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畝均論英雄”用地機制,開展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和分等定級
設立人才編制“周轉池”,暢通人才跨所有制流動渠道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關于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圍繞土地、勞動力、技術、資本、數據五大要素,堅持因地制宜、問題導向、分類施策,提出27條具體措施。
《意見》將土地權市場化改革作為重中之重,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創新市場供地方式,構建“標準地”出讓指標體系,積極推廣產業項目“標準地”供應。建立“畝均論英雄”用地機制,推行閑置低效土地處置數量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對應獎懲制度,開展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和分等定級。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配置土地資源,用市場化機制重點盤活城鄉閑置地、工礦廢棄地、國有“四荒”地,推動土地指標跨區域交易,實現土地價值發現和效益增值。
《意見》提出,全面取消全區城鎮落戶限制,建立以經常居住地為依據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針對人才編制問題,提出在全區事業編制總量內調劑部分編制設立人才編制“周轉池”,對于特定人才沒有空編的可“先進后出”。針對人才身份問題,提出暢通人才跨所有制流動渠道,加強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干部人才交流。針對人員工資問題,提出允許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靈活有效的分配方式。完善常態化柔性引進機制,建立區外高端人才在寧“傳幫帶”機制。建立省際對口勞務協作機制和區內勞動力余缺調劑機制。
根據《意見》,寧夏將開展市場化社會化科研成果評價試點,推進評價業務市場化、評價方式專業化、評價機構社會化、從業人員職業化。推進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完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制度,高校、科研院所等對完成、轉化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不低于80%現金收益或者股權的獎勵、報酬,對主要貢獻人員的獎勵份額不低于獎勵總額的50%。擴大科研經費“包干制”試點范圍,賦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使用自主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支持企業在東中部地區設立“飛地”研發中心、科技成果育成平臺和離岸孵化器,創新科研代工、委托研發等合作模式。
《意見》鼓勵保險資金通過市場化方式投資產業基金,提高產業基金運營水平和撬動能力,加大對自治區九大重點產業的支持力度。用好國家支持西部貧困地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等綠色通道政策,構建企業培育和經濟轉型升級長效機制,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和輔導力度,壯大重點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擴大債券融資規模,鼓勵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建立全區政務數據共享開放管理機制。實施數字經濟戰略,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寧夏。支持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依托中衛西部云基地推動亞馬遜云計算中心、超算數據中心、北斗數據中心建設。開展大數據產業試點示范、智能改造、工業互聯網示范,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推動數據存儲向數據應用轉變。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力度,打造西部電子信息產業高地。
《意見》提出,要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監管機制,增強要素應急配置能力。(記者楊曉秋)
(責任編輯:張云文)