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不論從政策導向還是市場反應來說,家電業目前最炙手可熱的詞非“智能”莫屬。從部分企業零星參與,到智能家居大爆發,經歷了短暫的“野蠻式生長”后,行業進入日趨理性的平臺穩定期。而單純的遠程操控這種“淺智能”和熱炒概念的做法,已無法滿足用戶對全方位、深度智能的需求。正因如此,海爾在全球的全智能空調布局,于行業和用戶而言,都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變革。

技術創新遵循用戶需求
在世界范圍內,“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行業各界共識。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的推波助瀾下,基于工具和功能的技術創新呈現出“量子級”的裂變速度,行業轉型升級的周期大幅縮短,階段水平不斷躍升,智能空調便是一個縮影。從智能化程度來看,智能空調已經從遙控器控制的傳統階段,手機遠程操控的“機器智能”階段,發展到空調主動為人服務,智能檢測、主動提醒、自主運行改善環境、自學習的“人機智能”階段,這一階段的主導者和引領者,正是海爾空調。
技術創新速度的加速客觀上促進了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升,但也不可避免的加快了“價值衰減”的速度。也就是說,技術創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味盲目的追求創新很容易陷入急功近利、為創新而創新,甚至炒概念、造噱頭的怪圈。我們應該看到,所有的產品本質上都是服務于人,技術創新應回歸到人的本質。潮流再變,但只要始終堅持用戶需求,創新便能沿著正確的方向而不致于偏離軌道。海爾全智能空調讓用戶全流程參與到智能研發、制造、銷售、物流、服務等環節,遵循的也正是用戶需求。
從單產品到全生態體系:全流程最佳體驗
中怡康監測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智能空調產品數量由63款增長到241款,翻了4倍。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2015冷凍年智能空調市場白皮書》也指出,智能空調銷售量和銷售額同比增幅173.5%和98.44%。由此不難看出,國內智能空調市場正迎來新的爆發期。
事實上,從1998年海爾研發全球首臺電話遙控空調、2010年全球首臺物聯網空調,到鄭州、膠州互聯工廠投產,再到主導制定智能服務標準,海爾空調已形成包含智能產品、制造、物流、服務等全流程的智能版圖。此次全智能空調的推出是一次全面的升級,從單產品到全生態體系,進一步為滿足用戶需求提供全方位、深度環境的支撐。
受益于海爾布局全智能空調,用戶將在全天候體驗到海爾空調提供的全方位智能空氣體驗。當家中空氣污染超標,天樽、天鉑等全線智能空調將自動檢測、提醒,并自聯動空氣魔方、凈化魔方等產品,自動清除污染物;針對成年男性、女性、老人、孩子等不同群體,天樽、天鉑空調定制個性化的睡眠曲線,確保整晚舒適;如果長時間未清洗過濾網和蒸發器,自清潔空調將自動檢測潔凈程度,并實現自清潔,時刻保證家中空氣健康;海爾智能空調還能自學習用戶行為習慣、記錄分析能耗情況并自調整運行模式,實現節能、智慧的空氣服務。此外,基于互聯工廠,用戶可以全流程參與到空調設計、研發、生產、物流等環節,并實時查看進程。同時,海爾好空氣云端基于大數據技術可自動調整空調能耗、優化舒適運行等模式,而電子服務管家、即時約服務平臺等智能服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空調服務的后顧之憂。
前不久,國家實施了供給側改革戰略,從本質上講,就是從宏觀上引導各行業以用戶需求為立足點,推動消費需求結構升級。具體到空調行業的發展現狀,便是始終把握、承接用戶需求,進行全面的智能化普及。而在剛剛開幕的美國制冷展上,海爾攜天樽、天鉑等全系列智能空調亮相,又將全智能空調走出國門布局海外。可以說,海爾空調全智能空調布局,是對國家戰略的踐行,更是在用戶需求導向下的一次行業變革,2016年將是值得期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