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羌“打工鵝”棗園除草月入上萬元
去別家打工的鵝,主人還派專人陪護
大西北網訊 棗林里的雜草,是若羌縣塔什薩依農業開發區的棗農王濤最操心的事,可自從家里來了一群“打工仔”后,它們每天只在棗園內“閑逛”,就幫他把草除得干凈,不僅如此,這些“打工仔”每月還能給他賺上萬元的外快。
這些“打工仔”是一群群搖晃著腦袋,渾身雪白的大白鵝。如今,這些鵝的“日程”排得很滿,6月7日要給李小明的棗園除草、6月9日要給周鵬的棗園除草……
4年來,38歲的王濤一直承包著1500畝棗園,除掉棗園里的雜草,成了他的心頭病,“每年光除草就要花費30萬元以上,可還是根治不了‘草患’。”王濤說。

如今,王濤飼養的15000多只幼鵝,已有8000只白鵝不但能給自家的棗園除草,還能外出“打工掙錢”。圖/通訊員楊曉東
去年6月,王濤聽說,有人買了100只大白鵝放到棗園里,結果大白鵝將地里的草吃得干干凈凈。當天,王濤就跑到那家棗園查看,發現這些白鵝果然能吃地里的雜草,還不會傷到嬌弱的棗苗。
這可樂壞了王濤,他連夜驅車前往縣城的鵝市,花了5000多元買了300只幼鵝。剛開始為了確保幼鵝的成活率,他特意修建600平方米的鵝圈。讓他開心的是,小鵝的成活率達75%左右。等到它們成年,將它們趕到地里后,他發現這些鵝所經之地,幾乎沒什么雜草。
“真是不可思議!”見到效果的王濤在去年6月,又花了近1.6萬元買來1000只幼鵝。“要是人工除草,一天2畝地,要付150元工錢,而1000多只鵝,除了幼年時期吃飼料用點錢外,幾乎不用投入太多,但它們每天卻能除十幾畝地雜草。”王濤說,“而且鵝的糞便,還能當肥料,鵝肉還能賣錢”。
王濤說,棗樹的葉子很硬,經過4年的生長,大部分棗樹長的都有一米,白鵝一般吃不到,“有些矮一點的棗苗,我就在兩邊插上枝條,防止它們踩到”。
今年3月,嘗到甜頭的王濤,借來20萬,買了14000只幼鵝,“幼鵝一般圈養兩個月左右就可下地干活了!”王濤說,如今已有8000只體形較大的白鵝進入棗園干活“它們上個月還被棗農周強學花錢雇去兼職除草,給我賺了2萬塊錢。”
“我有1000畝地,一個月下來人工除草要花五六萬元,現在好了,不僅能節省一筆開支,除草效果也是相當不錯。”周強學說。
“我一畝地收20元,目前已有兩個人預約,估計下個月它們能為我賺4萬元。”王濤笑著說。
白天大白鵝到鄰居棗園吃草,晚上,雇主就會將棗園里的大白鵝驅趕到一起,讓它們休息,為了防止白鵝丟失,去別家打工的大白鵝,王濤還請了工人專門陪護看守。
就這樣,鵝吃草,草肥鵝,鵝換錢,糞養樹,樹再賺錢,王濤就是看到了這種自然界生態循環的規律,將雜草巧妙地轉化為財富。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