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11月10日,記者在靈武市梧桐樹鄉沙壩頭村看到,各種大型機械設備正在打包、裝載、運輸秸稈。散布在田野的秸稈通過規模化清理收攏在一起,運送到養殖場、肥料廠。
“我們以每畝100元價格與梧桐樹鄉農戶簽訂秸稈收購合同,今年收購的秸稈近萬噸。”靈武市同心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汪威說,附近有很多大型養殖場,秸桿的需求量旺盛。
位于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的寧夏地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設立了5個秸稈回收站,能收購秸稈4000噸。“通過與牛羊糞混合可生產生物有機肥12000噸,周邊2000畝綠色農產品的種植都用這種有機肥。”該公司負責人汪洋表示,公司正在探索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農業廢棄物的有機結合和循環利用,實現農業生產鏈零廢棄、零污染的生態循環生產模式。
目前,銀川有秸稈資源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飼料化和基料化加工利用企業35家,這些企業“吃”的是秸稈,“擠”出來的是肥料、飼料等。
據了解,銀川市秸稈主要來源于水稻、小麥、玉米等。大量的秸稈棄之可惜,但零散回收成本過高。為了防止焚燒、填埋、堆積,造成空氣、土壤的環境污染,銀川市出臺政策,拿出25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激勵企業實施水稻秸稈機械化滅茬深耕還田、玉米秸稈機械化撿拾打捆工作;鼓勵種植大戶、養殖場、飼料企業利用秸稈生產飼料和肥料;積極引進小微企業將秸稈實現燃料化,推動建設秸稈收儲綜合利用。
今年,銀川共有103.45萬噸秸稈,其中肥料化利用量為33.5萬噸,飼料化利用量為34.28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74%。(記者張國長張曉慧)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