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系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談了多年也沒談出什么變化來。患者有患者的苦楚,醫生有醫生的煩惱。說來說去,哪一方都有理,哪一方都值得同情。但是雙方一旦產生矛盾,總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后沒結沒完地和稀泥。都說醫患矛盾緊張的根本原因還是在制度問題,但制度問題,真不是一朝一夕一兩個好點子、或者空談理論就能解決得了的。
據媒體報道,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推進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及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從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起,全面實施臨床醫學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臨床醫學類專業學位和醫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業務課將分別開考。同時,要全面加強臨床醫學職業素質考核,對考生的人道主義精神、職業責任意識、醫患溝通能力、醫學倫理法規等基本職業素質方面進行考查。
對于準從業人員嚴格要求,當然是好的。不然,這些人從入行那一刻開始就達不到“嚴峻的”現實所需要的專業素養。俗話說,根紅苗正。若是起步不正,路肯定是越走越歪。
但是,也還有句老話,叫紙上談兵。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膩歪只會坐而論道的人。嘴上說的痛快,貌似滿腹經綸,但是,這些夸夸其談的東西在實踐中完全派不上用場。但愿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及中醫專業學位的碩士研究生們,能把在入學前所學所背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到入學后的學習和實習當中去。切記,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練又說真把式。
當然,現在這些還沒入學的學生們,很難有臨床大夫們每天的體驗,就算是高年級開始實習,也只是感受到了皮毛,把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路還很長,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很重要的。但是,進一步說,就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成為一批批德才兼備的仁醫,估計單靠他們自身的力量,也無法完全改變目前制度造成的醫患關系難題,比如看病難、看病貴、醫療資源短缺。這些問題,可能還是要靠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創新。
最后,近日有一則新聞,其實可以放入醫學業務課考試題庫:據媒體報道,從今年7月起,不斷有來自福建、鄭州、河北、上海等地的網友發帖求小眾廉價藥。有專家表示,廉價藥品正以每年幾十種的速度消失,政府應該出臺保障措施。比如,促皮質素(ACTH)是一盒僅售7.8元的普通藥,在醫院里時常難覓蹤影,黑市上卻賣到數千元。關鍵時刻一些能救命的廉價好用藥在現實中卻成為“孤藥”。廉價救命藥緣何“一藥難求”?這道題,也許相關部門的領導同志更應該好好地做上一做。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