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1月9日電(記者范培珅、王銘禹)初冬時節,河西走廊西端逐漸褪去了秋日的繽紛,換上了冷峻的“外衣”。走進玉門油田老君廟采油廠,放眼望去,色彩斑斕。山巒間,橙色的采油機不知疲倦地“磕頭”采油。不遠處,成千上萬個光伏面板組成藍色“海洋”,不斷將陽光轉換成電能。
老君廟采油廠一帶的色彩繽紛,是甘肅省傳統產業改舊育新的縮影。作為玉門油田首個太陽能綜合利用試點示范項目,這里年發電量達155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碳排放1545噸。

這是玉門油田300兆瓦光伏電站。新華社記者 王銘禹 攝
玉門油田開發于1939年,被稱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經過85年開發,玉門油田不可避免地面臨油氣資源接替不足、資源品位下降、穩產難度增大等問題,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玉門油田所在的甘肅省酒泉市,風、光資源富集,已建成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隨著“雙碳”目標提出,玉門油田立足資源優勢,向“新”而行,向“綠”而興。
2020年,玉門油田制訂了第一個新能源業務發展規劃,當年9月,玉門油田老君廟887千瓦太陽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開工建設,僅用了兩個月便建成投運。
自此,玉門油田在新能源道路上快速邁進。2021年,200兆瓦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并網成功,成為中石油系統內首個成規模的集中式并網發電示范工程;2023年,300兆瓦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建成后年均發電量達6億多千瓦時,可滿足2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這是在玉門油田拍攝的可再生能源制氫設備堿性電解槽。新華社記者 王銘禹 攝
除了積極布局綠電外,玉門油田還在開辟可再生能源制氫新賽道。今年3月,玉門油田第一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順利投產,可年產純度達99.99%的綠氫2100噸,成為玉門油田煉化廠和周邊化工企業的主要原料,已初步在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形成氫氣供應鏈,實現從生產到利用的貫通。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玉門油田已建成6個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超54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億千瓦時,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累計達到200萬千瓦,綠氫生產規模達1萬噸,“油氣電氫”綜合能源發展的格局加快形成。
從黑色原油到綠電綠氫,這座“耄耋之年”的老油田開啟了二次創業,實現了華麗轉身。

這是在玉門油田拍攝的可再生能源制氫裝置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系統。新華社記者 王銘禹 攝
工業是經濟的“壓艙石”、發展的“穩定器”。甘肅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多年來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等傳統領域積淀深厚,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目前,甘肅正立足產業基礎,加快調結構、促轉型,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位于蘭州黃河岸畔的“共和國長子”蘭州石化公司,年原油加工能力超過1000萬噸,是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煉油化工企業,面對新時期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調整,蘭州石化主動提出“減油增化、減油增特、減碳增綠”新目標,計劃投資240多億元實施百萬噸乙烯改造項目,相當于再造一個蘭州石化。
老牌裝備制造企業蘭州蘭石集團有限公司一手堅持傳統煉油化工裝備、油氣鉆采裝備等優勢產業高端化轉型,一手打造以“核氫光儲”新能源裝備及高端合金、納米新材料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是在位于蘭州新區的蘭石集團高端裝備產業園拍攝的高壓氫氣儲罐。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在“隴東煤都”平涼華亭,甘肅重點煤企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年產60萬噸煤制甲醇項目,是甘肅首個大型煤化工項目,正在讓“烏金”變“白金”。
……
一個個改舊育新的有益探索,讓甘肅老工業基地活力煥新,增長動能更加強勁。今年前三季度,甘肅省第二產業增加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達9%、12%,均位居全國第二,工業經濟挑大梁的作用不斷凸顯。
(責任編輯: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