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7月29日民樂訊(記者 朱希彬)7月29日下午,“網聚美好·‘樂’享民樂”2024“百家媒體看民樂”主題采訪走進甘肅集華農業馬鈴薯脫毒種苗科研中心,在這里,車間干凈整潔,脫毒苗組培工作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目前,生產出的種薯主要銷往新疆、內蒙古及當地的種植戶,和周邊全粉及薯片、薯條的加工企業。”甘肅集華農業種薯繁育中心負責人馬宏國介紹,“企業現有職工80余人,季節性用工時可帶動50名大學生及800名當地農民工就業,在用工高峰期可帶動當地5000名農民工就業。”
據介紹,甘肅集華農業馬鈴薯脫毒種苗科研中心的建成投產,將成為省內功能完善、設備先進、技術領先、規模較大的馬鈴薯脫毒苗組培中心,填補了本地馬鈴薯種質資源短板,為民樂縣馬鈴薯種薯自給自足奠定基礎,并對全縣馬鈴薯產業集群式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馬宏國介紹,馬鈴薯傳統種植利用塊基進行無性繁殖,種植多代以后往往會感染病毒而降質減產。馬鈴薯脫毒種苗科研中心充分利用良好的環境、先進的設備、嚴格的技術、專業的人員,采用莖尖剝離技術,利用薯塊的芽尖進行組織培養,獲得無病毒、無類病毒、無真菌和無細菌病害,而又保持原品種特性的核心組培苗,再進行擴繁,解決了馬鈴薯易受病毒感染而退化導致產量和品質降低的問題,年可自動化組培擴繁馬鈴薯脫毒苗5000萬株。脫毒苗經過移栽培養,可繁育原原種5000萬粒,生產原種3萬噸,可滿足10萬畝以上商品薯種植需求。
民樂縣地處北緯38黃金帶,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土壤富含鈣鍶硒鉀等多種元素,是培育天然綠色食品的理想之地。所產馬鈴薯以個大、形圓、皮光、芽眼淺、無公害等優質特性而聞名,大西洋馬鈴薯淀粉含量高達23%,高出同類產品5%以上,深受市場好評,也促使民樂縣成為了甘肅省馬鈴薯高產區之一。

近年來,民樂縣搶抓馬鈴薯主食化戰略,按照“育良種、建基地、強龍頭、促加工、樹品牌、拓市場”的思路,加快推進脫毒良種繁育、專用薯基地生產、龍頭企業加工、收購貯藏及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初步形成了集良種繁育、規模種植、精深加工、倉儲銷售為一體的馬鈴薯全產業鏈,分別在2013、2015年度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2017年被評為全省馬鈴薯主食化加工原料生產基地。2023年,民樂縣種植馬鈴薯15萬畝,總產量達到53萬噸上,全產業鏈產值達13.57億元。

民樂縣大力推廣“脫毒良種+地膜覆蓋+配方施肥+機械耕作+病蟲防控”的高產高效種植技術,進一步修訂完善馬鈴薯種薯繁育、標準化栽培、貯藏、加工等生產技術規范與標準,形成涵蓋全產業鏈條的標準體系,建成百畝以上的馬鈴薯綠色標準化基地128個,面積達到7.5萬畝,年生產微型薯1.2億粒,年建設脫毒種薯繁育基地4.7萬畝。
與此同時,引導縣內160多家農機合作社通過“托管式服務、訂單式服務、承包式服務”等方式與農業經營主體組建農業生產聯合體,在壟土、覆膜、施肥、播種、灌溉等生產環節,采用北斗定位、自動化控制、慣性導航等高新技術,實現產前、產中、產后全要素機械化服務,馬鈴薯綜合機械化率94.82%。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民樂縣制定了相關扶持政策,加大對馬鈴薯產業的支持力度。據了解,2023年民樂縣安排馬鈴薯產業發展資金2000萬元,2024年2月安排馬鈴薯產業發展資金2000萬元,與愛味客簽訂合同并交售馬鈴薯的縣內經營主體,每噸補助資金200元,其中:經營主體160元,村集體經濟組織40元,預計補助訂單10萬噸。
(責任編輯: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