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12月23日訊 “從2014年11月份開始,我們先去了北京、廣東等內地市場打假,然后又轉戰回到新疆在阿克蘇、喀什、和田等疆內市場打假。”新疆若羌縣工商局副局長布艾節爾·艾沙表示。
“若羌紅棗”雖然全國聞名,但最近一兩年在疆內外卻遭遇大量“冒名頂替”,為維護“若羌紅棗”原產地品牌,2014年若羌縣工商局首次奔赴全國打假。
截至目前,共查獲侵權“若羌紅棗”商標的紅棗79噸,查獲假冒若羌紅棗產地虛假宣傳的紅棗25噸,累計案值近230萬元。
“若羌紅棗”已在國家工商局注冊原產地證明商標,根據地理原產地標識規定,若羌縣區域范圍外所產紅棗不能使用“若羌紅棗”商標。“現在不僅是阿克蘇的灰棗,包括內地部分產區的灰棗都在使用‘若羌紅棗’包裝字樣,混淆市場,在北京、廣州市場上,我們見到很多假冒的若羌紅棗。”布艾節爾·艾沙說。
據布艾節爾·艾沙介紹,若羌紅棗顏色為深紅色,表皮光亮,棗核較小,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單從棗形、顏色等外觀上難以區分。
事實上,最近一兩年不僅是若羌紅棗全國暢銷,包括和田大棗也是一樣,由于新疆光照時間長,紅棗成熟期無雨,新疆特殊地理氣候成就了紅棗的優良品質,現在新疆紅棗名氣已是越來越大,成為中國紅棗“黑馬”。
跟若羌紅棗命運一樣,和田大棗在“走紅”全國后也遭遇大量仿冒。
“河北省是中國紅棗的知名產區,有著上千年的紅棗種植歷史,種植面積和產量曾經占據中國第一位。可是現在整個河北紅棗市場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新疆紅棗。”新疆紅棗種植戶陳海江告訴記者。
陳海江在阿克蘇承包了50畝地種植灰棗和駿棗,最近他帶著2014年新收獲的紅棗樣品到內地聯絡市場,拓展銷售渠道,“河北滄州、河南新鄭,這些全國重點紅棗流通市場,都鋪滿新疆紅棗包裝字樣貨品,一些紅棗棗皮皺巴巴的,從外觀上看明顯不是新疆紅棗”。
對于陳海江的質疑,2014年河北媒體已進行了報道,《河北日報》2014年6月30日刊發《記者調查:河北大棗嚴重積壓新疆大棗反客為主》,報道稱因新疆紅棗品質好,使得越來越多的河北棗商選擇銷售新疆紅棗。
對于內地市場仿冒新疆紅棗現象,新疆紅棗協會會長李根才認為,這說明新疆紅棗越來越得到市場認可,“新疆種植紅棗的自然條件要優于內地,內地秋季陰雨連綿,紅棗無法充分成熟;而新疆秋季秋高氣爽,光熱資源充足,紅棗都是在完全成熟的情況下采摘,這樣的優質地理氣候條件成就了新疆紅棗的好品質”。
李根才認為,新疆工商部門應組團到內地市場為新疆紅棗打假維權,維護新疆紅棗的品牌形象,讓新疆紅棗賣出更好的價錢。
繼續閱讀
新疆紅棗上百種成規模的僅三種
據悉,全國棗類品種有七八百種,新疆紅棗有100多個品種,新疆紅棗主要是從內地引種,目前新疆成規模的紅棗主要是駿棗、灰棗和哈密大棗,其它均為小品種棗。
在全國流通市場上,新疆灰棗主要包裝成樓蘭紅棗、若羌紅棗銷售;新疆駿棗主要包裝成和田玉棗、阿克蘇駿棗、阿克蘇大棗銷售。無論是從外表上看還是親口品嘗,新疆紅棗跟內地紅棗都有明顯區別。
“新疆紅棗熟透率好,表皮呈紫紅或深紅色;內地紅棗因成熟度不夠,多為淺紅或粉紅色。新疆紅棗果形飽滿,內地紅棗皺紋比較多,捏上去就像皮包骨頭一樣。”新疆紅棗協會會長李根才說,在口感上新疆紅棗比較甘甜,內地紅棗帶有酸味。
新疆出產的灰棗最先發源于若羌,發展到現在南疆各地都有分布;新疆出產的駿棗主要出產于阿克蘇、和田兩地,南疆其它各地都有分布;哈密大棗則出產于哈密地區,主要集中在哈密五堡一帶,兵團十三師也有分布。
從外觀上看,新疆駿棗果形最大,哈密大棗為新疆第二大棗,新疆灰棗重量較小。
在肉質上,新疆灰棗肉比較厚實,而新疆駿棗和哈密大棗相對肉質要疏松一些。
http://xj.people.com.cn/n/2014/1223/c188514-23308445-2.html
(責任編輯:鑫報)
http://xj.people.com.cn/n/2014/1223/c188514-23308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