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還記得小時候喝過的玻璃瓶汽水嗎?悄然之間,消失了十余年的玻璃瓶汽水再次走進了烏市,“亞洲之星”、“亞洲樂飲”、“回憶童年”等11個品牌玻璃瓶汽水再次喚起了烏魯木齊人的味道記憶。
“老板,來瓶汽水。”無論是夜市、拌面館、川菜館等中小門店,還是火鍋自助等餐飲企業,總是會響起這樣的聲音,高溫天氣下,越來越多市民就餐時選擇這種玻璃瓶汽水解暑。

26日,烏市前進街一家飯店里,顧客盧女士飯前先喝了一瓶亞洲汽水。亞心網記者史紀伸實習生謝鵬攝
記者了解到,目前至少有6個廠家生產的11種玻璃瓶汽水在烏市銷售,口味多以橘子味和草莓味為主,還有酸梅湯、青蘋果等口味,平均價格在3元左右,每瓶容量多在210毫升。
“今年3月,有業務員帶著樣品上門推銷‘亞洲之星’汽水,說先試著賣,賣多少是多少,我就先要了2件,一共48瓶,誰知道賣得特別火。”位于大灣北路幸福花園小區的一家拌面烤肉店老板介紹說,“以往客人要么喝啤酒,要么喝卡瓦斯,但現在,大多數顧客看到有汽水,都說來瓶汽水。”
“看見隔壁店里幾乎都有這種飲料,我還想著去哪兒進貨呢,沒想到他們自己上門推銷了,而且買3件送1件,我訂了5件‘亞洲樂飲’,賣得挺好。”位于烏市青年路附近的一家川菜館里除了“亞洲樂飲”外,還進了“回憶童年”,“這些都是業務員上門推銷的,貨不足了打個電話就會送來,很方便,瓶子也會回收”。

26日18時,烏市人民廣場,市民陳慧亮拿著汽水放風箏。亞心網記者史紀伸實習生謝鵬攝
“以前亞洲汽水很火,但隨著各種塑料瓶飲料在市面上普及,這種玻璃瓶的汽水慢慢沒了空間,但近幾年環保的概念提得很多,許多人也很懷念以往的味道,我們就抓住這個商機,在全疆率先生產。”“亞洲之星”銷售總監魏新說。
魏新說,經過前期市場調研后,從2014年4月開始,他們推出“亞洲之星”汽水,采用直銷直營方式,采用劃片區的方式在烏市招募了近30個經銷商,每個片區包含約200家餐飲店面,“我們的主線客戶是各中小餐飲店面,如拌面館等,有業務員上門推銷”。
“我記得進的第一家店是一個川菜館,我開著車拿著樣品去推銷,老板不太認這種飲料,后來我又挨家挨戶去送,說明賣多少是多少,賣不完再收回去,他們也都愿意嘗試。”“亞洲之星”推銷員小王說。
就這樣,今天跑幾十家店,隔天再跑另外幾十家店,整個片區的小店幾乎都有他們的汽水了。
隨著“亞洲之星”的出現,“亞洲樂飲”、“回憶童年”、“暢飲”等玻璃瓶飲料也相繼在市面上出現,漸漸覆蓋了整個烏市餐飲門店。“回憶童年”汽水的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該公司的汽水主要是面向中小餐飲店面,“目前在烏市的銷售量并不多,但是我們也會逐步擴大市場”。
記者采訪了多家玻璃瓶汽水的生產廠家了解到,整個烏市每天這種玻璃瓶汽水銷量在10萬瓶左右。
一瓶汽水三元錢六成成本是瓶子
近日,記者來到了“亞洲之星”位于石河子市開發區的工廠生產基地,了解玻璃瓶汽水的生產過程。原來一瓶汽水中,僅玻璃瓶就占汽水成本的近6成。
“我們之前是做卡瓦斯的,現在夜市少了,卡瓦斯銷量不好,我們就想能不能做一款能迅速讓大家接受、一年四季在中小餐飲店都能喝到的大眾飲料。”“亞洲之星”銷售總監魏新介紹說,后來團隊中有人提出曾在新疆出現過的亞洲汽水,既接地氣又能懷舊。
魏新說,經過近一年的市場調查后,他們決定做“亞洲之星”品牌。“為了讓大家有童年的感受,汽水瓶的設計參考了亞洲汽水,再加上我們自己的理念,然后找廠家定制的”。
魏新說,從2013年8月開始著手準備,到2014年4月初進行銷售,到今年4月汽水銷量猛增,“之前就是做飲料行業的,所以對汽水的推廣和銷售有一定經驗,但是剛開始做這個的時候許多餐飲店都不太能接受,嫌回收瓶子太麻煩,但是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喜歡,我們的銷售渠道才慢慢打開”。
玻璃瓶飲料火了,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整個亞洲之星汽水的生產都是流水線作業,機器、瓶子等就花費了上千萬,整套環節從洗瓶到灌裝都經過嚴密控制。”該企業生產車間主任劉翔說,“所有瓶子都要回收,因為瓶子的成本就占汽水生產成本的6成。”
記者看到,近4000平方米的廠房內,分為洗瓶車間、調配車間、灌裝車間、包裝車間及兩個大庫房。
在洗瓶車間,記者見到有近10名身穿藍色工裝的工人正在搬運空瓶,送來的空瓶經過簡單處理后,被放置在一個傳送機器上,傳送到高溫浸泡池進行消毒。被浸泡清洗5-8分鐘后,瓶子被傳送至一個可容納1000個瓶子的外刷機,經過反復刷洗瓶身后,瓶子進入內刷機器中來回翻轉沖刷。
“內刷機器中有隔擋將瓶子分成3部分,每個瓶子都要來回沖洗3次。”劉翔說,內刷完畢后,瓶子經過再次清洗后就進入調配車間了。
調配車間有近800平方米,十余臺機器正在運作,劉翔指著4個過濾器對記者說:“日常的自來水水質很硬,且含有細菌和雜質,這些機器能過濾石英砂、活性炭、鈉離子等,過濾后的水還不能用,必須再經過高溫殺菌器進行消毒,一般一噸水中只能30%能用,其余的當廢水排出去。”
劉翔介紹說,調配車間有兩個大型的定容調配罐,每個重2噸,將果葡糖漿、水、白砂糖、檸檬酸、蘋果酸等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調配,加入定量的二氧化碳后進入制冷器冷卻降溫,再進入保溫箱保溫。調配好的汽水進行罐裝和包裝后,就能出廠了。
還是當年的味道再沒當年的感覺
“小時候心心念念的汽水,沒想到又喝到了,一看到它就想起小時候……”今年31歲的袁康是一名會計,家住烏市天山區勝利路附近,說起目前市面上出現的玻璃瓶汽水,他感慨萬千,說得最多的就是“小時候”。
“小時候喝的那叫亞洲汽水,多是橘子味的,插根吸管在大熱天喝上一口,真是又清涼又有面子。”袁康說,上世紀90年代初,烏市市面上流行亞洲汽水,跟北京的北冰洋汽水差不多,清甜可口。
在水果冰棍5分錢,牛奶冰棍1毛錢的時代,能喝上一毛八一瓶的汽水是件“奢侈”的事,“因為貴,所以也不是經常喝,零花錢充裕的話才能喝。”袁康說。
“小時候,玻璃瓶汽水有點貴,相較于袋裝的汽水和冰棍來說買的人沒那么多,就是因為這樣,能喝上一瓶才是美滋滋的。”家住幸福路幸福花園小區的小周說,“那時零花錢也就是3毛、5毛的,我記得有一次路過一個商店看見汽水,我硬是拉著我媽給我買,她沒轍,就給我買了一瓶,我倆一人一口,心里都樂開花。”
近年來市面上的各種玻璃瓶汽水悄然出現,再次見到這種汽水,小周直言,“樣子和味道跟亞洲汽水差不多,但不知道為啥就感覺有些距離,或許是感受不同吧”。
小周說,如今3元一瓶的汽水對他來說隨時都能喝到,但是小時的感覺卻怎么也找不來了,“味兒還是那個味兒,可我們的心境和感受不一樣了,畢竟童年已經過去了……”
□新聞背景
亞洲汽水當年很流行
曾經在新疆風靡一時的亞洲汽水是廣州市亞洲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該公司于1946年2月正式開業,旗下亞洲牌系列飲料及飲用水歷史悠久、深受歡迎。上世紀80年代,在全國汽水需求量日益增長的情況下,該公司決定在各地設分廠,產銷“亞洲汽水”。
從1984年5月到1988年底,該公司在全國各地發展了21間分廠,其中廣東省外有11家,亞洲汽水廠烏魯木齊分廠的建立,使新疆人民也喝上了這種時尚飲料。
上世紀90年代,隨著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等軟瓶飲料在中國市場的暢銷,各種瓶裝飲料如雨后春筍般在新疆市場出現,加之亞洲汽水要么在現場喝,要么交押金帶走,之后交還瓶子,不夠方便,市場迅速被其他瓶裝飲料擠占,失去了其獨領風騷的地位。
那些年我們喝過的飲料

酸奶
小時候最流行的酸奶是這樣的,包裝是簡單的玻璃罐子、一張紙、一個皮筋,放學后站在小賣部門口,喝上一瓶酸奶,心里超級滿足。

麥乳精
上世紀7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速溶性含乳營養固體飲料,一種酥松、輕脆、多孔狀的碎粒和部分細粉的產品。飲時香味濃郁,食后又能充分吸收。直到上世紀80年代,麥乳精在普通百姓中還被當做一種比較奢侈的飲品。

袋袋冰
這貨是兒時“黑暗料理界”的奇葩,雖然它的成分主要是色素和水,但依然靠華麗的外表和便宜的價格把當年的我們唬得以為那是玉液瓊漿。樂此不疲的童年沒有它簡直是不完美的。

健力寶
成立于1984年,是中國內地最早的運動飲料,在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選用飲料,被譽為“中國魔水”。給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人留下很多回憶,也曾是一種時尚。

旭日升
1993年始,旭日升冰茶成為飲料巨頭,風靡街頭巷尾。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逐漸消失。一度風光無限的“旭日升”日漸成了人們心中的一抹“藍色記憶”。

高橙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流行一時,可以說是果粒橙、鮮橙多等橙汁飲料的“祖先”了。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品牌了。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