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公開征集甘肅省金昌市城市形象標識(LOGO)的公告
為彰顯甘肅省金昌市工業文明特質、展示工業文化魅力、塑造幸福美好形象,進一步提升金昌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現面向全國公開征集城市形象標識(LOGO)。
一、征集時間及范圍
(一)征集時間:從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22年7月20日止。
(二)征集范圍:團體和個人均可投稿。
二、作品要求
(一)應征作品應聚焦“中國鎳都、文明金昌”城市定位,體現建設產業集聚、幸福美好、文明精致、生態宜居、治理高效的現代化新金昌發展目標,體現現代工業文化與游牧文化、農耕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交相輝映的內涵特質(有關詳細內容可參考附件或通過金昌市人民政府網站查詢http://www.jcs.gov.cn)。
(二)應征作品應創意新穎獨特,構圖簡潔明快,具有時代感、藝術感、超前性特點和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易于識別記憶和推廣宣傳,辨識度高,應用性強,適合在各種載體和環境中制作傳播應用。
(三)應征作品設計稿應附有對圖形標識和字體的創意文字說明(500字以內),包括設計的圖樣、技術文字說明(圖樣尺寸、比例、顏色等)和設計圖樣的理念說明(該設計蘊含的意義、寓意、背景等);圖形標識和字體設計稿應附立體、彩色等效果圖,并提供標準用色和專用字體設計稿。LOGO作品圖形電子稿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像素/英寸),JPG格式效果圖和AI或CDR等矢量圖形,大小不低于1M。
三、評選程序和獎勵辦法
(一)評選程序:主辦方聘請專家組成評委會,對所有符合要求的應征作品進行初評,選出5件入圍作品,并指導候選作品作者進一步修改完善設計。在此基礎上,由評委會審議并最終確定金昌市城市形象標識。
(二)獎勵辦法:5件入圍作品設計者,每人獎勵5000元,并頒發證書。對最終確定為金昌市城市形象標識的作品設計者,另行獎勵人民幣15000元。最終確定的金昌市城市形象標識將在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新甘肅、今日頭條以及金昌市市屬媒體等各類平臺發布推廣宣傳。
四、有關要求
(一)應征作品必須為原創,此前未以任何形式發表或制作,不得侵犯第三方知識產權。如設計方案發生法律糾紛,由投稿人承擔全部責任。
(二)主辦方和投稿人系委托合同關系。入圍作品設計者須承諾其作品的知識產權全部歸主辦方所有,凡投稿均被視為認可本約定。主辦方享有永久免費使用入圍作品進行各種形式宣傳及衍生產品制作的權利,不再另付報酬,并有權對其加工修改和再創作。
(三)投稿人須在規定時間內遞交應征作品的電子版文件及紙質文稿,另附紙張注明投稿人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等個人信息。應征作品電子版發送至電子郵箱8157914@qq.com,紙質文件信封上注明“甘肅省金昌市城市LOGO征集作品”字樣,郵寄地址: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新華路82號(中共金昌市委宣傳部文化出版科),郵編:737100。
(四)應征作品和文稿不得違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民族宗教信仰問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五)獲獎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自行繳納相關稅金,投稿人在參加本次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一切費用自理。所有應征作品和文稿無論使用與否,一律不予退回,請自留底稿。
(六)金昌城市形象標識(LOGO)征集的未盡事宜,由主辦方負責解釋。咨詢聯系人:毛瑞善,聯系電話:0935—8330069。
附件:金昌市市情簡介
中共金昌市委宣傳部
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金昌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2022年4月29日

附件
金昌市市情簡介
一、基本情況
金昌緣礦設企、因企設市,1981年建市,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北麓、阿拉善臺地南緣,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金昌轄一區一縣(金川區和永昌縣各取一字得名,寓意“聚金匯川、永遠昌盛”),總面積9600平方公里,總人口43.53萬,城鎮化率78.43%。金昌因盛產鎳被譽為“中國鎳都”,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質量魅力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入圍全國首批健康城市試點,進入全國宜居城市百強行列。
二、中國鎳都
1958年,甘肅省地質局祁連山地質隊,在現金昌市金川區寧遠堡鎮白家嘴村發現“孔雀石”礦石標本,經化驗探測分析,發現此地擁有特大硫化銅鎳礦床,鎳鈷含量之富、品位之高,令世人震驚。一塊小小“孔雀石”敲開了戈壁荒漠鎳礦寶庫的大門。1959年,中央冶金部籌建有色金屬工業,始稱807礦,一批批建設者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聚集在龍首山下,拉開了共和國鎳工業基地建設的序幕。1960年,807礦更名為甘肅有色金屬公司,1961年改稱金川有色金屬公司。1963年,金川有色金屬公司一礦正式出礦。1964年,產出第一批合格電解鎳,當年產量22.43噸。1965年,第一批鉑族金屬提煉成功,當年產出鉑、鈀產量8.5公斤,使我國徹底甩掉了“貧鎳國”的帽子。鎳都開拓者戰風沙、斗嚴寒,艱苦創業,凝鑄了“艱苦創業、科學求實、銳意改革、團結奮進”的金川精神。目前,金昌擁有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硫化銅鎳礦床——金川礦山,鉑、鈀、鋨、銥、釕、銠等稀貴金屬儲量居全國之首。先后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從金川有色金屬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的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成為世界領先的鎳鈷生產基地、鉑族金屬提煉中心和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銅生產企業,位列“世界500強”第336位,鎳、銅、鈷、鉑族金屬、金、銀、硒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20萬噸、100萬噸、1萬噸、7000公斤、30噸、600噸、200噸,鎳產量全球第三,鈷產量全球第四,鉑族金屬產量全國第一,銅產量全國第四,高純鎳、高純鈷品質達到“5個9”,高純銅品質達到“7個9”。金昌市的制造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制造業31個大類中占18個(占比58%),新能源電池材料及電池產業所需的原材料65%以上可在金昌本地生產供應,“三酸兩堿”齊全,各類化工產品產能達到900多萬噸。“十四五”期間,金昌市認真落實“三新一高”要求,依托礦產資源富集、產業體系完備基礎,堅持市企融合一體化發展,努力培育形成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2個千億產業鏈,數字經濟、化工循環、資源綜合利用、高品質菜草畜4個百億產業鏈,促進新能源與多元產業互融互促、協同發展,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三、文明金昌
金昌市1981年建市,1985年開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2015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實現了甘肅省全國文明城市零的突破,并于2017年、2020年兩度蟬聯桂冠。30多年鍥而不舍、矢志不渝的創建之路,凝結著幾代金昌人建設文明之城的心血和汗水,承載著40多萬鎳都兒女建設志愿之城的夢想和希望,在全省樹立起了文明創建的標桿和榜樣。目前,全市35%的村鎮創建為市級以上文明村鎮,成立各類志愿服務團隊690多支,招募注冊志愿者10.6萬余名;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個、實踐所18個、實踐站182個、實踐基地69處,實現活動陣地全覆蓋;先后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4人,“中國好人榜”好人33人、英雄群體1個,甘肅省道德模范8人,市級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241人次。文明,已深深植根在金昌這座城市里,滲透在廣大市民的精神血脈中。2021年,金昌市吹響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號角,重整行裝再出發,堅持人民至上、為民惠民,將財政總量的80%用于民生領域支出,在外增顏值、內提氣質過程中做細做優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深化志愿服務活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社會誠信建設、公益廣告宣傳、道德模范評選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網行動,全面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活動,高質量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立足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對標“一模范、四高、四力(模范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社會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高效能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和城市發展體制高水平改善,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高標準示范,具有顯著的創建帶動力、價值引領力、區域輻射力、國際影響力的文明城市范例)”定位,奮力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強的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四、綜合實力
2021年,金昌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28.6億元,同比增長8%;人均GDP達到9.8萬元,居2021年中國城市人均GDP排行榜第58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5649元、18500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98億元、增長20.1%。金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國217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中位列第78位,區域帶動單項指標全國第三。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設有金昌海關,鐵路、公路、航空等立體化交通完善通達,金昌機場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主要城市航線,蘭張三四線金昌段高鐵即將開工建設,是甘肅省承東啟西、連接南北、向西開放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國家“西氣東輸”“西油東輸”“西電東送”等的戰略通道,疆煤東運和蒙煤南運的重要中轉場、集散地。
五、歷史文化
金昌既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又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游牧文化、農耕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和現代工業文化交相輝映,境內有反映人類原始社會母系氏族仰韶文化的鴛鴦池遺址,有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先秦北方游牧民族沙井文化遺存,有揭示西漢古羅馬軍團千古之謎的驪靬古城遺址,有始建于北周時期、在敦煌莫高窟壁畫和文字中有大量記載的千年古寺圣容寺;有紅西路軍鏖戰永昌、血沃祁連,在河西走廊建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的紅色遺跡。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