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近年來,國家全力推動的“一帶一路”政策引發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所謂“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之所以會推出“一帶一路”政策,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希望與更多國家合作,打造新的經濟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海爾發起了“智愛揚帆,啟迪靈感-海爾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活動,通過與著名航海家郭川合作,重走海上絲綢之路,航行一萬多海里,沿途經過上海、孟買、摩納哥等航線的沿岸城市,釋放其全球品牌影響力。這一舉措,被視為海爾對“一帶一路”政策最直接的支持。

海爾將通過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傳遞品牌理念和品牌文化
此次海爾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從其口號為“啟迪用戶生活靈感,探索全球生活智慧”,這一口號的意義為,海爾將搜集用戶需求和用戶的靈感,打造更多更智能、更科技化的產品,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那么海爾將通過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向世界傳遞其品牌理念和品牌文化,這一動作意義顯然重大。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接受“舶來品”的同時,也全盤接收著西方的消費文化,比如“可口可樂”的流行文化、“麥當勞”的快餐文化,這基本已經全面滲透至中國市場。而中國企業一直以來也是靠借鑒、照搬西方企業模式來運作,甚至購買西方企業的核心專利技術,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科技、工業的不斷發展,這一現象有望扭轉,這次海爾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其實就是在向外界傳遞品牌理念和品牌文化,甚至是優質的產品。這不僅是對海爾實力的最佳證明,也是中國制造業突飛猛進的最佳證明。
三位一體,海爾全球化戰略不斷深入
當然,全球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國外企業進軍中國會水土不服,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也同樣會面臨這個問題。海爾的策略是,通過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策略來推動“國際化”。
所謂三位一體,是指本土化研發、本土化制造、本土化營銷------目前海爾已在海外建立起7個工業園,24個制造工廠,工廠布局已經覆蓋了全球除澳洲以外4大洲的18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海爾分別在德國、美國、日本、新西蘭建立四大本土化研發中心,并在全球建立了24個營銷中心,37683個銷售網點,共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化布局日益完善。這一模式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全球化的成本,能更快的捕捉到全球用戶的需求,加快創新和顛覆的速度。

另外,海爾三位一體策略也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本土化策略,在品牌營銷方面,海爾也非常注重“借勢營銷”和“跨界營銷”,比如這次的活動,就是一個典型的跨界營銷,它可以喚起更多外國民眾的認同,這是非常難得的。而數據反饋,在2012年,海爾冰箱在海外生產海外銷售的比例占到55%;截至2015年7月,這個數據已經上升至70%。說明海爾的全球化戰略已經獲得顯著成效。
中國制造業日趨強盛,全球化將不再是天方夜譚
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可謂是日趨強盛,工業4.0的推出,以及一系列制造企業的努力,中國制造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同樣以海爾為例,近日,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發布了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電器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海爾大型家用電器2015年品牌零售量第七次成為全球第一,不得不說是國人的驕傲。

在五年前、十年前,中國企業不敢說走出去,“中國制造”更多是“廉價”、“品質不佳”的代名詞。在如今,中國企業完全具備了這個實力。家電企業的海爾,pc行業的聯想,通信與手機行業的華為,互聯網企業的BAT……在各行各業,中國企業的實力、營收與產品都不逞多讓。
就筆者看來,對于當下的中國企業來說,正站在與全球企業同一起跑線上,都面臨著經濟疲軟下的生存危機,都面臨著新一輪的轉型升級的機遇,最終都會走向全球化。這是最艱難的時刻,也是最好的轉型時機。中國制造是時候向全球輸出產品的同時,也能夠輸出自己的創新能力、自研核心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