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藝術評論家、書法家、畫家、導演于一身的周祥林先生,多年來靜心修業,樂之藝術,并與生活融為一體,其創作涉及書法、繪畫、寫作、導演等諸領域。曾出版多部書法集、繪畫集、散文集。出版有《蘇軾評傳》、《周祥林中國畫集》等;導演過電視劇《走出藍水河》、《青花》、《書圣王羲之》等。對于草書,周祥林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草書之佳者,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云不足以比其變。
○草書之難,難在真、行、隸、篆、非難在草書也。難在萬卷書、萬里路,非難在萬池墨也。
○好狼毫不硬,好羊毫不軟,今世難尋好筆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劍客無好劍,猶作草無好筆。
○草書之精神,全在一氣之含,大小皆然。或曰:『豈非草書,右軍小楷亦如是。』予曰:『然!知者也。』
○作草如揮劍,劍之長必不能長過扁擔,不然,何以揮哉。今有作草者,字比斗大,猶拿扁擔作劍舞耳。公孫大娘見之,必生奇。
○小而能縱,大而能精,情發相生,此草書之妙,亦為人之妙也,惜今之不多也。
○米南宮曰:『草書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此知者語,亦鄉愿語也,習草者應知。
○予幼臨十七帖,不知其妙。后知之,遂竭力師之。有無知者笑予不知,予不語。今十余年后,見予仍師十七帖,復笑予不知。予笑曰:『予是不知也,故常臨此。』嘻嘻!
○王鐸自言五十后更加碎瀝,贊者狂呼大好,殊不知右軍五十后,始成『十七帖』之二十一札,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好與不好豈不自知乎!
○龍躍天門驚蕩蕩,飛林出鳥一掃空。草書內外之力,坡公知也。
○今有作草者,作草時抽煙、哼曲、打電話,怪哉也!割草尚全力,況作草乎?
○作草如真,古人語。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亦古人語。該作如何觀哉?予知也,汝知否?
○作草者每愛求新,故今日張三,明日李四,今日麻五,明日趙六,變來變去,不守一常。殊不知,終始惟一,乃可新哉!
○古詩四帖格即不可入唐,妄論法則,近世有無知者,以此為宗,并謂能得,亦今時之一特色也。
○習草書者,非功夫深不能得筆,非學養好不能格高,非心義善不能潤雅,非豪氣足不能縱逸。
○草書之最高境:不在放,而在收;不在實,而在虛;不在動,而在靜。
○張旭懷素之草,其得在外,其失在內,此右軍勝旭素處,亦法書之神妙處,不深此不可知也。
○擔夫爭道,為草書筆法之妙,舍此而求高鐵之快,與草書無緣也。
○古人作草匆匆不暇,今人作草匆匆匆匆,豈知草乎?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會此意即會草書之意也。
○草書之妙格居其首,筆居其次,無格即為俗草;無筆,草俗也。近有好為人師者,筆、格均不得,可笑也。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此草書之絕境,亦草書之絕境也。
周祥林新著《詞間一百聲》、《花箋一百聲》兩書,花箋與詞翰之美相生相發,風華爛漫,秋韻悠悠;文化與藝術之揮灑承傳,若聲聲溪流,有聲無聲,滋潤心靈。書寫在花箋上的古文、詩詞、警句等書法精品,配以原典釋文和作者對詩文詞章的賞析解讀。書法古意盎然,動靜相宜,隨情適性,格臻高境;賞讀則簡明獨到,文心風流,即古感今,平淡中寓深意新思,給人以知識與啟迪。
(作者: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