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改革,不能只是義烏等地踽踽獨行,其他地方也應加快探索,在既有的改革認知公約數下邁步,以地方主動求解為整個社會破題聚合動力。
營運權使用費今年將降低到每車5000元,明年開始全部取消;到2018年,義烏市政府將放開出租車準入市場,不再管控出租車數量;出租車運價逐步從政府定價向政府指導價、行業定價、協商定價過渡;鼓勵“專車”……近日,醞釀許久的《義烏市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工作方案》出臺,因亮點紛呈,它引發廣泛關注。
盡管取消營運權使用費,離坊間誤讀的“徹底取消份子錢”尚有差異,但毋庸置疑,義烏版方案是全國范圍內首個旨在徹底打破出租車市場壟斷格局,將整個出租車行業交還市場的改革方案。在某些地方整治打壓專車市場,如廣州查處Uber推“如約”之際,義烏出租車改革方案讓人耳目一新。
在出租車改革上,義烏做了先行者,姿態本就可嘉。而究其方案本身,無論是用明晰時間表對“逐步”的節奏框定,還是具體改革舉措,都值得肯定。要看到,今年1月,遼寧省也傳出擬立法逐步取消出租車“份子錢”,但它并無時間表;而南京也明確,4月1日起市域出租車份子錢每月下調200元到800元不等。相較之下,義烏的相關改革舉措,更能體現出“質變”特征和盡快消除痼疾的決心。出租車改革利益盤根錯節,義烏說改不也就改了嘛,真要改革,有什么難的。
時下我國出租車行業改革勢在必行,但怎么改又聚訟紛紜。在價格、供需失衡、服務態度等表象問題下,最需要厘清的內核其實只有兩個:一是該行業能不能完全市場化,二是完全市場化是否會抬升社會安全風險。這兩者都不難找到答案。打不打車,打什么樣的車,屬于典型的自由意志,出租車行業具備完全市場化的一切要件。至于是否會引發安全風險,關鍵在于市場自發秩序與政府公共管理義務的嵌合。因而,出租車行業該向更加市場化的方向改革,本不該模棱兩可,更不該出現倒退。
現在不少地方的問題,不是找不到改革方向,而是向市場化邁進時動彈不得。以特許經營為基石的市場搭建過程,為這個市場注入了行政干預慣性和壟斷型市場特征,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出租車司機收入與市場需求不匹配,拉低了服務水平;出租車公司作為行業資格的賣方和權益收取方,缺乏向現代企業進化的動力;權商合謀式管理對于任何市場發育出來的異質,都欲加驅逐。以前是打車軟件,現在是專車市場。
在此情境下,義烏的改革方案,無論是取消出租車準入限制、數量管制、價格管控等,還是鼓勵“專車”,都是遵循著市場化邏輯,意在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主導作用,促使政府從中抽身。它也有助于在鐵板一塊的“壟斷運營”局面中豁開一道口子。當然,慮及義烏作為發達縣級市的特征,在目前這個階段,沒必要期待它提供全國通用的出租車改革路徑。但義烏方案的價值就在,它顯現出打破權商合謀格局的勇氣,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嘗試。
出租車改革,不能只是義烏等地踽踽獨行,其他地方也應加快探索,在既有的改革認知公約數下邁步,如行政松綁、壓減運營權使用費等,以地方主動求解,為整個社會的出租車行業破題聚合動力。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