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起黃河全流域禁漁三個月
寧夏等九省區啟動專項執法行動保護“母親河”
大西北網訊 4月1日起,黃河流域進入為期三個月的禁漁期。禁漁期間,包括釣魚在內的所有捕撈作業將全部禁止。當天,由農業農村部主辦,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銀川市政府承辦的“中國漁政亮劍2019”黃河全流域禁漁期執法暨寧夏區專項執法行動,在銀川市濱河新區黃河外灘濕地公園啟動。我區將聯合陜西、甘肅、青海、四川等沿黃9省(區)漁政部門共同開展為期3個月的執法行動。
寧夏是沿黃9省區中最先實施黃河禁漁制度的省區。早在2003年就探索啟動黃河寧夏段主河段及入河溝、渠口等附屬水域實行休漁制度,禁漁范圍逐年擴大。2018年以來,我區積極開展“兩湖一河”(沙湖、閱海湖和典農河)禁限養區劃定,認真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紅線保護”和禁漁期三項制度,持續加強黃河流域水生資源養護,切實抓好水生動物增殖放流工作。特別是按照農業農村部的統一部署,集中開展“亮劍漁政”執法行動,加大對涉漁“三無”船舶、“絕戶網”和“電毒炸”等違法捕撈行為的整治力度,黃河土著魚類種質資源加快恢復,“母親河”得到休養生息,水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群眾保護“母親河”、愛護水生態環境的意識顯著提高。
調查顯示,連續15年休漁,黃河各種魚類生物量提高。與2015年調查數據相比較,2018年,我區在漁獲量中蘭州鯰生物量提高了10.40%,鯰、瓦氏雅羅魚和其他魚類生物量分別提高27.83%、45.16%和292.79%;瀕危物種大鼻吻鮈種群數量增加,在銀川段和石嘴山段全年可見,平均年捕獲量在300尾至450尾,種群數量顯著增加。
據悉,今年農業農村部將首次依托科研機構,采取水上巡查、固定站位監測和實地調查走訪漁村、漁民等形式,對禁漁秩序開展科學評估,與漁政隊伍執法形成互動,確保禁漁達到預期目的。(記者 張瑛 實習生 海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