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平復帖》是在魏晉殘紙未發現之前,中國僅存的古代書家紙墨跡,此帖全文如下: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
屬初病,慮不止此,此以為慶。承
使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
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
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
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
量之邁前,執(勢)所恒有,宜
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
問不悉。
《平復帖》筆法靈異,橫豎奇斜,點畫粗糙,轉折多用絞轉,字形左高右低,行距軸線左右不定,章法呈現出爛漫而不失正統的風格。說實在話,《平復帖》在2000年的傳承之中,很多時期并不被看好,認為它是民間筆法,有些寫法不被后來的書法家所接受。說白了,是《平復帖》難以臨摹。你可以臨摹王羲之《蘭亭序》,索靖的《月儀帖》,但是卻很難臨《平復帖》。由于以上原因,《平復帖》被疑為偽品。樓蘭殘紙發現后,卻證實《平復帖》是真品,樓蘭殘紙中大量的行書的筆法、章法和陸機的相吻合,也和索靖的《月儀帖》相合,證明它們是同時代的流行書法。
魏晉殘紙的行書主要有尺牘、書信抄本、簡牘紀事等等,也有一些習字的墨跡。殘紙的筆法上極為豐富,無論是橫豎筆,還是挑筆、折筆,點畫之間有一種古樸的力量。行筆厚重,婉流,略帶華麗之氣,卻無輕浮之感。字式結構多彩多形,有菱形、長方形、長形、正方形、不規則形,幾乎囊括了后來全部字形的形態。在章法上,黑白相讓,軸線搖曳多姿。有的一行字就如同用繩子穿起來的小石子,顯得頑劣而又可愛。如《濟白守殘紙》、《十二月》、《十一月》、《五月二日》、《之者間?!贰ⅰ稄垵?、《急就篇》。行書作為中國書法中最能宣泄個人情感的書體,是在行書、楷書的基礎上變異的。
草書體在魏晉時期之所以盛行,與魏晉士族階層自由浪漫追求個性的生活方式有關。魏晉時期玄學盛行,士族在對現實社會不滿,對人生無常的狀態不滿,可以說他們是當時社會的“憤青”.在生活上他們追求奢侈、華麗,斗雞戲狗,飲酒嗑藥,經常呼朋喚友舉行Party,在書法上影響到了對舊書體的不滿,并在此基礎上開始了創新。草書筆法和結構恰恰迎合了士族的情緒和生活情調。事實上,當時的許多草體是按照個性隨筆而寫的,不被人辨認。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寫了一批別人不認識,甚至自己過后也不認識的字,卻成為了一種新的書體。這一點對我們今天繼承和發展書法具有值得思考的空間。任何書體,包括筆法、章法、字形最初都是由少數人寫出來的,為新的書體創造環境,是魏晉書法給我們的一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