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西北網12月23日訊 為減少對城市建設的影響、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烏魯木齊將逐步關閉轄區所有煤礦。今年年內要關停十余家。
上周六,烏魯木齊市及米東區兩級公安、供電、煤炭、國土、人社等部門組成的驗收團隊,到米東區沙溝幸福煤礦現場查看了煤礦關閉情況,并在驗收表上簽字。該煤礦成為烏魯木齊市自今年11月啟動煤礦關閉工作以來,正式履行關閉手續的第一個煤礦。
“烏魯木齊市將逐步關閉建成區,乃至全轄區的煤礦。”當天,烏市副市長高峰在檢查米東區沙溝幸福煤礦關閉驗收工作時說。
所謂建成區,指市行政區范圍內經過征用的土地和實際建設發展起來的非農業生產建設地段,它包括市區集中連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區與城市有著密切聯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設施的城市建設用地。
近年烏魯木齊相繼實施了煤改氣工程和污染企業搬遷工作,全市煤炭需求急劇減少,除個別企業和郊區個體燃煤外,中心城區基本不存在燃煤現象。這也為烏魯木齊全面關閉煤礦創造了條件。
數據顯示,2007年時,烏魯木齊市煤礦數量多達200多座。隨后經歷了一輪煤炭資源整合,數量銳減到50多座,并一直保持到現在。目前,烏市共有市管煤礦57處,年設計生產能力為534萬噸,已經不到2007年的三分之一。
2013年9月,為加大烏市大氣污染治理的力度,自治區煤炭工業管理局曾會同自治區國土、環保等部門專題研究《烏魯木齊市周邊煤礦整治工作方案》。今年2月,自治區人大代表對烏市大氣污染防治情況進行視察時,烏市相關領導提出,計劃將現有煤礦在2015年年底前淘汰。今年11月,烏市正式啟動煤礦關閉工作,將分批逐步完成剩余煤礦的關閉工作。
20日上午,據米東區副區長李香潤介紹,沙溝幸福煤礦礦區井架及生產設備已經拆除,4個井口被砂石填埋,地面房屋等其他附屬物也在逐步拆除。該礦供礦井使用的火工品全部收繳入庫,證照已注銷;供礦井生產生活的電源已切斷;煤礦從業人員也已遣散。由于東繞城高速公路通過井口及車輛進場的需要,礦區暫不用完全平整和恢復。接下來,對采空塌陷區等危險區域將采用圍欄、警示牌等形式隔離,確保人員財產的安全,并完善煤礦檔案資料的收集工作,做到有據可查。
履行關閉的米東區沙溝幸福煤礦是一家私營煤礦,自2006年3月至2009年7月進行了9萬噸/年礦井改擴建工程。于2009年7月21日,經烏市煤炭局批準試生產。2010年1月18日,經新疆煤礦安全監察局北疆監察分局批準,該礦通過9萬噸礦井改擴建項目驗收。
由于烏市東繞城高速公路修建將通過沙溝幸福煤礦,礦井自2010年9月停業,2013年年底與米東區政府征收辦簽訂了礦井征收關閉協議。今年12月2日,米東區依法進行公告,關閉了該礦。
記者了解到,沙溝幸福煤礦礦工主要是米東區當地居民以及外來打工人員,一年前煤礦就已經完成了礦工的妥善安置工作,本地礦工大多進入了工廠,臨時工則解散。
米東區煤礦局局長朱傳貴說,算上幸福煤礦,米東區現有煤礦28家,占全市市屬煤礦的約一半。近年隨著米東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礦在經濟比重中微乎其微,即便關閉也不會帶來什么影響。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4-12/23/content_4743162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