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體育專電 “2022年冬奧會申辦工作正處在關鍵階段。北京要充分借鑒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經驗,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力以赴做好申辦工作。”北京市市長、北京冬奧申委主席王安順在正在召開的北京市兩會上說。
在“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理念的引導下,2014年,北京完成了國際奧委會的調查問卷答復和視頻答詢,成功入圍候選城市。
根據相關議程,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地將于今年7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投票產生。為此,北京正聯合張家口進行最后的申辦沖刺,如果成功,北京也將創造歷史,成為首個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在一些海外媒體看來,霧霾等空氣問題是北京、張家口面臨的最大困難。
在北京冬奧申委向國際奧委會提交的中文長達11.5萬字的《申辦報告》中,北京也將“空氣治理”列為重點解決問題,并鄭重承諾:將以方便運動員為首要標準,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動冬奧會申辦、籌辦與城市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緊密結合,秉持節儉辦賽的理念,注重與區域發展戰略融合,嚴格控制成本。
“政府用壯士割腕的決心和最嚴厲的措施,希望能夠還百姓一個藍天,我們對此有信心。”冬奧申委新聞宣傳部部長王惠說。
王安順表示,去年北京PM2.5濃度下降了4%。日前結束的河北省兩會通報的信息,河北省2014年全年空氣平均達標天數較2013年增加了23天。
在北京冬奧申委看來,由于北京具備舉辦大型賽事活動的經驗優勢,且多數場館經過改造即可二次利用,這讓北京不再需要在場館等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巨額資金,符合節儉辦奧運的理念,同時可以將更多資金和精力投入到空氣等環境治理上。
《申辦報告》不僅是北京冬奧申委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京津冀上億民眾的承諾。這也讓更多中國人從體育之外的角度對申辦冬奧會充滿熱情。
曾有北京的小學生記者在采訪北京冬奧申委時說:“北京霧霾那么嚴重,學校有時都不讓去戶外運動了,要怎么解決?”
而王惠等官員表示,為了實現“讓天更藍、水更清”的目標,北京和河北正在忍痛“割肉”,希望把2008年奧運會的“奧運藍”和2014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的“APEC藍”保持下來,最終給全世界的運動員、游客和廣大中國民眾帶來一個長久的“冬奧藍”。
北京市從2013年開始啟動為期5年的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17年,北京市空氣中細顆粒物年均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20%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這比中國政府公布的計劃更加細致和嚴格。
而在壓產能、減煤炭、淘汰黃標車等一劑劑“猛藥”之后,2015年河北也將加大整改力度,出臺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規劃,進一步致力于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減排。
王安順表示,目前北京制定的目標,相當于短期內達到西方國家40年的治理效果。
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工作力度很大,仍有不小難度。2014年北京市PM2.5的年均濃度下降4%,但與下降5%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但北京并未因此降低要求。根據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北京將空氣中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的目標定為5%。為此,北京將全面禁止城區燃煤,開征施工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污費,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并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預計用于大氣治理的資金將超過108.5億元。
王安順表示,希望2022年的冬奧會能落戶北京和張家口,兩地也將努力給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和游客以及中國民眾一個滿意的答卷:交通更便捷,天空會變藍,生活更美好。(完)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