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志儉
5月13日8時30分許,離開會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20多名雁灘大橋社區的居民就來到社區。 8時45分,大橋社區80后主任王博來到社區。8時50分,距離開會還有10分鐘,王博看了一下來人,社區老人、銀行工作人員、法律工作者都已到場。
“既然大家都到齊了,咱們就到會議室開會吧。今天社區論壇主題是《社區如何更好的為老人服務》,大家暢所欲言有什么說什么,說錯了也沒關系”王博簡明扼要的說完了開場白。
王博剛說完,一位80多歲老人講到,前幾天他去銀行存錢,路上遇到保險公司的一個業務員,對方巧言花語讓他買了幾份保險,并承諾這些錢還能升值。之后,給他出具了一份協議。過了幾天他兒子要買汽車,老人想把保險錢退了,可對方講退保可以但須交納一定數額的違約金。存錢沒利息還要賠本,老人只好以房作押去銀行貸款。老人說,歲數大了不知道那種方式存錢好,希望銀行工作人員能講一講。
蘭州銀行萬佳支行的于直鵬主任介紹,去銀行存款,先要在電腦取叫號票,如果自己不方便可讓機子旁邊戴銀行工作證的人幫助。具體辦理什么業務,也可咨詢工作人員。
然后,于直鵬又詳細講解了怎樣設別假幣,如何正確投資等日常遇到的金融知識。老人們聽得很認真,有人還在本子上記錄著。“以后社區還要和銀行合作,針對老人腿腳不便實際,一同上門為老人們做理財服務。”大橋社區主任王博插話。好啊,老人們不約而同拍起手掌。
“我也有一個問題。”這邊掌聲剛落,那邊一個老人又要發言。如今老人們都或多或少有些積蓄,而這些積蓄肯定要留給子女。而子女們的經濟條件又不均,怎樣才能給生活差些的子女多留些錢,又能讓其他子女沒意見呢?老人講完,好幾個老人點了點頭。
法律工作者楊佑琴講,這個問題非常現實,這說明如今老人們的法律意識強了,懂得如果把錢多給生活差點的子女、就違反了子女繼承權的平等。這件事要求老人要有些智慧和耐心,需做通條件較好子女的工作,然后征得所有子女同意,再經過公證處公證,這樣就不會出現麻煩問題了。
晨練隊代表宋志蘭建議社區、物業領導,在力所能及情況下多給他們提供活動場地和展示才能的的機會。她們很愿意為社區文化做些事情。她還建議聯系轄區企業,讓他們也參加到社區文化活動中來。如此,就調動了轄區方方面面的積極性。老人如何保健、婆婆怎樣才能和媳婦和睦相處、、、老人們提的問題實實在在,回答問題的老師也認認真真。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墻上的時鐘指向了12時20分許。王博笑著說,“我肚子餓了,可能大家也和我一樣,是不是會就暫時開到這里?”老人們聽完,有些戀戀不舍的離去。
這個會開得非常有效果,對社區工作很有啟發,今后還要定期不定期的舉辦社區主題論壇。出門時,王博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