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永昌一處違規建設項目的后遺癥
大西北網12月29日訊 兩年半前,旨在發展當地經濟,方便群眾生活的永昌縣六壩鄉綜合市場開工建設。然而,時至今日,這座投資千萬元建成的綜合市場非但沒有投入運營,而且拖欠巨額的工程款、材料款和民工工資。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該市場在建設之初并沒有立項,也沒有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是典型的違規建設項目。如今,已經建成卻大部分閑置的市場不僅坑了施工方、材料供應商以及農民工,也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農民工:
干了一年活沒拿到一分錢
不久前,記者接到金昌市永昌縣、武威市涼州區等地的一些農民工反映,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間,他們在永昌縣六壩鄉綜合市場搞修建工程,工程完工一年多了,他們的工錢卻一直拿不到手。
2014年12月24日,記者在永昌縣見到了部分農民工代表。據大家反映,一年多來,他們多次找工程施工負責人浪成究討要工錢,但對方一直稱鄉政府沒有給工程款。
永昌縣六壩鄉下排村的趙宏昌告訴記者,在六壩鄉綜合市場工程施工中,他承包了一些粉刷的活,粉刷工是自己找的人,涂料是從周圍的商店賒的。工程結束后,浪成究只給了他4萬元,剩余的22萬元材料款和17萬元左右的人工工資一直拖欠至今。
“我是一個農民,哪有這么多錢墊付?”趙宏昌說,從2013年夏天至今,他幾乎每天都接到材料商和農民工要錢的電話。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他家收獲的糧食被人拉走頂賬,一家4口人的吃飯都成了問題。
包工方:
僅有口頭約定,沒有簽訂合同
隨后,記者見到了六壩鄉綜合市場施工負責人浪成究。浪成究稱,2012年初,他經人介紹,接下了六壩鄉綜合市場建設的工程。該工程總投資1029萬元,建筑面積為4900平方米,由六壩鄉政府牽頭,商戶集資建設。當年5月,工程開建。2013年6月,土建工程及外部裝修全部結束。后期的電氣及衛生潔具等收尾工程因市場門口的幾間鋪面沒有拆遷而擱置至今。
浪成究告訴記者,按照他與六壩鄉政府的約定,六壩鄉政府應該給他撥付998萬元的建設資金,而實際上,對方只給了360萬元,大部分的工程建設資金由他墊付或賒欠。目前,六壩鄉政府所拖欠的638萬元中,大部分為材料款及設備租賃費,人工工資約為150萬元。
“鄉政府不給錢,我確實也沒有辦法。”浪成究說,去年以來,他通過銀行貸款、親朋借款,已經支付了一部分的民工工資,其他的也力不從心。
浪成究稱,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他與六壩鄉政府僅僅是口頭約定,沒有簽訂過任何書面的合同協議。
調查:
投資千萬的項目竟是違章建筑
12月24日,六壩鄉黨委書記蒲浩林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蒲浩林稱,該市場所在地原本是一個戲園子,政府改建市場的初衷是為了發展當地經濟,方便群眾生活。但是在市場建設過程中,市場門口的三家商鋪卻因為拆遷價格問題,未能達成協議,一直擱置至今。同時,由于市場對面的六壩中學搬遷至縣城后,一些原本打算集資的商戶不看好市場前景,導致商鋪賣不出去,資金鏈斷裂。
蒲浩林證實,鄉政府與浪成究之間確實只有口頭協議,沒有書面的合同。當記者問及是否有相關的會議記錄時,蒲浩林也說“沒有”。
那么這個投資千萬元的市場是否經過當地相關部門批準呢?永昌縣城鄉規劃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規定,這樣的市場首先要通過當地發改委立項,然后經規劃、土地等部門批準方能開建,而他們從未接受過六壩鄉關于六壩綜合市場建設的報批手續,該市場屬違章建筑。
追問:
誰為違規建設項目的后遺癥負責
記者在六壩鄉綜合市場采訪時看到,市場分上下兩層,與周圍低矮的民房相比,十分顯眼??上У氖?,市場大門口,仍有三家鋪面尚未拆除,人員、車輛都無法進入。負責看護市場的農民工張世澤告訴記者,目前,整個市場只有前期集資的6家商戶入駐,其余的鋪面全都空著。
蔡文相在市場的一側開了一家超市。他告訴記者,他在前期集資中交了25萬元,市場完工后,就趕緊搬進來,想早點掙錢收回成本,但因市場沒有啟動,人氣很差,每天收入只有幾十元。
“市場建得這么好,就這樣放著,真是可惜。”張世澤說。
一個本該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群眾服務的綜合市場,卻是沒有任何手續的違章建筑,不僅坑了施工方、材料供應商以及農民工,也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那么,誰又該為違規建設的后遺癥負責?
“我們也很同情浪成究,但眼下確實沒有辦法。”蒲浩林說。
采訪中,浪成究告訴記者,此前,他曾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報呈永昌縣政府和六壩鄉政府,但沒有得到任何答復。浪成究的方案是:一是請永昌縣政府督促六壩鄉政府盡快協調拆除堵門的三家鋪面,按照約定支付工程款,盡快讓市場投入使用;二是政府能否將市場的產權辦理在他的名下,通過銀行抵押貸款,付清所欠的材料款和人工工資,啟動市場。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