疆迪化的公路。國民政府負責修建從迪化經河西走廊到蘭州的公路,即甘新公路。國民黨甘肅省政府組織甘新公路工程總隊具體施工,馬步青任甘新公路督辦,糧草全由河西17縣供給,經費由八戰區長官部負責轉撥。1938年5月,甘新公路開始動工修建,國民政府在蘭州設立西北公路運輸管理局、甘肅省驛運管理處,組建汽車、人力、畜力等各種運輸隊,調騎5軍士兵、民工2萬余人承修。還邀請東北大學畢業、流亡來甘的土木工程師羅永忱、鄭恩榮等10余人在武威成立了工程處,在各縣設工程段,另有軍官作監工,并抽調工兵當測地工。沿途所需土方、石料、砂子均攤派給沿途各縣運送。1938年11月,甘新公路全線修通。全長2925公里的運輸公路,其中,約1000公里穿過茫茫河西走廊,在張掖境內的路段長252公里。


      張掖人民為修建甘新公路作出了巨大犧牲。有些路段過小河溝要修涵洞,因沒有"皺紋管"而用石灰漿砌石塊修成,沙漠地段要下挖半米深,用石塊填平,再用沙填入索引縫,用泥漿澆灌。一些沿路的農民為了修路,將土房的屋頂拆除,椽子檁子用于工程建設。農民用大車、駱駝、騾馬等運送工程需要的土方、石料、砂子。還有許多農民套上自己的牛車、毛驢車到杳無人煙的星星峽一帶施工。據資料顯示,僅民樂一縣,當時赴星星峽修路的大車30輛,牛車30輛。


      甘新公路的修建,引起了日軍注意,他們派出間諜在甘新公路進行調查和地質測量,繪制地圖,伺機破壞這條道路。為了保護這條運輸大動脈,甘新公路督辦公署養護處在張掖設立養路總段,同時成立了一種準軍事組織的護路大隊進行日常養護,沿線群眾又承擔起了艱巨的護路任務。護路大隊有3個中隊、11個分隊,56個道班。每個道工養護公路1公里,10公里一個小道班房,20公里一個大道班房。道工的主要任務是維護路基完整和路面平坦,嚴格控制鐵木輪車和各種牲畜、羊只在公路上行走。張掖各縣設立運輸站晝夜服務,數萬張掖兒女不分酷暑寒冬,日夜守護在近千公里的甘新公路上,確保抗日大動脈的暢通。


      這條蘇聯援華交通線全線貫通后,運送汽油、炸彈、高射炮彈等軍用物資和餅干、糖、紙煙、香腸、黃油等生活物資的汽車分批進入這條通道,每次一個隊,大的隊有汽車三四百輛,小的隊也有百余輛。每車有司機、助手各一人;每隊有醫生一人,醫務助理三四人,并配有修理車輛人員數人;每隊有大隊長一人,大隊下分小隊,小隊有小隊長。為了保證運輸順利,國民黨西北公路運輸管理局又在河西走廊成立了武戚、張掖、酒泉汽車站,辦理接待過往蘇方汽車的加水、加油。沿途在安西、玉門、酒泉、高臺、張掖、武威、古浪、定西、靜寧、平涼等縣都設有招待站。在山丹縣南關設招待所,留蘇學生張任之(河北人)任所長,供應援華物資車隊人員食宿。


      1938年12月,約有6000噸援華物資由蘇聯汽車裝載經過甘新公路運往抗戰前線。其中,有軍械、汽油、藥品等。僅各種飛機就有985架,炸彈82300顆,坦克82輛,火炮1317門,炮彈190萬發,機槍14025多挺,槍彈16450萬發,汽車1550輛,擔任向中國運送軍事物資的汽車多達5260輛。


      借助甘新公路,張掖物資貿易也興盛起來。抗戰時期,進入張掖的蘇聯貨物有布匹、瓷器、煤油燈具、百貨雜品等。蘇聯運輸車隊返回時,在張掖裝載羊毛運往蘇聯。用羊毛換回的蘇制老式汽車,群眾把它們叫做"羊毛車"或"老羊毛".直到抗戰勝利前夕,甘新公路仍然是張掖進行對外物資交易的唯一通道。


      甘新公路修建也極大促進了玉門油礦的開發,抗戰爆發后,汽車成為支撐戰爭的主要運輸工具,"一滴汽油一滴血",玉門油田開發被急速提上議程,在國共雙方共同努力下,經周恩來同意,1939年4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所屬的延長油礦兩臺鉆機通過甘新公路運輸至玉門,一批專家和32名熟練的技術工人也通過甘新公路到達玉門,1939年5月6日,老君廟一號油井正式開鉆,8月11日探到油層,投產后日產原油10噸左右。從1939年8月到1940年8月,鉆成的3口淺井,共生產原油327100余加侖,煉成汽油51200加侖,柴油39200加侖。在整個抗戰時期,"除飛機的汽油經盟部供給外,其它液體燃料供給均有該局努力,賴以不匱。"玉門油礦生產的珍貴的油品,通過甘新公路,源源不斷運往抗日前線,大大緩解了中國油荒,對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戰時經濟發展給予極大支持。

     

    二、是全國抗戰空中戰場的輔助屏障


      作為西方援華的重要通道,在抗戰初期,每月有上千噸蘇聯以及英、美、印度等的援華物資,通過汽車、馬車、駝隊經甘新公路運到蘭州,再向各地中轉。僅1937年秋至1938年夏,就有裝備20個陸軍師的武器,經過甘新公路運往各個抗日戰場,同時,許多國際友人、八路軍將士也通過這條國際交通大動脈東來西往,到達抗日前線。蘇聯支援中國的殲擊機被分解開來,用汽車經中亞秘密運往中國的新疆伊寧、烏魯木齊,有的在哈密裝配好后,再由中國和蘇聯飛行員駕駛飛往蘭州。


      為了完善迪化到蘭州及中國內地的航空運輸線,保證這條空中通道的暢通,中國政府還在蘭州設立了蘭州空軍司令部,統一指揮、保證空中安全。1937年12月,為防日機轟炸,國民政府在張掖設置防空監視隊,使用軍用話線單線與"甘肅全省防空司令部"聯系。甘肅省政府組織動員大批人力、物力、財力,日夜趕修蘭州、武威、張掖、嘉峪關的4個飛機場,2000多名被俘紅西路軍戰士參加了張掖機場的修建。張掖機場選在離城區較近的大滿,飛機跑道為東西走向,沙石水泥罩面,1938年開始起降飛機。這四個飛機場專供蘇聯援華作戰飛機中轉加油。飛機如果在機場降落,地勤人員馬上給飛機加油,作例行檢查,負責飛行員吃飯、休息,然后升空飛去。有些飛機因需裝卸貨物,有時要在機場停留好幾天。


      1939年初,甘肅省配合蘇方技術人員在嘉峪關、張掖、武威、高臺等地又修建了航空站。以哈密空軍基地為中心,包括河西走廊直至蘭州的空中戰場建立了起來。當蘭州遭到日機轟炸、河西走廊上空發現日機偵察時,張掖機場立即可以做出反應。據《甘肅文史資料》記載,1938年至1939年的兩年中,日機共出動500架次對蘭州、永昌等地實施轟炸,我空軍與之進行空前慘烈的激戰,共擊落日機28架。其中,張掖大滿機場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1939年3月7日,日軍出動飛機12架,從山西運城出發,轟炸張掖以東的永昌,投彈40枚,民眾死亡22人,造成嚴重損失。日機在張掖上空進行騷擾,雖未投彈,但企圖從心理上消磨人民抗日的斗志。為了防止敵機轟炸,政府動員民眾在大滿機場周圍挖了許多防空壕和飛機掩體,上面蓋上偽裝網,機場的高桿上扯起紫色旗,防空鳴笛一響,當地百姓和機場工作人員立刻躲進防空壕。


      1937年至1941年,蘇聯經這條航線向中國提供支援1562架飛機、602輛牽引車及輔助器材,累計派遣空軍志愿隊2000余人。1942年,蘇聯援華志愿隊的36架飛機,又經武威、張掖、嘉峪關撤回。經過一系列的設施建設,使得武威、張掖、嘉峪關成為當時重要的中國空軍基地和訓練場地,張掖的戰略地位也陡然提升。陸地和空中一體的甘新國際交通線一直持續到抗戰結束,為抗戰勝利起了保障性作用。

     

    三、為全國抗戰提供了物力、人力、財力、軍力的支援


      張掖作為河西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理、資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這些優勢使張掖成為抗戰中的后方基地。生活在這里的廣大人民群眾在抗戰爆發后為抗戰提供了巨大的物力、財力、人力、軍力支持。1941年,國民黨組織"中央特派西北宣傳慰問團",到張掖宣講慰問為抗戰作出貢獻的當地民眾。1942年8月,蔣介石為了解西北軍事運輸情況,親自視察河西來到張掖。在大衙門內中山堂召集軍隊副團級以上軍官、地方黨政官員及區大隊以上的三青團骨干訓話,要求駐張部隊充分認識張掖的抗日后方戰略地位,和民眾齊心抗戰。隨后,為了適應抗戰的需要,國民政府對河西的工業、農田水利等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開發。一些有識之士提出要優先發展甘肅河西地區的農田水利建設,支援抗日前線。1942年開始,國民黨政府每年撥???000萬元用于建設河西水利。同時,一些技術人員開始在張掖推廣農業技術。1942年,張掖出現了農業推廣所、農業試驗場、張掖中心苗圃、張掖農校等農業科技機構,開始進行品種改良、防治病蟲害和農業生產技術試驗推廣。為了適應抗戰的需要,國民政府對張掖的工業、農田水利等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開發,為抗戰前線提供了大量的物力、財力支援。張掖各族人民在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為配合全國抗日斗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時,張掖外來過往人口不斷增加,外地文化不斷流進,部分不愿做"亡國奴"的知識分子進入張掖,各種新思想隨之涌入,對鼓動青年一代的抗戰情緒起了重要作用。面對亡國危機,無數張掖兒女投筆從戎,僅民樂就招收征集了一個營的兵力,300余人,有些人家十六、七歲的孩子也當了兵。


      1943年,張掖各縣一些有志青年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號召,積極報名參軍,保家衛國。有180名青年學生踴躍報名參加青年軍,赴漢口集訓參戰;有12名青年參加遠征軍,奔赴緬甸抗日前線。


      據資料記載,抗戰期間,張掖各縣有近千名熱血青年積極參軍參戰,或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他們奔赴抗日前線或后方,在抗日救亡運動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有157人血灑抗日疆場。


      抗戰期間,張掖人民省吃儉用,不僅通過獻金、踴躍認購"救國公債"、"同盟勝利公債"和"建設公債"等活動積極出資出力,支援抗戰。還積極獻納抗戰軍糧、戰馬和款項,特別是提供運送蘇聯援華物資、汽油的主要交通工具駱駝。據民國32年(1943年)統計資料顯示,為了支援抗戰,僅臨澤縣一縣,在"七·七"獻金活動中獻金3759元,認購"建設公債"、"軍需公債"6.5萬元、慰功捐2萬元(均為舊幣)。飼養駱駝1800峰,飼養最多的戶有380峰。1937年10月至1945年抗戰結束國民政府在張掖實施征兵,共征得壯丁15947人,馬騾986匹。為供應過往軍隊等方面的支出達3322萬元(舊幣),各種臨時緊急支出1796萬元(舊幣)。


      抗日戰爭時期,張掖不僅是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國支援中國的重要通道,還為抗戰前線提供戰略物資,為支援抗戰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貢獻,在抗日戰爭這一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鑿鑿青史上也有張掖兒女用熱血丹心譜寫的壯歌。


      據《張掖日報》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張掖2人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人員
  • 張掖萬家便民市場助農增收
  • 甘州區北街小學舉行防震減災安全演練活動
  •  張掖華辰國際大酒店網絡評分位居全省酒店行業第一   
  • 東風奕炫上市及試駕團購會張掖站完美收官
  • 張掖螢火蟲公益為學生發放400套健康包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99精品福利国产在线导航| 香港黄页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98色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中文精品北条麻妃中文|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日韩a级片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小说|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精品视频|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 97在线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 99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韩国三级|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99久久免费看国产精品|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