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金昌市委副書記、市長楊建武在全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八個著力”的重要指示,既管當前、又利長遠,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既要立竿見影、立說立行,又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需要持續深入抓落實。我們必須深學、細照、篤行,著眼于新的發展實踐,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和主抓手,切實推動“八個著力”在我市抓實見效、落地生根,切實加快轉型發展、建設幸福金昌、決勝全面小康進程。
一、堅定不移推進發展方式轉變。金昌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要實現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增長,向工業、服務業共同帶動的轉變,走出“礦竭城衰”的發展怪圈,不斷增強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和內在動力,就必須在資源尚未枯竭殆盡前未雨綢繆,及早轉變發展方式。如果不盡快淡化封閉落后、僵化保守的傳統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正如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指出的,“不調整經濟結構、不轉變發展方式、不加快轉型發展,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可持續難以實現。”近年來,我們突破思維定式和發展路徑依賴,積極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著力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發展質量,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12年的5.5:75.8:18.7調整為2016年的9.5:49.7:40.8,發展支撐更趨多元、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特別是2016年第三產業增速快于二產1.4個百分點。
首先,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年以來,我們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積極推進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生鐵產能60萬噸,去除商品房庫存46.42萬平方米,去產能任務基本完成,去庫存的壓力也相對較輕,但“地條鋼”等國家明令淘汰的產能和過剩產能以停代關、本地轉移和死灰復燃的現象有可能隨時發生,產能落后的局面并沒有有效改觀,降成本的空間依然很大,而且補短板的任務也十分艱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統籌兼顧、加大力度,有力有序有效抓好相關工作。總體上看,我們金昌現在供給體系呈現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狀況,不少消費品供給規模有余而品質不高。比如,金川集團公司的銅、鈷、鎳等主導產品具有規模優勢,但長期以來產業鏈條一直沒有較大的延伸拉長,單一經營很容易受國內外市場波動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沖擊,至今還沒有走出困境;金化、金鐵等市屬企業由于缺少以創新為基礎的核心技術,一直以生產合成氨、純堿、生鐵等“原字號”產品為主,企業生產經營舉步維艱。而宇恒鎳網通過自主研發新型實用專利,生產特寬幅印花鎳網,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0%,10%出口到國際市場。萬隆實業公司通過和高等院校聯合進行技術攻關,突破了技術難題,建成世界首套無機纖維材料沸騰熔煉系統,實現了重大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填補了國內空白。因此,我們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化存量為重點,著力開展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推進傳統產業從半成品向產成品轉化,從粗放低效向優質高效提升,從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我們要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既要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做好調整存量、優化增量的工作,又要善于做無中生有、有中生輝的文章,把我們自身的優勢和潛力分析準、挖掘透,圍繞全產業鏈把好的產品做出大市場、把有市場前景的企業做成行業龍頭,加快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其次,要發展以文化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根據追趕型經濟體的一般規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投資率和工業占比將明顯下降,消費和服務業的貢獻則相應上升。“十二五”末我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1倍,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46.1%。文化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吸引了外部消費,而且帶動了交通、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發展,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016年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0%。但客觀地講,一方面是以文化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是工業經濟的下滑,提高了第三產業的占比。這充分說明我們的服務業發展層次和水平還比較低,餐館、住宿、商貿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較大,金融等資本密集型服務業、軟件信息科研設計等技術密集型服務業比重小。為此,在“十三五”《規劃》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明確提出要把現代服務業作為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堅持走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并重、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并舉、文化旅游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三產優化升級之路,切實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和實現轉型發展的龍頭以及穩增長、調結構、增加有效供給的重要抓手,從整體發展的角度推動文化旅游業發展,促進文化旅游與工業、農業、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再次,要做強主導產業。要圍繞已形成的首位產業和特色產業,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落實“中國制造2025”甘肅行動綱要和“互聯網+制造”行動,加快互聯網技術在企業生產、銷售、管理全過程的綜合集成應用,堅持走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循環產業鏈條延伸、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三位一體”的工業轉型升級之路,切實用足用活國家支持獨立礦區轉型發展政策,促進產業向中高端轉變,產品向終端化延伸,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工業經濟由增量擴能向提質增效轉變。要扎實做好金昌有色金屬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工作,大力支持金川集團公司推進粉末冶金制品產業園、電池產業園、電鍍產業園、電工材料產業園建設,切實加快“紫金云”大數據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經濟結構由資源主導向多元支撐轉變、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二、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進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省時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我們“著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增強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創新包括方方面面,其中科技創新是“主動力”,科技創新只有堅持把發展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創造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2015年,國家、省市都出臺了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制定了系統的鼓勵創新政策,含金量都很高。但是,我市目前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4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個、研發機構9個,各類科技咨詢服務機構10家,應用類科技成果轉化率僅36%,科技進步貢獻率也只有57%。除金川集團公司外,市屬企業和其他民營企業基本沒有獨立的研發機構,絕大部分產品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按照我市建設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工作實施方案,我市創建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到2019年底,全社會研究和開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例達到2.8%,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2%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0家,創新型企業數量達到50家,專利申請量突破1300件,技術合同交易額占GDP比重達到1.4%,全市自主創新能力、區域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成為創新環境友好、創新要素集聚、創新體系健全、創新效率高、創新效益好、輻射引領作用強的省級創新型城市,初步建設成我省河西地區的創新中心。為此,在工業科技創新方面,我們要在建立健全技術改造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攻堅,重點解決制約產業和行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核心技術,開發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推動過剩產能企業轉型發展,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技術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發展。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方面,要大力支持農業領域科技創新項目,充分發揮農藝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作用,加大香草花卉精深產品研發,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科技展示窗口,促進農業品種優良化、技術先進化、管理科學化、生產標準化。在服務業科技創新方面,要重點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科學技術普及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提升科技服務業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