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融媒聯動·全域旅游”全國百家市縣融媒看定西活動新聞發布會

    時間:2023-06-02 20:21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記者 王志儉 點擊: 載入中...
      6月2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融媒聯動·全域旅游”全國百家市縣融媒看定西活動新聞發布會。定西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文玫,定西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包翠霞,臨洮縣委副書記何小明,安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茍建軍,通渭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育偉,隴西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田耀宏,渭源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芝蘭,漳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燕永明,岷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艷芳,共同介紹“融媒聯動·全域旅游”全國百家市縣融媒看定西活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定西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文玫介紹了定西文旅的基本情況。近年來,各位媒體記者用筆觸描繪定西發展新圖景,用鏡頭展示定西奮進新形象,做了大量出新出彩的宣傳推介工作。借此機會,我代表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對大家前來參加發布會表示誠摯歡迎,對各位記者朋友以及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定西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在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省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發出著眼全域、建設文旅強省號召令的關鍵時刻,在省委宣傳部的精心指導下,我們策劃舉辦“融媒聯動·全域旅游”全國百家市縣融媒看定西活動,主要目的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探索打造融媒區域聯盟和傳播矩陣,放大融媒一體效能,全方位、深層次宣傳推介定西市豐富的文旅資源,賦能產業振興、促進招商引資,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追趕發展。
      
      定西市取“安定西邊”之意,地形宛如一個昂揚向上、勇往直前,奔跑在隴中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上的“追夢人”。這里文化厚重、德澤深遠,是中華民族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舉世聞名的馬家窯文化命名地、天下李氏尋根祭祖地、書畫藝術源遠流長。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是“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所轄1區6縣均與蘭州形成一小時經濟圈。這里生態優良、物產突出,是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和全國首批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精心打造“中國藥都”“中國薯都”“中國西部草都”。這里夏日清涼、如詩如畫,境內有以國家4A級景區漳縣貴清山、遮陽山、渭河源大景區為代表的自然景觀,以紅軍長征通渭“榜羅會議”、岷縣“岷州會議”紀念館為代表的紅色旅游景點,以戰國秦長城西起首、“隴西堂”“汪氏墓群”等為代表的人文歷史景觀,是“全國避暑旅游十強城市”“中國最佳康養休閑旅游城市”。這里民風淳樸、感恩奮進,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殷切囑托“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10年來,定西廣大干部群眾牢記囑托、苦干實干,一舉撕掉了“苦甲天下”的歷史標簽,經過脫貧攻堅的洗禮、鄉村振興的接續,如今的定西,特色產業越做越強,致富路子越走越寬,山清水秀越來越美。
      
      文旅產業“一業興、百業旺”。近年來,定西市委、市政府聚焦建設隴中特色文化強市,立足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持續加快文旅項目建設,推動景區擴容提質,培育節會賽事經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強勁復蘇、春潮涌動。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怎樣更好地聚焦資源優勢,講好定西故事,傳播定西聲音,不斷擴大定西“朋友圈”,如何在引客入流、品牌打造、效益增收等方面取得實效,這正是我們組織本次活動的初衷所在,也是我們與各位媒體朋友們齊心向前的約定。當前各級主流媒體從構建“現代傳播體系”到“全媒體傳播格局”“全媒體傳播體系”,媒體融合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跨區域聯動報道,踏出了一條嶄新的路徑,在規模體量、平臺介質、產品形態、傳播形式等方面融合創新、完美蝶變,實現了新聞報道出彩出圈,這是我們策劃組織本次活動的理由和信心。
      
      夏風吹過六月的隴中大地,便到了定西20℃的夏天,也是一年當中最好的時節。“融媒聯動·全域旅游”全國百家市縣融媒看定西活動將從即日起正式拉開帷幕,我們邀請省內外144家市縣融媒體中心,也誠摯邀請各位在場的媒體朋友,來一場濡染隴中文化、沉浸云林草原、體味非遺風物、記錄當歸定西的美好旅程。
      
      活動期間,我們將與受邀媒體以互利共贏為原則,積極推動伙伴關系建立,在全媒體平臺統一設立“融媒聯動·全域旅游”專題專欄,圍繞活動預熱、活動進展,對雙方資源稟賦、特色產業、發展亮點等方面進行集中宣傳報道。組織“主播帶您看定西”等互動直播,對定西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發展成就進行線上直播報道。精心打造一批形式新穎、互動性強、受眾喜愛的短視頻、微海報、H5、VR等融媒產品,在各自平臺進行立體化傳播,并向各級媒體多渠道推送。通過圖文報道、網絡直播、全媒推廣等多種方式,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推介藥都薯鄉、壯美定西。
      
      文旅發展風正勁,融媒揚帆正當時。相信在融媒的聯動下,必定能夠吸引更多的客人朋友來定西旅游休閑、投資興業。我們也將著力打造一批重點文旅項目,推出更多富有定西特色的旅游精品,努力讓定西成為八方來客“常來常往、常來常想、常來常新”的絕佳處。我們將以到位的產業護航、到位的服務護航、到位的誠信護航,迎接廣大游客、媒體記者朋友們,在狼渡草原、貴清山峰、渭河源頭、李氏故里、洮水花都、書畫之鄉、五彩梯田的美景中,逐夢“融媒聯動、全域旅游”的詩與遠方。
      
      記者問答

           中國新聞社記者現場提問
        
      我們通過多方了解到,近年來,定西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請問包翠霞局長,定西的文化旅游資源主要有哪些?在促進文旅行業復蘇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亮點?
      
      定西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包翠霞:
      
      定西歷史悠久、文化淳厚,既有燦爛豐厚的人文歷史沉淀,又有流光溢彩的民俗風情,更有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觀。全市共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32家,其中4A級景區10家,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3個、全省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和文旅振興樣板村28個。有各類文物遺址1000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8處;有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07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0項,岷縣花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天,我重點介紹一下定西的“三張名片”和“三大優勢”。
      
      先說“三張名片”:第一張名片是“渭水源頭”。大家都知道“涇渭分明”的典故。渭水的源頭就在我們定西。最負盛名的可概括為“一源一境一神泉,一片草原碧連天。”“一源”即渭河源大景區,是甘肅省重點建設的19個大景區之一,已建成渭河源及首陽山2個國家4A級景區;“一境”即“隴上仙境”國家4A級景區貴清山/遮陽山;“一神泉”即通渭溫泉,有“隴上神泉”“西北第一泉”之稱;“一片草原”即國家4A級景區狼渡濕地草原,也是距離省城蘭州最近的生態豐盈的濕地草原。第二張名片是“李氏故里”。天下李氏出隴西。自戰國秦置隴西郡兩千多年來,隴西李氏不僅昌盛隴原,而且遍及九州四海,至今李姓者大都以隴西為根基。李氏文化與敦煌文化、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并稱甘肅“四大文化”。第三張名片是“當歸定西”。當歸,是定西特有的一種道地藥材,俗有“十方九歸”之稱,盛產的岷歸占全國當歸總產量的70%、出口量的90%,當歸,在古代詩文中常用以寓“應當歸來”之意。
      
      再說“三大優勢”:第一,“絲綢之路”旅游通道優勢。定西素有“蘭州門戶、甘肅咽喉”之稱,隴海高速、青蘭高速、蘭渝鐵路穿境而過,座中連七、八通十六達。第二,“避暑勝地”氣候資源優勢。定西地形地貌多樣奇特,全市平均海拔1800米,“到定西過一個只有20℃的夏天”避暑旅游是你在炎炎夏日的最佳選擇。第三,“冰雪旅游”地域特色優勢。定西冬季時長達130多天,特別是12月、1月、2月氣溫多在-5~-15℃。在冬季,美麗的梯田雪原、晶瑩剔透的華家嶺霧凇和壯觀的石門雪山會將你帶入如夢如幻的冰雪童話。
      
      今年以來,我們聚焦黨的二十大對文化旅游工作的新部署、新任務、新要求,深入實施文商活市戰略,加快隴中特色文化強市建設步伐,促進經濟內活外暢,多措并舉提振信心,全市一季度文化旅游實現了“開門紅”。一是群眾文化文藝活動精彩紛呈。今年,全市謀劃了700多項文化旅游體育活動,橫跨四季、貫穿全年,尤其是我們策劃舉辦的迎新春戲曲晚會、社火展演、精品劇目惠民演出等大型文化文藝活動,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廣泛好評。二是全面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壯大“定西秦腔”“定西書畫”兩大特色優勢文化品牌,持續推進文化、非遺進景區活動,豐富旅游業態,提升景區品質,挖掘地域文化,講好定西故事。三是精心打造“一縣一節”品牌活動。已成功舉辦四屆渭水文化旅游節、五屆馬家窯文化節、十一屆通渭書畫文化藝術節,重點文旅節會的傳播優勢和溢出效應逐年擴大。今年7月,我們還將在漳縣遮陽山景區舉辦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賽,通過“旅游+體育”進一步提升景區影響力。四是出臺系列優惠政策“引客入定”。先后出臺了定西市穩經濟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今冬明春促進經濟高質量追趕發展一攬子政策措施等系列文件,精心設計推出了隴中民俗文化探秘游、華夏兒女紅色圣地游和消夏避暑休閑觀光游等5條精品旅游線路,讓廣大游客流連忘返。  
     
      5月26日,全省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的勝利召開,為甘肅文旅高質量發展吹響了號角,定西文旅人聞風而起、迎接使命,我們將以滿腔的熱情、勇毅的擔當整裝待發、揚帆起航,我們在定西等你,等你來感受隴中獨特的文化盛宴,盡享多彩人生!
      
      中國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明年是馬家窯遺址發現100周年暨考古發掘10周年,請問臨洮縣將舉辦哪些紀念活動?目前的進展怎么樣?
      
      臨洮縣委副書記何小明:
      
      馬家窯文化因首次于臨洮縣馬家窯村發現彩陶而得名,是甘肅發現最多、分布最廣、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晚期文化,是彩陶文化的發展高峰,距今已有5700多年的歷史。馬家窯文化遺址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打造“一帶一路”文化建設制高點,深度挖掘以馬家窯文化為代表的系列文化內涵及社會價值,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實施“文化名縣”戰略,以“世界的馬家窯馬家窯的世界”為主題,從2017年開始,連續成功舉辦五屆馬家窯文化節,持續提升了馬家窯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成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和省級馬家窯文化研究會,掛牌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學術實踐基地、北京大學理論基地,啟動實施了馬家窯文化遺址保護工程、馬家窯彩陶文化小鎮、馬家窯文化研究展示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目前,正在拍攝馬家窯文化紀錄片《中國之前的中國》。
      
      從2022年起,我縣開始籌備馬家窯遺址發現100周年暨考古發掘10周年紀念慶祝活動,今年年初制定了《馬家窯遺址發現100周年暨考古發掘10周年紀念慶祝活動實施方案》,活動期間,我縣將主要舉辦紀念慶祝大會,以及旅游口號、史料、文物、活動方案、非遺等“5個征集活動”,和美術、音樂、書法、攝影、文學作品“5個大賽”。目前,各項籌備活動正在緊張有序推進中,屆時我們將邀請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參加系列慶祝活動。
      
      中國婦女報記者現場提問
      
      安定區作為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因發展巨變而聞名全國。請問安定區是如何立足資源稟賦全力打造“中國薯都·美麗安定”文旅品牌的?
      
      安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茍建軍:
      
      安定區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古“絲綢之路”重鎮,“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和蘭西城市群、蘭白都市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素有“甘肅咽喉、蘭州門戶”之稱,境內有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出土了國家級文物“新莽權衡”,以秦腔、剪紙、隴中小曲等為代表的非遺文化傳承廣泛。安定區是中國馬鈴薯之鄉、西北重要的高原夏菜生產基地、甘肅省省級文明城市、甘肅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強縣,“定西寬粉”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馬鈴薯宴、定西粉湯、酸菜洋芋糊糊、手抓羊肉、伊口香烤饃等安定十大名小吃獨具特色,深受區內外廣大消費者喜愛。
      
      近年來,安定區緊盯隴中特色文化強區建設目標,大力實施“文商活區”戰略,立足定西湖公園、玉湖公園、西巖山生態公園、東山福州林生態公園、南山青島林生態公園,文天祥紀念館、許公紀念館、河畔阻擊戰紀念館和香泉萬畝馬鈴薯花海、青嵐山田園綜合體、李家峽生態旅游景區等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規劃開辟了暮春踏青賞花游、生態田園度假游、山水休閑體驗游、和美鄉村秋收游、霧凇冰雪冬韻游、探源關川研學游、馬鈴薯設施農業觀光游、紅色記憶感懷游等8條特色文化旅游線路,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全域旅游格局。特別是隴中生態梯田成為安定四季美麗的風景,李家峽生態旅游景區入選文化和旅游部10條黃河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黃河安瀾文化之旅線路,青嵐山田園綜合體旅游景區入選甘肅文旅100個美好目的地,“中國薯都·美麗安定”成為我區靚麗的文旅名片。
      
      在這里,誠摯地邀請各位媒體朋友們和廣大旅游愛好者走進“中國薯都·美麗安定”,淳樸熱情的安定兒女熱誠歡迎您!
      
      中國甘肅網記者現場提問
      
      請問通渭縣在發展旅游產業方面有哪些優勢和特色?
      
      通渭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育偉:
      
      通渭地處甘肅腹地,總面積29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36萬人,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擁有農耕、書畫、長城、長征、溫泉、寨堡、風電、霧凇等特色文化旅游資源。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通渭博采眾長、兼容并蓄,探索出了一篇篇具有濃郁特色的詩韻贊歌。新石器時代的石斧彩陶間,煥發著華夏文明的燦爛光華;東漢夫妻詩人秦嘉徐淑的詩詞里,開啟了五言詩的新風雅韻;戰國秦長城橫亙境內的88公里,丈量著奮進通渭的厚重步伐;榜羅鎮會議的重大決策中,閃耀著生生不息的紅色之光。
      
      在偉大時代的召喚下,43萬通渭人民凝心聚力、團結進取,先后獲得“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等諸多“國字牌”盛譽。書畫的高塔下,珠玉滿城、熠熠生輝。有“浴可醫治百病,飲可養顏美容”,富含32種礦物質的“隴上神泉”通渭溫泉。有綿延華嶺林帶300公里的壯美霧凇。有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總投資約115億元的隴中地區首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有星羅棋布于山嶺之間,承載著通渭勞動智慧的古寨堡千余個。有書畫創作人員過萬人,年接待游客逾200萬人,年書畫交易額近10億。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通渭縣“一城12大景區”初具規模,“書畫名城·康養通渭”品牌愈加響亮,“文旅賦能”發展勢頭持續加力,特別是寶蘭高鐵建成通車,通渭有效融入蘭州、天水“1小時都市圈”和西寧、西安“2小時經濟圈”,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動能更加強勁、朝氣更加蓬勃。
      
      紅色歷史大觀園、翰墨飄香書畫園、詩書傳家耕讀園、旱作農業生態園、神泉氧吧養生園、風光互補清潔園,這獨屬于通渭的文化旅游“六張名片”,以耕讀為基,渲染著“鋤含云水筆含墨、耕罷梯田耕硯田”的古樸和沁香;以堅韌為筆,書寫著“人間繁華在長安、世上書香出通渭”的詩意和文明;以進取為本,延續著“榜羅會議放光彩,革命理想代代傳”的使命和初心。
      
      通渭人民誠摯地邀請各位記者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走進書畫名城,相約康養通渭,共品書畫之風韻,共賞隴中之風情,共謀通渭之發展。
      
      央廣網記者現場提問
      
      隴西縣作為李氏故里,正在致力打造世界歷史文化中心和天下李氏尋根祭祖地,請問在這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隴西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田耀宏:
      
      感謝您的提問!也非常感謝大家對李氏文化發展的關心與關注!
      
      隴西李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齊名的甘肅四大文化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寫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隴西縣聚焦擦亮中國藥都·李氏故里這兩張名片,以打造世界歷史文化中心和天下李氏尋根祭祖地為目標,通過李氏文化引領帶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多業聯動提質增效,著力打造世界李氏文化旅游新勝地。
      
      一是擴大李氏文化品牌影響。成立甘肅隴西李氏文化研究總會、隴西李氏文化研究開發中心、李氏文化研學推廣聯盟,舉辦了一系列隴西李氏文化研討會,連續舉辦隴西李氏文化旅游節,創新開展“點亮隴西堂·暢游藥之都”“點亮隴西堂·共話藥鄉情”等系列文體旅游宣傳推介活動。每年農歷七月十五舉辦“李氏大典”,精心設計隴西堂祭祖儀式,先后有來自海內外的80多個李氏宗親組織及李氏族人共80余萬人次前來隴西尋根祭祖。李家龍宮被確定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和國家4A級文化旅游景區。李氏文化已成為展示隴西良好形象,發展文旅產業的金字招牌,成為世界了解隴西、隴西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二是加快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收藏李氏族譜1000余部,研發“竹簡”“浮雕”“隴西故土故水”組合瓶、李氏文化絲巾、李氏名人系列剪紙、絹質《李氏源流表》等20類60多個品種的李氏文化主題旅游工藝紀念品。創排了一系列反映李氏文化的文藝作品,歷史劇《風云隴西堂》參加第四屆中國藝術節演出并獲三等獎,大型秦劇《夢回隴西堂》榮獲第六屆西北五省區秦腔藝術節綜合一等獎,大型新編秦劇《李時珍傳奇》斬獲第六屆甘肅省戲劇紅梅獎劇目大獎。
      
      三是打造世界李氏文化中心。以歷史文化名城創建為契機,加大北關老街、頭天門巷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開發,恢復傳統街巷原有風貌,重現古郡隴西人文風采。在全面加強李家龍宮修復提升的基礎上,對現存的李賀墓、五里亭、太白井等李氏文化遺跡修繕保護,提升祭祖謁拜和訪古思賢的服務功能。積極謀劃總用地面積約2909畝的世界李氏文化中心項目,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打造李氏文化體驗軸、渭河濕地文化公園、郡治源流文化主題區、中華姓氏文化主題區等重點景區。
      
      真摯地歡迎大家來隴西觀光旅游、投資興業,感受“古郡隴西·李氏故里”厚重的歷史,體驗“中國藥都·大美隴西”滿腔的熱情!
      
      甘肅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渭源縣文旅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怎樣因地制宜,全力打造“文旅賦能型”鄉村旅游?
      
      渭源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芝蘭:
      
      渭源縣位于甘肅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與西秦嶺末端交匯處,是中國古絲綢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因渭河源頭而得名、因大禹導渭而聞名、因元古堆村而有名、因藥薯飄香而知名。近年來,渭源縣堅持以建設“甘肅中部生態文化旅游城市”為目標,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資源、絢麗的民俗文化和獨特的產業優勢,按照多元化融資、集群化構建、品牌化營銷,著力推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成功創建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和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一是多元化融資,打造富民新產業。創新投融資模式,企業化、市場化推進項目建設、產品開發,多渠道整合資金,全面支持文旅產業發展壯大,采取政府融、企業投、景區建的模式加快景區提檔升級、創建渭河源國家5A級景區。統籌推進景區(點)開發建設,持續提升旅游配套設施,全力構建全域旅游格局。項目化推動鄉村旅游全域景觀化建設,全面實施“一核七星”(“一核”指元古堆村,“七星”指渭河源村、峽口村、羅家磨村、侯家寺村、首陽村、秋池灣村、漆家溝村等7個鄉村旅游重點村)鄉村旅游示范建設,打造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產業。
      
      二是集群化構建,創新發展新業態。堅持農旅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建成蝴蝶蘭、玫瑰花、萬壽菊等花卉基地,開展實地采摘體驗活動,拓展了旅游空間、拓寬了增收渠道。集群式推動文體旅游深度融合,圍繞渭水、渭河、渭源“三渭元素”,深度挖掘渭河文化、非遺文化、長城文化,研發灞陵橋、香包等系列文創產品,創排《羌蕃鼓舞》《元古堆》《渭水醫魂》等文藝作品,建成非遺手工展館、古廊橋館、博物館等文化陣地,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初步構建。
      
      三是品牌化營銷,彰顯旅游新特色。全面打響“采薇首陽山、爽游渭河源——紅火渭源歡迎您”旅游品牌,充分發揮節會活動宣傳效應,舉辦渭水文化旅游節,策劃“一月一活動,一季一賽事”活動53項,全面提升渭源整體影響力。打好休閑旅游牌,擦亮“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和省級旅游度假區名片,推出以源頭花海、鹿鳴谷樂園、中醫藥康養等一批特色鄉村旅游產品,有效提升渭源全域旅游內涵,特別是冰雪旅游,已成為定西市及周邊縣市冬季旅游重要打卡地。目前,渭源縣打造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5個和全省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2個。2022年,全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201.8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8.7億元,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今年冰雪旅游接待游客59.3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56億元。
      
      下一步,渭源縣將搶抓機遇,堅持把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任務,聚焦“文化引領、生態支撐、融合發展、品牌培育”,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能力,持續推動“農耕”向“農旅”的轉型,蹚出“文旅賦能型”鄉村旅游發展新路徑。
      
      省廣電總臺記者現場提問
      
      請介紹一下定西市漳縣的交通區位現狀,有哪些獨特的文旅資源?以及如何利用這次活動更好地宣傳推介漳縣?
      
      圖片漳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燕永明:
      
      漳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定西市南部,古有蜿蜒伸展五州十縣、輻射四面八方的九條“鹽馬古道”,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東進西出的重要節點,也是新時期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節點城市,更是南向通道建設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蘭渝鐵路、蘭海高速穿境而過,其中蘭渝鐵路漳縣站,毗鄰國道212線,每天停站8車次,可直達青海、新疆、四川、重慶等省市;蘭海高速渭源至武都段在漳縣設漳縣西和遮陽山景區兩個出口,起點與天定高速相接,終點與武罐高速相接,“座中聯五、四通八達”的區位優勢,可輻射關聯蘭渝鐵路、蘭海高速、連霍高速沿線六小時經濟圈近1億人口。
      
      漳縣地處西秦嶺和黃土高原、青藏高原交匯地帶,屬濕潤半濕潤氣候,地形地貌奇特,氣候立體多樣,資源稟賦優越。全縣森林覆蓋率18.28%,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78.33%,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2800個以上,均居全市之首。境內有漳河、龍川河、榜沙河三條主要河流,均屬渭河一級支流,年徑流量5.59億立方米。漳縣歷史文化悠久、全域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西北鹽業第一井”的古鹽井,有被譽為“海內之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汪氏元墓群,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貴清山/遮陽山,有紅軍長征中共中央西北局鹽井會議會址,有武陽扇鼓、金鐘花兒等地域傳統非遺,孕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漳鹽文化、汪氏文化、山水文化、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
      
      近年來,漳縣持續唱響“天下貴清·康養漳縣”旅游品牌,大力實施“文旅活縣”戰略,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2022年成功創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區,2023年我們成功打造萬畝油菜花海基地,將舉辦全國自然巖壁攀巖賽、山地自行車賽、冰雪節等活動,9月份赴北京舉辦全國百名畫家畫漳縣活動進京展覽,文體活動貫通全年,重大文旅項目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本次活動中,漳縣將積極對接受邀市縣融媒,深入景區景點、歷史人文場館及鄉村振興示范點等,全面宣傳推介漳縣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農特產品、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等。同時,我們也將積極宣傳推介邀請市縣(區)重點旅游景區、重大產業資源、勞務用工需求等,共同搭建區域融媒聯盟和傳播矩陣,助推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天下貴清喜迎八方賓客,康養漳縣再添時代華彩!漳縣全域是景、四季可看。在此,我們誠邀各位嘉賓、各位媒體朋友來漳旅游休閑,體驗獨特的漳縣魅力、品嘗地道的漳縣美食、感受厚重的漳縣文化。
      
      香港商報記者現場提問
      
      請問岷縣在本次活動中將展示哪些特色旅游資源?
      
      岷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艷芳:
      
      感謝記者朋友對岷縣的關心關注,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您提的問題。岷縣位于甘肅南部,地處隴中黃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隴南山地接壤處,是“中國當歸之鄉”“中國洮硯之鄉”“中國花兒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黃芪蜜之鄉”“聯合國民歌考察采錄基地”,歷史文化悠久、山川秀美獨特,是休閑旅游康養的理想之地。在本次活動中,岷縣將重點展示“一曲一硯、一紅一綠、一鄉一品”三大旅游亮點。
      
      “一曲一硯”。“一曲”是指洮岷花兒,洮岷花兒以其千年傳承的韻律和即興即唱的韻味,被列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每年農歷五月十七是岷縣傳統花兒節,伴著當歸飄香、山花爛漫、洮水潺潺,岷州兒女縱情歡唱,傳承著岷州花兒和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薪火。“一硯”是指岷縣洮硯,洮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有詩曰:久聞岷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香港回歸時,甘肅省政府贈送香港特區政府的“九九歸一”硯、獻給新中國成立50、60、80周年的“中華民族大團結”硯、“輝煌”硯、“東方醒獅”硯都產自岷縣。
      
      “一紅一綠”。“一紅”是指岷縣紅色文化,1935年、1936年,紅一、二、四方面軍在岷縣休整長達57天之久,召開了“岷州會議”,成立了甘肅省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和甘肅省工委。岷州兒女籌集400萬斤糧食資助紅軍,3000名岷州兒女踴躍參加紅軍,因此,岷縣被譽為“長征途中的加油站”。現有國家4A級景區岷州會議舊址、毛澤東長征旋窩舊居等紅色景點及紅色遺址遺跡19處。“一綠”是指岷縣生態旅游,岷縣山清水秀、林草豐茂、天藍地綠、氣候宜人。有國家4A級景區狼渡灘草原、雙燕—沙金生態旅游景區、馬燁倉自然風景區等生態旅游景區55處,尤其狼渡灘草原被譽為青藏高原最東端的“高原水塔”,多次被中央主要媒體宣傳報道。
      
      “一鄉一品”。“一鄉”是指岷縣鄉村旅游,我們挖掘打造了以西江鎮“田園山莊”、麻子川鎮“牧馬灘”、清水鎮“天泉山”等18個集垂釣、游船、野炊、民宿、鄉村記憶館為一體的農村田園綜合體,置身其中,讓人遠離城市喧囂,盡享田園的寧靜。“一品”是指品岷州美食。岷縣自古是“茶馬古道”重鎮,有隴原“旱碼頭”美譽之稱,開放包容的岷縣,兼容并蓄,形成了特色的、有特點的飲食文化,岷縣點心、草莓罐頭、牛肉骨頭、姜湯粉魚、牛肉尕面片、蕨麻豬肉等美食,讓來岷游客贊不絕口、心心念念。
      
      岷縣交通便利,鳳合高速、渭武高速、蘭渝鐵路縱橫交錯,與周邊的景區相通相融,來岷旅游極為便捷。7月,岷縣將舉辦“世界花兒·多彩岷州”花兒藝術節和“軍馬文化·狼渡草原”文化旅游賽馬節。借此機會,我們誠邀朋友們來岷縣聽洮岷花兒、賞岷州美景、品岷州美食、觀軍馬文化。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嘉峪關市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文旅融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 武威市涼州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 臨夏州大力發展全季全域旅游不斷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 武威市涼州區被確定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 讓全域旅游“動起來”——產業發展看平涼系列報道之一
  • 全國百家網媒脫貧攻堅看甘肅:迭部盧軍電商扶貧有絕招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13000024號-1??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国产精品成人69XXX免费视频| 日韩大片观看网址|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日韩国产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国产精品人人妻人人爽|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青青日本|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老汉精品免费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AV|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91精品福利视频|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放孕妇|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影院一级在线|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福利盛宴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