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書法:向爺爺學習?還是向孫子學習?

    時間:2013-02-07 14:09來源:鑫報 作者:石空 點擊: 載入中...









    書法作品







    以上為簡牘



    漢代的毛筆





    簡牘



    明代大書法家傅山墨跡










    石空臨摹
     


      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樓蘭發現魏晉殘紙木簡100多枚,1901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在和田附近的尼亞古址發現40枚晉簡。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古長城廢墟發現千枚漢簡。1930年,居延發現一萬枚漢簡,1959年,武威發現漢簡。1975年,湖北云夢縣出土千枚竹簡。1996年,長沙出土萬枚三國時期簡牘。在近百年的中國,各地相繼出土大量的簡牘。這些簡牘包括了秦、漢、魏晉五代等王朝。它們的出土給研究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提供了依據。也為中國書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這些簡牘,讓人們看到了中國書法初期的表現形態以及審美觀念。展示出豐富多彩、流派各異的書風。


      分析這些簡牘,可以觸摸中國書法的發展規律。一般認為,三千多年以前的馬家窯等彩陶上圖案是中國書法的雛形,可以肯定這些線條是用了毛筆,甲骨文讓人們看到了用刀刻形成的文字。真正意義上的書法是從秦簡開始,也許隨著考古的不斷發現,還會把書法的時間提前,但就目前的考古資料表明,秦人已經開始用毛筆在木板和竹片上寫字,記事。目前,書法界有一個誤區,認為書法是先有秦篆,后有隸書,還有楷書,行書等。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這些書體是同時共存的,也就是說,在秦以前的戰國時期,各國有著不同的書寫,其中,以隸書為主。秦王朝統一中國后實行陸通軌,書通文,強制推行秦篆為國家頒布詔文的字體,這大概是最初的文字獄吧。即使在秦統治的二十幾年里,也并不都是以篆體為主,而是各種書體共存,這一時期隸變篆的同時,出現了大量的隸轉楷,楷轉行,似隸非隸,似楷非楷,自行的多變。帶來了筆法和章法多變,因此,研究中國書法理應從源頭去研究,但是由于幾千年的流失,使得秦、漢、魏晉的書法墨跡沒有保存下來,至1901年,幾乎所有的墨跡都蕩然無存,這一書法歷史的墨跡空白期使中國的書法出現了斷裂的現象。也許有人會說,魏晉時期的碑帖存在怎么能說是空白期呢?因為碑帖:1、大多不是魏晉原件,而是臨摹品;2、現存的拓本是石匠刻錄的,屬于二次創作的東西,不是書者的原件;3、大量的石刻、拓本事實上市當時的民間書法家所為;4、書體之間的承接關系不清。由于以上原因,現存的碑體不能代表魏晉,包括魏晉以前的書法全貌。


      由此,產生了中國書法的源頭與發展的繼承關系的問題。本文堅持認為要依據近百年來考古書法的文獻去重新梳理、認識中國書法。首先,要澄清目前流行的觀點,其對中國書法源頭的肢解與割裂。目前書法界對中國書法的發展多采用斷章取義,各取所需的做法,隨便從歷史上拉出一個書法人物,或者一篇的拓本墨跡就冠于書法的鼻祖、泰斗之類的光環。然后把自己續上去,形成了所謂的源頭與繼承的關系來嚇唬別人。秦漢魏晉的書法讓人們對古代書法有了全新的認識,特別是對書法史以及筆法,章法,墨法的變化有了全新的認識。我以為研究中國書法要從西北入手,秦漢魏晉時期西北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特別是絲綢之路是鏈接中外的大通道,出于國家疆土安全的考慮,大批的官吏、教師被派往這一地區,促進了并形成了以敦煌為界點的文化大繁榮,根據現在出土的簡牘可以看出當時的文化和經濟對社會的拉動作用,促使各種書體的變異以適應社會的溝通和人與人間的交流。過去總認為,簡牘以隸書為主,而事實上簡牘有很多的隸篆楷的變體,基本上是把字寫清楚,讓人能看得懂間就行了。西北的簡牘絕大多數出自于粉碎城障,內容記載多是戎田動兵以及邊關的動態活動。


      這些簡牘構成了中國書法的源頭,令人遺憾的是今天的書法界把西北視為地區性的書風,對它重視不夠,且沒有認真地研究,對西北簡牘的研究僅僅停留在表面階段,而未能把它放在中國書法的誕生地和起源地去加以詮釋。這種認識是對中國書法結構性的褻瀆。它誘導了很壞的研究風氣,及對中國書法的割裂、取舍,造成中國書法斷代性的損失。一些自稱書法史的研究者也未能從宏觀上微觀的角度去仰俯西北簡牘,把它放在整個中華文化史去加以解讀。我為何要如此講述問題,實在是看不慣目前書界的一知半解就自稱大師的浮夸書風。


      以流派為例,目前中國書壇隨便拉一個歷史上的書者,如王羲之、顏真卿、米芾、蘇東坡、王鐸、傅山,甚至八大山人鄧入時、康有為、董其昌、林散之等等等等,把自己皆為他們的傳人。形成所謂的流派,然后吹噓自己是得到了以上書者的真經。我的問題是在我看來,以上大家都不過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幾朵浪花而已,他們只不過是中國書法歷史進程中匆匆過客,如果中國書法永遠停留在這個層面上,那就是中國書法的悲哀,同時,也是造成目前中國書法停滯不前、死水一潭的原因。如果把中國書法史比作黃河,它的源頭在秦漢魏晉的墨跡和簡牘,它們是中國書法的三江源,雖然三江源頭的水流時斷時續,但它們是最純潔、最高貴的、沒有經過人間塵埃的污染的水滴。秦漢魏晉簡牘和殘紙雖然單純幼稚,顯得很不成熟,甚至有孩童書寫的氣味,但它們未經雕琢,淳樸直露,憨態可掬,沒有一絲一毫的刻意、組作之意。和它們相比,以上提到的書法大家們就相形見拙了。


      如果說秦漢魏晉簡牘是書法的三江源頭,那么王羲之等等等等只不過是黃河流經青藏高原到達蘭州之后的濁水而已。可笑的是,中國書法史卻把它們稱之為楷模和源頭,我們習字者到底是從三江源頭去汲取營養呢還是到蘭州黃河段去汲取營養呢?道理不言而明。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歷史要有透徹的了解,一個書者也要對書法史有清晰地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知道自己喝下的是一口什么樣的水。因此,本文提出,書者是向爺爺學習寫字還是向孫子學習寫字,爺爺就是秦漢魏晉,殘紙簡牘,孫子就是王羲之等輩,現在我們回頭看,中國書壇顯得多么幼稚,可笑,要求教給我們的全是孫子的東西。


      像爺爺那樣,向爺爺學習,這才是每個中國書者的學習方法,問題已經提出,坊間定會輿論嘩然,書壇衛道士定會跳出來罵娘,因為這肯定會觸動他們積的利益,動搖當今書壇的大師們的顯赫地位,因為書法的標準是他們根據“孫子們”的標準制定的,我的觀點將會動搖中國書壇對好字和壞字的評判、價值取向,什么是好字和壞字,是有一把尺子的,現在的尺子是誰寫得像,或者帶有某個歷史書法名家的風格,就是好字,如評價一個人的字,有王羲之的風格,有顏真卿的風格,有米芾的風格,那就得到了公認,那就得到了認可。如果有人寫的字是臨摹魏晉殘紙,秦漢簡牘的風格,就會因為評判者本身不具備對秦漢簡牘,魏晉殘紙的了解和認識,而被稱為下品打入地牢。其實是評判者自己知道孫子不知道爺爺而已。這是中國書壇的怪現象,傅山先生曾說,“字原有真好真賴,真好者人定不知好。真賴者人定不知賴。得好名者定賴。亦須數十百年后有尚論之人而始定。”(見圖)顯然,傅山是無奈的,因為傅山在晚明“怪奇”美學思潮的影響下,提出四寧四勿的書學觀點,并身體力行,寫出了奇異丑陋的書法作品,這些作品筆法怪異,章法雜亂,墨色反差極大,有的甚至是傅山自創的,就是真草隸篆的混合體,傅山作品的混雜性和復雜性即使今天也不被認可,我在研讀其特征時,把傅山的字和魏晉殘紙,敦煌簡牘放在一起,發現傅山其實是繼承魏晉殘紙和敦煌簡牘的風格,傅山是用爺爺的筆法在寫字,盡管傅山當時看不到后來出土的秦漢魏晉的東西,當時,晚清書壇的評論家也不可能以那個標準去評價傅山——即使當下北京城里書法家協會的先生也不以此為標準評價傅山(他們肯定傅山是源于傅山的名氣而不是傅山書法中流露出的遠古氣質),對中國書法史的了解程度決定了對書法的評價標準,在某一次省級書法大賽評選現場,我曾經以旁觀者的身份站在一旁看那些口若懸河的大師們口若懸河的評價、指點送來的作品,我感到有許多像傅山那樣的作品被活生生的扔在一旁,假如這些人中間對秦漢魏晉的書法考古文獻有所了解,也許這些書法作品的命運就是另一個樣子了。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有多少人在臨摹秦漢魏晉,而是極少數不懂秦漢魏晉的大師們在以自己狹隘的知識面和狹隘的胸懷在給中國書壇制造冤案。秦漢魏晉是什么,是中國書法的源頭,那些百年考古發現的墨跡殘片簡牘,是在西北的大地上盛開的生命之花,中國書壇的大師們,請讀一讀在西北出土的那些珍品,然后再去評價別人的作品吧。千千萬萬吵著臨帖的書者,也去讀一讀那些作品,學會從三江源頭而不是從黃河蘭州段汲取營養,對中國書壇的常青之樹上當應結出用三江源頭的圣潔之水澆灌的果實來。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史忠平博士《書法與自然》之觀物取象點
  • 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史忠平博士《書法與自然》之觀物取象點
  • 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史忠平博士《書法與自然》之觀物取象點
  • 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史忠平博士《書法與自然》之觀物取象點
  • 樓蘭殘紙與敦煌寫經傳承關系研究——兼論書法的書寫性和經典
  • 中國書法固化奴性和幾個叛逆人物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1024日韩看片四虎紧急入口|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5在热| 男女男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 久久99精品福利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 国产精品免费αv视频|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久99频这里只精品23热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 国产91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韩国演艺界 |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