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7月30日民樂訊(記者 朱希彬)“工程建成后,可有效保障新天鎮0.75萬人的飲水安全和5.2萬畝耕地的灌溉用水。”7月30日下午,“網聚美好·‘樂’享民樂”2024“百家媒體看民樂”主題采訪團走進民樂縣小堵麻水庫工程建設施工現場,大型機械往來作業,工人們正忙著搶抓工期修砌大壩,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據悉,民樂縣小堵麻水庫設計總庫容384萬立方米,主要包括攔河水庫1座(70萬立方米)、注入式調蓄水池3座(庫容分別是77、107、130萬立方米),配套引、輸水渠(管道)及自動化設施等,總投資25935.7萬元。

工程于2022年5月21日開工建設,工期3年。截至目前,2號蓄水池已通過下閘蓄水驗收并投入試運行,已完成3號蓄水池壩體填筑及混凝土面板澆筑,引水渠道352米,埋設管道8824米,正在進行1號蓄水池混凝土面板澆筑,攔河壩壩體填筑、溢洪道及泄洪排沙底孔建設,完成投資1.79億元。2024年計劃完成投資5600萬元,建成庫容70萬立方米攔河水庫1座,完成1號、3號蓄水池混凝土工程及防滲工程。工程于2024年3月10日復工建設,工程計劃于2024年底投入試運行。

民樂縣水務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楊興俊介紹,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工業園區調水185萬立方米,通過地表水置換地下水,壓減地下水開采量。2號蓄水池自投入試運行以來,已累計為小堵麻灌區春灌、夏灌供水320萬立方米,水庫效益初步顯現。
近年來,民樂縣按照“控總量、優結構,用技術、建機制,強監管、重調節”思路,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協同治理,積極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全力打造集約高效、深度節水、全面興水、全力護水、數字治理的新標桿。

民樂縣全面落實總量強度“雙控”制度,以“一個總量、十個效率”為目標,實施農業用水分類水價及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推進智慧化水務建設和智慧農業,推行農業灌溉用水“電子水票”,創建濱河集團等27家節水載體,實施大堵麻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等水利項目5項,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將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扶持培育壯大節水服務產業,指導青龍管業逐級備案省級科技成果1項。
同時,構建“預算+計劃+定額”管理模式,將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指標分解至工業園區、各鎮、水管單位及用水單元,首創“二維碼”“電子水權”,向農戶公示水權水量,并以水源置換、跨區調水等方式,壓減地下水開采量27萬立方米,置換地下水量350萬立方米,實現超采區采補平衡。
(責任編輯: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