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永昌縣按照“黨支部+”的模式,積極推行“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做法,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助推脫貧攻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永昌縣以15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為重點,引導村黨組織按照“黨支部+合作社+黨員+農戶”的模式,引領農民群眾流轉土地、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優勢。六壩鄉七壩村黨總支牽頭成立海量辣椒專業合作社并建立黨支部,建成庫容6000噸蔬菜恒溫庫2座、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1個,帶動發展日光溫室1459座,吸納320戶農戶統一種植隴椒,農戶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各級黨組織圍繞脫貧攻堅,注重把黨員培養成農村經濟發展骨干,把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并采取“支部班子成員+貧困戶”“骨干黨員+貧困戶”等“一對一”或“一對多”幫扶方式,對貧困戶進行技術幫扶和規范性指導,推動形成了以黨員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聚集黨員群眾的良好局面。堅持合作社建到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服務群眾就跟進到哪里。新城子鎮毛家莊村黨支部按照以土地和資金在合作社入股的方式,帶領110戶農戶流轉土地8000畝種植高原夏菜,其中吸納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抱團”發展促脫貧,有效解決農村無致富能力農戶的脫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