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糞污皆有用處 廢物變身能源肥料
銀川打造現代有機循環農業經濟圈
初夏走近寧夏壹泰牧業有限公司,作為肉牛養殖的龍頭企業,養殖場每年產生牛糞近6萬噸,卻不再異味陣陣。原來這是銀川市近年來大力推廣一系列循環農業項目的成果,此舉還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僅沼氣利用項目,就使全市2.8萬余戶村民受益,每年可為每戶節約生活用能成本800元,降低化肥農藥投入成本300元,兩項合計每戶節約1100元以上。
銀川市永寧縣望洪鎮增崗村的康潤豐農業專業合作社集蔬菜種植、儲存、銷售為一體,種植糧食蔬菜1500畝,輻射面積3000畝。但一直以來,蔬菜秸稈的處理成為合作社發展的“硬傷”。“堆在地里又招蟲子又泛臭,焚燒又污染環境,人工清理成本太高。”合作社負責人黃彪一籌莫展。2016年4月,合作社獲取政府補貼資金40萬元,合作社引進了秸稈生物制肥機,用廢棄蔬菜秸稈加畜禽糞便,經發酵后產生生物有機肥,直接用于基地的優質糧食和蔬菜的種植,實現了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處理處置與開發利用,且每畝節約肥料成本200多元。“施用有機肥,農作物植株明顯粗壯,且葉片肥綠。”黃彪說,他將有機肥和化肥分別施用在兩棟溫棚中,對比明顯。目前,合作社生產的有機肥已委托自治區農技推廣總站進行了養分含量監測,其有機肥養分含量高于國家標準。
永寧縣農牧局副局長金彩霞告訴記者,現代循環農業變廢為寶,既可減少秸稈浪費和焚燒、臭味污染,同時,可減少農業污染,改善土壤質量,節省種植養殖成本,農作物品質更安全和優質。目前,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已達到74.8%,未來,還將繼續推廣這種模式,建立循環農業經濟圈。
截至目前,全市進行秸稈綜合利用的農業企業、合作社44家,年回收處理秸稈26.55萬噸,年產有機肥18.06萬噸;畜牧業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的養殖場109家,年實施無害化處理糞污56.2萬噸,年產有機肥3萬噸。銀川市正抓緊制定秸稈綜合利用、畜禽漁牧業糞污、廢水凈化處理等項目等扶持政策,力爭加大現代循環農業經濟圈的輻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