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在花紅柳綠鐔西公路成縣鐔河村至土蒿村公路上大型攤鋪機正吞吐著蒸騰熱氣的瀝青混合料,壓路機緊隨其后反復碾壓,身著橙色工裝的施工人員手持測溫儀嚴控作業溫度,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映入眼簾。

山鄉公路升級改造鋪油進行中 田興文 攝
這條承載著甘陜兩地經濟往來的“黃金通道”,政企民的緊密合作,不僅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更成為連接民心、帶動發展的“幸福路”,隨著機械的轟鳴,一條寬闊平坦的柏油路逐漸延伸,鋪出了鐔河鄉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鐔西公路作為鐔河鄉的交通大動脈,不僅是全鄉群眾出行的“生命線”,更是當地核桃、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外運的“經濟動脈”。因長期受重載砂石運輸車輛碾壓,路面出現網狀裂紋、斷板沉陷等嚴重病害。“去年雨季,我的貨車在這里爆過兩次胎,現在寧愿繞行30公里也不敢走這段路。”運輸戶張富貴道出過往辛酸,道路狀況已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突出短板。
面對無專項資金、無專業隊伍的困境,鐔河鄉積極發動域內各方力量,最終探索出沿線村民投工投勞、村集體籌經費、采砂企業捐款、鄉政府獎補“四方共治”模式,籌集資金80余萬元,對鐔西路鐔河村至土蒿段進行整修,徹底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路面鋪油順利推進 田興文 攝
“我們采用分層漸進式修補工藝,對20處嚴重病害路段實施銑刨罩面,柏油鋪面,實現快速修補。”施工負責人指著剛鋪設的瀝青面層介紹。為確保“修一條、成一條、養一條”,工程特別強化基層處理,在破碎板區域加鋪水穩層,顯著提升道路承載能力。
隨著最后一段標線劃設完成,困擾群眾多年的“顛簸路”變身平整如砥的瀝青路。新鋪設的2.2千米黑色路面在陽光下泛著光澤,兩側新栽的500株油橄欖隨風輕擺。“現在去縣城賣中藥材能省半小時,每趟油費少花20塊。”種植大戶佘剛算著經濟賬,臉上笑紋舒展。

通暢的公路成為連接民心、帶動發展的“幸福路” 田興文 攝
鐔河鄉創新鄉村公路養護方式的探索,生動詮釋了“不等不靠闖新路,凝心聚力辦實事”的擔當。當企業社會責任與群眾內生動力同頻共振,當傳統養護智慧與現代工程技術交匯融合,一條路的嬗變,鋪就的是民生幸福的底色,激活的是鄉村振興的脈搏。這條重獲新生的鐔西公路,正載著山鄉群眾的希望,向著共同富裕的明天疾馳。(通訊員劉建軍 田興文)
(責任編輯: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