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果梨
靖遠冬果梨,當地俗稱大果子,屬白梨種,原產黃河流域,是靖遠縣果類產品中的名優品牌。據地方志載,明代境內黃河兩岸已有“園圃為業者”,并形成規模。冬果梨樹對水的條件要求較高,宜在具備灌溉條件的輕土壤上栽植,樹冠高大,枝繁葉茂,200多年的老樹,仍能開花結實,果農們稱它為“老壽星”。成年果樹單株產量500公斤,樹齡較長及高產者可達1000至2000公斤。靖遠冬果梨主產區分布在烏蘭、北灣、平堡、興隆、石門等鄉鎮,種植面積5000畝,總產量3000噸。
冬果梨果肉呈水白色,細脆多汁,味道甜酸適度可口,宜于儲藏。含水份85%左右,富含果酸、葡萄酸、蔗糖、蘋果酸、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它不僅有鮮食之美,而且還有蒸食、煮食之妙。生吃可生津潤肺,清除內熱,熟食則滋補內臟,止咳散寒。鮮果貯藏到寒冬臘月,若將其掏空去核,再裝入蜂蜜、冰糖等佐料,封閉其口,煮熟后即為香甜可口的“熱冬果”,湯果一并食用,具有化痰止咳、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等特別功效,老年性哮喘以及氣管炎病患者食用大有裨益。
取名為“冬果梨”,是引魏征醫母的典故。《本草通玄》說:梨之生者,清六肺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我國古時人們對梨子保健功能已經熟知無遺。蘭州靖遠等地人食用“熱冬果”極為普遍,正常人食梨也大有好處,生津解渴、滋潤心肺,潔肺祛痰,止咳散寒之藥效。熟食對老年人哮喘、氣管炎患者效果甚佳,在眾果中享有盛名。冬果梨在醫學上應用甚廣,療效頗高,具有生津止渴、清心潤肺、除煩利尿、清熱解毒、潤喉消痰、降火止咳的功效。若把冬果梨掏空去核,再裝入蜂蜜、冰糖煮熟,連湯帶果食用,更有止咳散寒、清肺去痰的功效。因為冰糖甘甜濕潤,歸經入肝,和中助脾。對心腹脹飽、口干咽痛、肺腸燥熱均有療效。冰糖和冬果梨在一起煮了吃,會甜上加甜,而且性溫去寒,使食療效果倍增。每逢冬季來臨,靖遠人大都貯存冬果梨備用的習俗已沿習了千百年。熱冬果也確實是冬令上佳美食,詩人們夸贊的也確實有道理。有興趣的人,不妨小試,會自有分曉。
冬果梨這一傳統的老品種梨樹,需要不斷的改進改良,增強梨樹抗病蟲能力,對產品進行深精加工,開發它更多的醫學功用,除保留傳統的食用方法外,更要與時俱進,研發現代化系列化的飲品,適合不同階層顧客的需求,為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做到貨暢其流,在儲運等到方面也要嘗試改進,南方的荔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但現在這種不耐貯藏的水果,都已經運到北方了,這個難度比北方的水果南運要大多了,因此急需科研人員、果農、營銷人士積極探究,否則這一老品種的梨樹在很多人還沒有認識以前,就在市場經濟大潮競爭中衰落下去了。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