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行動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解讀《烏魯木齊市2019年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
原標題:積極行動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大西北網訊 近日,《烏魯木齊市2019年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印發,《實施方案》有哪些具體要求?垃圾分類目前在烏市進展如何?今后還需要做好哪些工作?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明確時間表
年底市屬公共機構全覆蓋
作為全國46個先行先試的重點城市之一,烏魯木齊市在2020年底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為此,《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到今年底,全市市屬黨政機關及其所屬事業單位、學校全面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按照垃圾分類類別完善已建成生活垃圾分類小區,新增居民垃圾分類小區不少于220個、至少4個街道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
記者從烏魯木齊市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局)了解到,目前烏市已有垃圾分類小區34個。按照《實施方案》,今年,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水磨溝區、高新區(新市區)每個區新增不低于50個小區、至少1個街道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米東區新增6個小區,烏魯木齊縣新增3個小區;經開區(頭屯河區)建成10個小區,達坂城區建成1個小區。
同時,《實施方案》提出,結合新農村建設,烏市還將開展村鎮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建立完整的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和管理體系。明確開展強制分類的實施單位須將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廚或廚余垃圾、其他垃圾作為強制分類的基本類別,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完善優化分類收集運輸體系,做到分收分運。建設、疏通各類垃圾回收利用處置體系,做到資源再利用,垃圾減量化;通過立法減少商品過度包裝,從源頭減少垃圾量。
積極引導
營造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
垃圾分類重在養成,貴在堅持。實施垃圾分類,需要全民參與。
7月10日,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紅山東路億和興苑小區,被居民稱之為“綠色小屋”的新型智能垃圾分類房十分顯眼。記者看到,這個相當于一套小兩居的房子分別設置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玻璃回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5個封閉式垃圾投放窗口。垃圾分類房還設有一個“舊衣物投放口”,供居民捐贈閑置衣物等。
記者看到,小區居民自行將垃圾分類投遞到所對應的垃圾分類窗口后,可獲得相應的積分,累積后可在附近的“綠+小屋”蔬菜副食品商店兌換商品。
據了解,目前,水磨溝區已在9個小區建成了類似的垃圾分類設施,該區正通過相應的激勵措施,引導居民逐漸適應這種新的垃圾投放方式。
每一個孩子都是環保小天使。今年暑假,烏魯木齊市第三小學給孩子們布置了主題為“做垃圾分類的‘時尚達人’”的創意作業。暑假首日,該校四年級學生王躍童就拿出壓歲錢為家里添置了兩個垃圾桶,還自己動手做了“可回收”“不可回收”等標簽貼在垃圾桶上。“我們學校都是這樣進行垃圾分類的,老師也給我們講了很多垃圾分類的知識,這個暑假我要做社區垃圾分類的小小志愿者!”王躍童說。
“布置這樣的暑期作業,不僅是讓學生樹立‘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的理念,更希望通過‘小手拉大手’,提高家庭對垃圾分類的意識。”烏市第三小學德育主任張英非常期待暑期結束后孩子們帶來的驚喜。
目前,烏市正創新宣傳形式和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分類宣傳。并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幼兒園、小學、中學版生活垃圾分類教材或知識讀本,將垃圾分類教育納入教育體系,建立并實施校園垃圾分類檢查考評制度。
完善制度
分步推進實施垃圾分類
生活垃圾分類事關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功課。為了推進垃圾分類,烏市在完善制度和激勵機制上動作頻頻。
烏魯木齊市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烏魯木齊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點建設標準》《烏魯木齊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南》《烏魯木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評辦法》等配套制度、規范標準已制定完成,烏市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局)正聯合相關部門推進《烏魯木齊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立法工作,為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提供法律保障。此次重點將從黨政機關率先做起,并逐步將垃圾強制分類擴大到其他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形成黨政機關帶頭、全社會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局面。
該負責人表示,烏市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局)將把垃圾分類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緊扣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資源再利用五個環節,通過建章立制、示范引領、宣傳教育、獎懲結合、全民參與,逐步擴大烏魯木齊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范圍,形成以法制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全面提升烏魯木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水平。(趙西婭晁瑾魏紅萍)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