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和新旗幟。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黨中央這一重大戰略意圖,切實增強推動鄉村振興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抓好現代農業、鎮域經濟、美麗鄉村、民生保障等工作,努力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著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質量效益。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大力發展壯大大玉米制種、瓜菜制種、露地蔬菜等傳統優勢產業,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吸收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引進食用菌、甜菜、葵花、花卉苗木等種植新品種,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動員和鼓勵致富能人、返鄉創業人士和發展意愿強的群眾,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扶持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協會)、家庭農場,鼓勵發展設施農業。不斷鞏固提升畜牧業發展優勢,抓好養殖小區建設、養殖大戶培育和農戶庭院養殖,穩步發展羊產業,鼓勵發展牛產業,積極培育發展特色養殖。扎實深入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勞務輸出的質量效益。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推進“三變”改革試點工作和農村土地細碎化整理工作。
著力增強鎮域經濟發展綜合實力。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和發力點,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好已建在建項目,不斷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厚植鎮域經濟發展基礎。瞄準政策走向,加強項目爭取和建設力度,依托土地整理開發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村級公益事業等“一事一議”項目,著力改善農業發展基礎條件,靚化美化農村人居環境。在此基礎上,采取鼓勵在外創業人士投資建項目和吸引外地客商投資建項目等方式,抓項目、引項目,使更多更好的項目落地生根,持續增強鎮域經濟發展綜合實力。
著力推進美麗鄉村綠色永續發展。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內生態環保問題的監管力度,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及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不斷鞏固擴大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著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大力開展秸稈兌換有機肥和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加強對焚燒燎荒行為的監管處罰力度,著力打造“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的生態宜居環境。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扎實開展造林綠化和防沙治沙工作,堅持不懈推進全域無垃圾創建,健全完善村規民約,配齊環衛基礎設施,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努力建設和諧優美的人居環境。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