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記者張國偉通訊員張玉梅)近年來,永昌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按照“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思路,全面構建以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新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養老事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中午12時,永昌縣朱王堡鎮劉正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內,午飯準時開飯,十余位老人陸續來到餐廳就餐。“我每天中午和下午都來這兒吃飯,這里的飯菜可口,價格又便宜,一頓飯只要3塊錢。”李玉錄老人對現在的養老生活十分滿意。
在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除了提供便利的飯菜,老人們還可以進行打牌、下棋等一些休閑娛樂活動,互助老人幸福院已經成為很多農村老年人“離家不離村”“互助共養老”的樂園。“這里還有圖書室、活動室、有樹有花草,我們吃完飯活動一下,心情也很舒暢。”李玉錄笑著說。
近年來,永昌縣充分利用閑置校舍、辦公用房等資源,先后在10個鄉鎮112個村建成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設置休閑娛樂、健身康復、圖書閱覽、日間休息和用餐五個功能室,配備了電視、洗衣機、飲水機等設施,向老年人免費開放,并在每所幸福院內配備專業工作人員,確保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發揮應有的效益。

還沒走進城關鎮天錦苑社區服務中心,悠揚的歌聲便傳入耳朵,讓人不由得加快腳步,想要一探究竟,感受這里濃厚的溫馨氛圍。只見幾個老人手拿紅扇,舞步輕快,以飽滿的熱情,伴隨著歡快的音樂旋律,翩翩起舞。另一邊的老人們則在活動室里與伙伴們打牌、下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天錦苑社區服務中心不僅提供基本的膳食供應、生活照料服務,還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開設有愛心茶屋、棋牌娛樂室、活動器材室等,讓老年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參與各類休閑娛樂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據了解,社區還以每月22日志愿服務為平臺,為老年人測血壓、量血糖、免費理發、維修家電,把各類便民服務送到老年人的家門口,同時利用現有資源用活各類學習活動室,切實滿足老年人“學得了學得好”的需求。此外,積極動員老黨員、老干部、老醫生等組建草根宣講、銀發生輝志愿服務隊參與到社區治理中,讓老年人發揮銀發余熱綻放夕陽風采,為老年人打造了一個幸福的晚年家園。

來電接聽、記錄客戶需求、整合對接資源、配發訂單……在永昌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忙著接聽熱線電話,有條不紊地接單、派單。
李開香是城關鎮寶山苑社區獨居老人,隨著年齡增加自己的一日三餐成了問題,得知永昌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有送餐服務,李開香的侄女第一時間為她報了名。價格優惠、飯菜可口、專人配送……人性化的養老服務,解決了老人的吃飯難題,化解了子女的后顧之憂。“我們安排專人每月4次上門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類、家政便民類和情感陪護類等服務,主要是保潔、洗衣做飯、聊天等。”該中心負責人李建龍介紹,“中心主要面對經濟困難老人開展服務,通過為老服務專號‘12349’接受老人求助來電,根據老人需求派工,并對服務全程跟蹤、監督、作出評價。”


永昌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立了長者營養配餐中心,為需要配餐服務的老年人提供營養餐,經評估家庭困難的老人可用身份證辦理老年就餐卡,60歲以上享受8折優惠,70歲以上享受7折優惠,80歲以上享受6折優惠,90歲以上享受5折優惠,100歲以上免費用餐。此外,永昌縣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把養老院的管理模式搬進社區,由專業化的家政公司服務人員和專業化的社會工作者向有居家養老需求的老人提供康復保健、個人護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專業服務,滿足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


永昌縣從2019年以來,建成“1張網”“2平臺”的永昌縣智慧養老指揮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實體養老服務體系,全面實施“一帶引領、兩翼支撐、多點聯動”的養老服務布局,強化“五優舉措”,堅持“七化”標準,著力構建“1+10+N”養老網狀運營模式,進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吃不愁、病不憂、孤不獨、樂有伴。從“養老”到“享老”,如今,我縣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在精準貼心的養老服務中安享晚年。
(責任編輯: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