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張旭《古詩四帖》題跋。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通篇用筆秀潤,書寫流暢,結體樸茂,姿致平和,無一懈筆,于精巧明快中略帶生拙之氣,乃是董氏行書的典型面貌和上乘佳作。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謚“文敏”.明代書畫家,擅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中和、恬靜。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
釋文: 唐張長史書庾開府《步虛詞》,謝客王子晉側山老人贊:有懸崖墜石、急雨旋風之勢。與其所書《煙條詩》、《宛超詩》同一筆法,顏尚書、藏真皆師之,真名跡也。自宋以來,皆命之謝客,因中有“謝靈運”,《王子晉贊》數字誤耳。豐考公、文待詔皆墨池董狐,亦相承襲。顧庾集自非僻書,謝客能預書庾詩耶?或疑卷尾無長史名款,然唐人書如歐、虞、褚、陸,自碑帖外都無名款。今《汝南志》《夢奠帖》等歷歷可驗。世人收北宋畫政不須名款,乃別識也。或曰:安知非醉素?以旭肥素瘦,故知為長史耳。夫四聲始于沈約,狂草始于伯高,謝客時皆未之有。豐人翁乃不深考而以《宣和書譜》為證,《宣和》鑒書如龍大淵輩極不具眼,且《譜》(山)云,“古詩”不云“《步虛詞》”云云也。《閣帖》二卷張芝《知汝帖》,米元章猶以為伯高書,此誠不隨人看場者。余故為項玄度正之,且刻諸《鴻堂帖》中。
萬歷壬寅中元日。董其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