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龐大的城市需要一個綜合而又復雜的交通網絡。城市規劃帶動交通,交通發展促進城市和區域的發展。而對于市民和企業則更看重所在區域的配套和便捷性,會更多地去關注和追隨商圈、交通及公共資源配套。

11月2日,兩名施工人員在盾構機內進行掘進作業。
“東熱西冷”“南重北輕”是人們對于蘭州主城經濟發展現狀的普遍印象,隨著地鐵的建設,這一局面有望得到根本改善。地鐵建成后,蘭州整個峽谷將被整體聯為一體。地鐵最終將成為蘭州連接主城四區、帶動沿線經濟發展、推動市內南北及東西經濟均衡發展的重要交通命脈。
地鐵引發安寧發展嬗變
安寧曾經吸引過全蘭州人的目光,那是在2006年附近的事,安寧被作為蘭州新城區推到了所有人面前。其區位功能定位為優化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按照規劃,經過十年建設,一個集金融貿易、高新科技、綠色生態等為一體的新城將在安寧崛起。
安寧區由此成為全省矚目的焦點,成為隴原大地又一片投資開發的熱土。
蘭州自建城以來一直將城市發展重心放在黃河以南,西關十字以東的區域之內,后來隨著城市規模的發展,城市重心開始逐漸向西延伸,但僅至西站一帶而止。安寧雖是蘭州城市的一部分,長期以來卻一直定位為農業區域,如果不是諸多高校的支撐,這里完全會被人忽略。
為什么安寧在蘭州的城市發展中處于這樣一個尷尬地位呢?蘭州城市規劃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從蘭州歷次城市規劃的定位角度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1954年的第一版蘭州城市總體規劃,思路是配合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需求和戰略布局完成的,將安寧區定位為科教區和計劃工業區,規劃面積23.07平方公里,還曾考慮過將十里店至安寧堡果園邊緣的9平方公里土地劃為計劃工業區基地,并在此修建純鹽廠和電石廠。1973年編制第二版城市規劃時,首次把大氣污染、水源和工業廢渣對環境的污染考慮到城市規劃當中,那些年隨著一些大型企業進駐安寧,安寧區被定位為以機械、精密儀表工業為主,全省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集中的地區,用地規模擴充到了37.2平方公里。2001年,編制第三版規劃時,正趕上當時的建設部對城市規劃的每個環節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于是開始注重合理利用城市的空間,細化城市的格局,對每一塊土地都要經過前期的大量實地調查和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河、兩城、七組團”的總體城市結構思路,設想將迎門灘、馬灘、崔家大灘地區建設成蘭州新城,由此產生了安寧組團的提法,安寧蘭州市第二市級中心的定位也是那時被確立的,并細化到了文化教育、高新產業、新型建材、電子儀表、生活居住等功能。
從規劃履歷中可以發現,蘭州的歷次規劃重心從未在安寧,安寧的附屬作用自蘭州建城后便被無形中固定了下來。當城關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時,當七里河的工業商貿大展身手時,當西固的工業產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時,安寧依然默默無聞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裹步不前,天時地利對它都不利。農業不堪重負,工業只有長風萬里等數家規模有限的小廠。直到1984年,為了宣傳蘭州,宣傳安寧,市、區人民政府舉辦了第一屆桃花會,著名相聲演員姜昆、李文華,著名歌唱家蔣大為夫婦到大會助興,蔣的一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不僅為自己贏得美譽,也使安寧桃花會聲名遠揚。從那之后,桃花會便成了安寧一年一屆的盛會,游客在這里除踏青賞花外,還可以參觀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書法繪畫展覽、經貿洽談等。
然而桃花經濟畢竟影響有限,后來安寧雖然發展生態農業、精品農業,大力發展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庭院經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型新農村發展模式,但進展艱難,始終無法打開持續發展之門。
直到2003年,這一困境得到了一次根本性改變。這一年,蘭州提出“建設蘭州新城區。蘭州市行政中心西遷”的規劃,總面積約43平方公里的新城區80%的面積坐落于土地資源相對豐富的安寧區。2005年,新城區建設正式啟動,安寧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沙井驛到十里店,從黃河岸邊到天斧沙宮,到處機聲隆隆,隨處可見建設者的身影。中石油西北物流、雪花啤酒、九州通醫藥物流中心、眾友醫藥物流中心、藍科石化、中國鋁業連鋁總部、鴻業科技研發中心、金路交通設施、青藏物流、佛慈藥業、莫高葡萄酒產業、宏宇變壓器搬遷擴建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和開工建設。黃河家園、實創現代城、安寧庭院、北岸公館等一大批氣派亮麗的小區迅速崛起。然而長期以來,安寧的發展重頭卻一直集中在區域東部,西部最廣袤的土地上依然是那么落寞。
地鐵的發展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蘭州將建地鐵的消息傳來后,整個城市立即處于一種興奮狀態,最先表現的是房地產。當蘭州軌道一號線方案推出后,尤其是軌道交通試驗段將在安寧開建的消息披露后,安寧的房價迅速被推上了高位,從前無人過問的銀灘黃河大橋以北一帶,立即成為蘭州人買房時的首選地段之一。地鐵徹底引發了安寧隨后的發展嬗變。
西固引發人們關注
沒有強大經濟支撐的城市,不過是一座沒有靈魂的空殼;然而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撐,但如果交通等硬件環境無法跟進,城市的發展也會陷入人氣難旺的死胡同。
西固的發展便陷入這樣的尷尬境界,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狀況愈加嚴重。
按理,西固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區內星羅棋布著1000多家各類企業,工業總量占蘭州市的“半壁江山”,居民收入在全市也位居前列。西固也是蘭州的“西大門”,區位優勢明顯,按說這里應該成為人們安居樂業的首選之地。可實際上多年來,人們一提西固就搖頭,許多西固人也在逃離西固,將住房安置在安寧等其他區。當然西固也存在著實實在在的困境,用西固區長錢承文的話說就是區工業布局過度集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經濟發展對石化產業的依賴度過高,國有大企業與地方中小企業融合度低,對地方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城區發展空間狹小,瓶頸制約仍然突出,主城區土地資源緊缺,可開發利用土地嚴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受環境容量、傳統產業過度集中等因素制約,土地利用效率低;西固城區基礎設施薄弱,服務功能亟待完善,路網體系不健全,南北交通不暢、“斷頭路”達60%之多,舊城改造任務較重,城市形象有待提升,管網老化問題突出,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生態環境建設和大氣污染治理任務還很艱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一體化進程任務艱巨,農業特色產業規模小、發展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農村水利、飲水安全、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與城區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城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農村衛生資源配置不足。
當然這些并不是全部,也不是關鍵,造成西固人逃離西固的原因除了空氣環境質量太差外,交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西固地勢形如葫蘆,東西兩端狹窄,出口僅有兩條路線,由于石化公司廠區阻隔的原因,實際效率最高的出口僅為一條,這勢必造成出入不便,流動不暢。于是西固除了工業,其他業態異常薄弱,非石化產業的就業狀況相當不理想,這也使得房價成了蘭州城區四區中價位最低的一個區。
地鐵的開建開始對這一切有了改觀。根據蘭州市政府已上報國家待批的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近期建設規劃,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為東西走向,1號線一期工程東起城關區東崗鎮,西至西固區陳官營,全線長26.78km,全為地下線,全線設20座車站,最西端終點站便設在陳官營,與中川城際實現無縫換乘。
地鐵進入西固,使相對滯后的西固開始了與市區便捷接軌。伴隨著地鐵交通的連接,西固樓市也慢慢發生蛻變,房產商敏感地抓住了這一機遇,開始炒作地鐵這一賣點,某樓盤的廣告詞頗具代表性“在快捷時代的熏陶下,人們再也受不了交通不便帶來的困擾,地鐵的到來讓相對閉塞的西固老城煥然一新,當地鐵一號線連通蘭州四區的時候,彼此的溝通就是一瞬間的事,西固的樓市開始升值,這里的房子變成了皇帝女兒,不再愁嫁。你還用愁上班堵車會遲到?出行擁擠不便?您多慮了,地鐵旁的逸翠園幫您消除種種顧慮,這些都不是問題。”而一些購房者也看準這點,積極加入搶購行列,他們聲稱“這個樓盤在蘭州地鐵陳官營終端站旁邊,地鐵一旦通行,從這里到市區也就十多分鐘的事,距離已經不是任何問題了,所以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準了這個樓盤的房子。”
有人士樂觀地稱道,蘭州地鐵1號線連通西固與城關、七里河、安寧四區,伴隨著交通的連通,西固樓市也在慢慢蛻變。從城市建設的理念,開發資金的涌入、開發的理念、產品品質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相對滯后的西固正與蘭州三區接軌。隨著西固與蘭州三區的接軌,其土地運營的方式將向市場開發轉變。屆時,政府就會有比較充足的資金,從整體上對西固區進行開發規劃。
地鐵的開通改變的不僅僅是西固的房價,當出行不再成為一件困難的事時,距離便不再成為制約因素。此時產業結構,就業形勢,開發理念,運營方式等都會發生相應變化,甚至環境、商業、教育、醫療、娛樂等各方面可以良性統籌發展,城市整體品質會向系統化、科學化、專業化的方向轉變。
地鐵將改變東、南重西、北輕的模式
作為一座狹長的帶狀城市,再加上有一條大河從中流過,蘭州城市發展格局弊端異常鮮明,河南岸是蘭州人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消費中心,集中了全城80%以上的人口和財富,顯得擁擠而缺乏擴展性。河北則更多地體現出了農村經濟的色彩,人們一直過著候鳥式的生活,白天到河南上班,晚上再回到河北。南北兩岸城鄉壁壘造成的南重北輕如此分明地共存于一個城市之中。除了南北,東西方向也存在著同樣問題,經濟的東重西輕,也造成了這座城市發展的極端不平衡性。
有市民吐槽,蘭州東西的跨度太長了,由東到西的距離,騎自行車要走一整天,而且跨區就業的人群數量又極其龐大,就目前擁擠不堪的公交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市民的正常出行的需要,嚴重影響了市民的生活。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普遍認為是狹長地形制約了蘭州經濟的發展,使蘭州缺乏平原城市的開闊空間和伸展彈性。而事實上除了地形對蘭州的制約,更重要的是交通的不暢也是造成這一狀況的重要制約因素。
地鐵的開工建設,將為兩岸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改變蘭州目前極不平衡的城市格局,從而拉開大蘭州均衡發展的序幕。
BRT的建成投用,不僅加快了安寧城鎮化進程,也使安寧的發展跨上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臺階:越來越多的現代服務業項目在安寧這片宜居熱土上迅速崛起,這必將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安寧地區經濟綜合實力,項目落地后不僅改變安寧區大型城市綜合體投資現狀,還成為蘭州市新的商業亮點。安寧區再也不甘于作為城市近郊的形象,它在一步一步地扛起城市中心的大旗。安寧區的快速崛起,使得人們一方面驚訝它的日新月異,與前幾年相比安寧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又覺得這一切來得都是理所當然,每天安寧區都在人們眼皮底下發展,這又促進人們對安寧后續發展的期望。
綜合來看,隨著蘭州的壯大,現有城市區域不能滿足蘭州的發展,而安寧地處蘭州市西北郊區,處于城市主區的邊緣地區,這使得安寧的區域板塊可以一路向西延伸,其中就包括了九合片區等。而地鐵的開建,使這里更加迅速地成為置業投資的熱土。安寧以前的規劃是到銀灘大橋—莫高大道附近,如今西擴到沙井驛周邊。銀灘雅苑,中海凱旋門,中海河山郡,海亮地產,中集幸福里等樓盤紛紛在安寧地鐵沿線落地崛起。除了地產,建材城,汽車城,飛天文化產業園的建設也在安寧西部火熱進行或已經建成。
隨著地鐵的開建,安寧的優勢日趨明顯,地處蘭州近郊,黃河北岸,依山傍水。近年來,安寧區生態建設一直走在蘭州市前列,全區森林覆蓋率達42%,綠化覆蓋率達36.07%,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安寧現有甘肅農業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農業科學院、甘肅社會科學院等大中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加之在建的北京實驗二小等學校,使得安寧不僅是甘肅省高校聚集區和高科技人才密集區,更成為著名的教育區,隨著北京實驗二小、北師大幼兒園等的建成,將加快優質教育資源新建整合步伐,打造“宜教宜學宜居教育名區”的步伐正在加快。安寧的旅游資源豐富,有濕地公園、植物園、仁壽山、生態園等,都是非常理想的休憩娛樂場所,尤其是千畝桃園及千年古樹與現代城市渾然一體,形成了一幅風景秀麗的江南畫卷。按照現有的結構和旅游功能的差異,安寧區將采取重點和一般開發相結合的原則,著力打造“天斧沙宮”、“蘭州仁壽絲路風情苑”、“蘭州植物園”、“世界智力園”、“中華九州文化園”、“九州民族風情苑”、“蘭州黃河文化園”、“蘭州地震博物館”等景點。突出“兩帶夾一片”(黃河一帶、北山一帶和安寧新城一片)的總體布局,打造“安寧一日游”,屆時,安寧區旅游業將逐步發展成為新興的支柱產業,吸引消費人群的同時,將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按照甘肅省市區域發展戰略和總體發展思路,安寧要在“再造蘭州”總體戰略構想下,“創新發展體制,促進增容擴區,依托一區多園,優化產業布局,提升項目質量,率先跨越發展”,最終與高新區、蘭州新區共同形成“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因此不論是從政策傾向還是從發展趨勢來看,安寧必將發展成時尚都市聚集區。安寧未來將和蘭州、新區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后發優勢大。
蘭州地鐵1號線東西橫貫中心城區,串聯了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四區主要功能區塊,在七里河、安寧、西固三區的車站主要有小西湖站、七里河站、西站十字站、西客站、土門墩站、馬灘站、迎門灘站、世紀大道站、奧體中心站、陳官營站,線路對這三區的帶動意義顯而易見。2號線全長約32公里,從城關雁北路出發,直至安寧元臺子,連接著蘭州雁灘、城關、七里河和安寧四個組團,專家認為,這是一條打通城市“蜂腰”地段,實現交通分流的重要通道。
可以預料,隨著地鐵的建成投用,制約蘭州人自由流動的交通問題將得到根本改變,地處中段地位的七里河迅速成為蘭州真正的“中心地帶”。安寧在土地、教育等方面的優勢也會凸顯出來,另外隨著西固污染問題的解決,西固的發展將迅速步入快車道。屆時,蘭州將步入各區協調發展的局面,將徹底改變東、南重,西、北輕的現有模式。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